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偶经冶力关(散文)
冶力关,因为孤陋寡闻,的确不识。经过冶力关,是个意外,也是必然,然而想要真正走入冶力关的心中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我们本来就奔着甘南,至于要去何处,最初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作为旅游达人的小弟建议绕道冶力关。冶力关是什么样呢?只能暂时借用想像来抑制迫切而好奇的心情。
我们从定西经过临洮,沿着洮河,一直前行。经过康乐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只能与康乐匆匆擦肩,大概只有路边盛开的鲜花记得。从临洮到康乐,地势相对比较平缓,遇见的山体性情温和,模样贫瘠。而从康乐向着临潭的方向上,地形地貌真真切切地再发生着变化。黄土高原的特征慢慢消失,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丘陵峡谷逐渐凸显。车子似乎沿着洮河一直行走大山之中,偶尔会看到两边山上草原的迹象。途中偶尔休整,会有前所未有的凉爽层层碰撞。地形在变,气候在变,心情也跟着在变。
经过“八角花谷,十里花廊”时,看到路边墙面上雕刻着许多与