
【家园·收获】撞南墙(随笔)
【家园·收获】撞南墙(随笔)
戴咸明
有句古谚:不到黄河心不死。撞南墙,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狂热与至尊的考量,是一堂迟到的人生修心课。
参加三军先生女儿的宝宝百天宴时,一进门便看见我们最尊敬的王老师坐在账桌前记账,满屋喜庆里,我忽然想起八年前那段让人心焦的往事——那是一场关于“撞南墙”的真实注解,如今想来仍满是感慨。
八年前,三军从体制内离开,一头栽进了传销组织。他回京湖找我时,眼里闪着被洗脑的狂热,说那是“国家级项目”。我直言拒绝,他却执拗地说“我走我的路,你过你的桥”,转身回了传销窝点。我们急得团团转,拉着王老师想劝他回头,毕竟三军也是老师的学生。可王老师却摇了摇头,说“现在帮,没用”。那时我不懂,直到后来才明白,有些路,非得自己走歪了、撞疼了,才肯回头。
三军的父亲是位老中药药剂师,也是我敬重的老前辈,曾在我店里做过两年坐堂药师。老人急得直掉眼泪,跑到店里求我:“小明,你想办法把三俊找回来,我重重谢你。”我才知道,三军的婚姻已走到悬崖边——妻子放了两个条件,要么他彻底脱离传销,要么离婚;即便不离婚,也要先拿15万把县乡结合部的两层小楼装完。八年前的15万不是小数目,老人没犹豫,揣着多年积蓄就给了儿媳。可军俊还是没回头,直到三年后,传销拉不到人头,手里从体制内出来的赔偿金也花光了,才灰头土脸地回了金湖。
这便是王老师说的“撞南墙”。他不是不心疼学生,而是清楚:人在迷途中时,旁人的苦劝都是耳旁风,唯有让他撞得头破血流,撞得走投无路,撞得尝尽绝望,才会真正清醒。万幸的是,三军的“南墙”撞得还算可控——那时没有网贷、小微贷,他顶多花光自己的积蓄,没背上巨额债务,也没触碰法律红线。回头时,老父亲又托人脉,通过一位人大副主任,把他安排到政府办做通讯报道,如今他已转到事业单位做文字外勤,日子渐渐稳了下来。
可并非所有人撞了南墙都能回头。想起广南曾经的教师薛全,以做生意为名诓骗,欠下近三百万债务,如今连翻身的余地都没有;还有泉州一位女婿,骗了岳父家一百多万,若不是泉州的同学帮他还了钱,恐怕早已身陷囹圄。这才懂,“撞南墙能回头”从来不是必然,关键要看“撞”的分寸——是否在经济、法律、政治的可控范围内,更要看回头时,是否有人愿意伸手拉一把。
三军是幸运的。他撞墙时,没人盲目帮他“填坑”,没人陪他一起陷进传销的泥潭,王老师让我们“做好自己,别做帮凶”,这份“不干涉”,反而留了他回头的余地;他回头时,有老父亲的15万装修款稳住家庭,有父亲的人脉帮他找到工作,这份“托底”,让他有了重新站起的底气。若是当初我们硬拉着他回头,他或许会怨恨;若是回头后没有父亲的支撑,他恐怕只能去打螺丝,可他连技术都没有,日子只会更糟。
如今看着宴会上和妻子一起招呼宾客的三俊,看着他眼里褪去狂热、满是温和的光,我忽然懂了王老师的教诲:所谓“撞南墙”,从来不是惩罚,而是让人认清现实的必修课。它教会人敬畏法律、敬畏生活,也让人明白,真正的帮助,从不是在迷途中陪他疯,而是在他清醒后,递上一把能扶他站起来的手。
这场百天宴的喜庆里,藏着三军的新生,也藏着一场关于人生的通透道理——有些南墙,必须自己撞;有些清醒,必须自己悟;而那些在回头时接住我们的人,那些让我们不至于摔得粉身碎骨的“托底”,才是生命里最珍贵的光。
撞南墙,一场关于清醒与托底的人生课。
202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