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丰收】稗子(诗歌 外一首)
稗子(诗歌 外一首)
田冲
他们用铁皮丈量我的腰身
计算每株穗头的偏旁部首
在丰收的庆典上 我始终
保持倒伏的姿势
农学院教授举着放大镜
在我叶脉里寻找野性的基因
他的镜片反射出
整个农耕文明的焦虑
最锋利的不是镰刀
是那个小女孩的眼神
她把我藏在辫子里
说这是会逃跑的粮食
打谷场上的石碾
反复碾压着生存的悖论
他们给我贴上杂草的标签
却用我的种子喂养
最珍贵的信鸽
晒谷场的老者悄悄说
五八年那会儿
我曾在炊烟里升起
救过整个村落的
炊烟
如今我站在稻田中央
像最后一个象形文字
等待某个识字的麻雀
读出我身体里
沉睡的
秋天
晒秋
辣椒在篾席上流血
整个山坳都在缝合
红色的伤口
祖母用竹耙翻动阳光
说这是在给岁月
翻身
玉米棒子金甲列阵
在屋檐下练习倒立
它们怀揣的每粒牙齿
都咬住过
某个干旱的夜晚
最倔强的是那些南瓜
坚持在土墙上圆寂
把自己坐化成
橘色的木鱼
摄影师们架起长枪短炮
把农人的皱纹
拍成民俗的封面
却没人注意到
老伯用裂口的手掌
在柿子堆里
摸索失踪的
顶针
晒秋表演队的姑娘
把簸箕举成月亮
她的祖父却躲在
粮仓背后
用稻草编织
去年的麻雀
当暮色染红晒场
所有色彩开始融化
辣椒 玉米 南瓜
汇成缓慢的河流
载着沉甸甸的夕照
流向粮仓的
港湾
【编者按】其一《稗子》,诗人打破 “稗子 = 杂草” 的固化认知,用多重意象构建价值反差。铁皮丈量的工具化审视、教授镜片里的文明焦虑,凸显现代对传统农耕的割裂;而小女孩藏稗子入辫的天真、五八年救村落的往事,又赋予其 “救命粮食” 的温情底色,揭露 “标签定义价值” 的虚伪。“最后一个象形文字” 是全诗灵魂隐喻,将稗子化为农耕记忆的载体,“等待识字麻雀” 的期许,暗含对遗忘乡土根脉的忧虑,也寄托着对生命本真价值的呼唤。其二,诗人以辣椒红、玉米金、南瓜橘铺就晒秋画卷,祖母 “给岁月翻身” 的朴素话语、南瓜 “坐化成木鱼” 的禅意比喻,将晾晒作物升华为农人与岁月对话的仪式,充满乡土生活的诗意。摄影师聚焦 “民俗封面” 与老伯摸索 “失踪顶针” 的对比,表演队姑娘的 “月亮簸箕” 与祖父编织 “去年麻雀” 的对照,戳破对乡土的表面化凝视,凸显不被关注的日常细节 —— 裂口手掌、稻草麻雀,才是乡土最本真的温度与记忆。两首诗都带着一种 “打捞” 的意识,诗人试图通过这些文字,让读者看到:在现代化的浪潮下,那些被定义为 “无用” 的杂草、被忽略的日常,恰恰是文明存续的根基;那些带着土地气息的劳作、带着岁月温度的记忆,恰恰是我们不该丢失的初心。精彩佳作,推荐共赏!【金文编辑:婉影】
1 楼 文友:婉影 2025-10-07 21:19:43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更多佳作!
2 楼 文友:婉影 2025-10-07 21:27:32
读这两首诗,仿佛站在秋日的田埂上,看稗子在风中轻轻摇晃,看晒场上的色彩在阳关下流转,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作物与农人,更是一个民族在土地上留下的生命印记,是时光在乡土里沉淀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