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柳岸·曾经】我在台上打了套太极(组诗)

编辑推荐 【柳岸·曾经】我在台上打了套太极(组诗)


作者:乌蒙之音 白丁,8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9发表时间:2025-10-08 16:36:42
摘要:太极拳在诗中成为生命记忆的容器。晨雾中的马步、公园的桂香、青石板的震颤,这些练拳岁月里的细碎体验,最终都沉淀为“撑船的顶劲”“拉弓的巧劲”,融入赛场的每一招式。而赛后“教小姑娘揽雀尾”的情节,则完成了从“被传承者”到“传承者 的身份闭环,诠释了文化传承的循环本质。

【柳岸·曾经】我在台上打了套太极(组诗) 1、赴湘阴
  
   五月的风裹着洞庭的潮气
   往我衣领里钻时还带着芦苇的软
   参赛证攥在手心烫金的“陈”字
   像爷爷当年按在我腰上的温度
   没带岳阳楼的诗没装火焙鱼的鲜
   只揣着十五年的晨光——
   公园石凳上磨旧的拳谱
   晨雾里踩稳的“马步”
   还有那件藏蓝太极服
   边角的毛边是爷爷教我“懒扎衣”时
   被岁月磨出的茧
  
   高铁掠过稻田时我数着窗外的云
   像数练拳时的呼吸
   一吸是爷爷院子里的桂香
   一呼是赛场聚光灯的亮
   这趟不是去赶热闹
   是要站在台上把爷爷传的劲
   揉进每一招让陈氏太极的影
   在晨光里再飘一次
  
   2、赛前夜
  
   太极服摊在灯下缎面泛着暗蓝
   像把当年的月光裁成了布
   我用米汤烫褶皱手指划过针脚
   忽然碰着二十年前的温度——
   爷爷站在我身后手按在我腰上
   “沉胯别塌腰像坐把看不见的凳”
   我总偷瞄天上的鸽他就拍我手背
   “练拳要走心鸽子飞再多别分神”
  
   拳谱压在枕头下泛黄的纸页
   有爷爷写的小楷:“心稳则拳稳”
   我摸了摸封面上的“陈”字
   像摸他当年练“金刚捣碓”时
   震得发颤的青石板
   窗外的虫鸣混着我的呼吸
   一深一浅像在练“云手”
   明天要打的每一招都在心里过了遍
   像把爷爷的影子又拢了拢
  
   3、赛场晨
  
   大厅里飘着太极服的色
   藏蓝月白墨绿像把春揉在了一块儿
   剑穗“沙沙”响是有人在试剑
   鞋底蹭垫子的“擦擦”声裹着口诀:
   “揽雀尾先棚后捋单鞭出劲要顺达”
  
   我坐在角落抽出自家的铜柄剑
   剑柄上的“陈”字被手焐得发亮
   忽然有灰衫老爷子凑过来
   “老物件啊!我跟陈照奎的徒弟学过
   你看这‘起势’得像抱团暖云”
   他抬手沉肩坠肘我跟着学
   掌心贴掌心时像碰着了几百年的劲
   爷爷的老陈师傅的还有无数传拳人的
  
   后台有小姑娘攥着拳谱抖
   我递她瓶温水:“别怕呼吸顺了就好”
   她点头的瞬间我看见当年的自己
   对着老槐树把“左云手”甩成了“甩胳膊”
   广播喊“陈氏选手入场”时我攥紧剑
   脚像扎了根跟爷爷教的一样
  
   4、台上起势
  
   聚光灯亮的刹那蓝色垫子成了海
   我深吸一口气撩开帘子走上去
   藏蓝太极服在光里泛着爷爷的光
   站定忽然听见他的声音:“起势要稳”
  
   《高山流水》漫过来弦音裹着潮气
   漫过我的脚尖我抬手沉肩
   再坠肘“白鹤亮翅”的手型刚好圆
   像拢着一团晨光脚轻轻落
   “搂膝拗步”踩得软像湖边的泥
  
   一开始的紧张被风卷走了
   想起公园的晨桂树影落在垫子上
   广场舞的音乐成了背景音
   打“揽雀尾”时往前推
   是老陈师傅说的“撑船的顶劲”
   往回带是爷爷说的“拉弓的巧劲”
  
   台下的掌声远得像雾
   我眼里只有手的轨迹心里只有气的流
   像爷爷说的“练拳时心里只能有拳”
   “单鞭”时脚底沾了汗差点滑
   赶紧收胯往下沉像当年老陈教的
   手伸出去稳得像把日子攥住了
  
   5、拳里光阴
  
   有那么一瞬聚光灯淡了
   人声也远了我看见手的影子在晃
   像桂树的枝桠在风里摇
   指尖划过空气碰着爷爷的光
   碰着老陈师傅纠正我时的温度
   碰着公园里的雾傍晚的霞
  
   这些都揉在招式里轻得像云
   却沉得像根音乐渐强时
   我把“云手”转得顺腰是轴手是轮
   跟太极谱上写的一样
   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垫子上
   像爷爷院子里的雨落在青石板
  
   收势时我双手抱在胸前
   像把满场的光都拢进了怀里
   鞠躬的瞬间后背的汗贴在身上
   却不凉像爷爷的手按在我背上
   走下台灰衫老爷子拍我肩:
   “正宗的陈氏劲!跟我师傅当年一样”
  
   颁奖时念到我名字我愣了两秒
   奖牌冰凉贴在胸口却烫得慌
   那是爷爷的温度是所有教过我的人的
   小姑娘冲我笑眼里的亮
   像我当年看爷爷练拳的模样
  
   6、传劲
  
   回来的路上奖牌挂在车里
   太阳一照亮得像台上的光
   路过公园看见一群人练太极
   领拳的小姑娘动作生涩却认真
  
   我停下车走过去教她“揽雀尾”
   “慢慢顶别慌像抱团暖云”
   她跟着学周围的人围过来
   太阳光落在我们身上暖得像赛场
  
   现在每天晨我还穿爷爷的太极服
   练“金刚捣碓”脚一跺能听见他的声
   练“懒扎衣”手一抱能拢住当年的月
   老伙计们听我讲陈王廷创拳的不易
   讲陈照奎传拳的执着讲台上的事
  
   我总说陈氏太极不是谱不是招
   是一代代人的念想是“心稳则拳稳”
   我在台上打的那套拳不算啥
   不过是替爷爷替所有传拳人
   把这份劲再往下传一程
   像晨光像湖水像永远的呼吸
  

共 19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组诗以一场陈氏太极拳赛事为叙事线索,串联起个人记忆、亲情传承与文化延续,核心在于诠释太极拳背后承载的精神传承与生命联结。六小节诗歌以“我”赴湘阴参赛的经历为载体,将太极拳技艺与爷爷的身影深度绑定。参赛证上的“陈”字、藏蓝太极服的毛边、拳谱上的小楷批注,这些具象物件都成为爷爷温度的延伸,而“沉胯别塌腰”“心稳则拳稳”等教诲,更将技艺传承升华为精神指引,展现了亲情在技艺传递中的核心作用。这给诗超越了个人叙事,将太极拳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从爷爷的言传身教,到灰衫老爷子提及的 “陈照奎的徒弟”,再到陈王廷创拳的历史,诗歌勾勒出陈氏太极跨越百年的传承脉络,印证了其 不是谱不是招,是一代代人的念想” 的文化本质,凸显传统武术在当代的鲜活生命力。这组诗写作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擅长通过感官细节打通时空界限。触觉上,“参赛证的温度”“太极服的毛边”连接着当下与过往;听觉上,《高山流水》的弦音与爷爷的教诲重叠;视觉上,赛场的聚光灯与院子里的月光交融。这种时空交错的写法,让个人记忆与文化传承在感官体验中自然碰撞,使情感表达更具穿透力。好诗赏阅,推荐共赏!【编辑:老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百        2025-10-08 16:37:34
  这组诗按“赴赛 — 赛前 — 赛场 — 台上 — 赛后 — 传承”的时间顺序展开,形成完整的叙事链条。每首诗既独立承载特定场景与情绪(如《赛前夜》的怀旧与忐忑、《台上起势》的专注与沉浸),又层层递进地推进情感:从对爷爷的思念,到对技艺的敬畏,最终升华为对传承责任的认同,结构严谨且情感流动自然。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2 楼        文友:老百        2025-10-09 08:02:21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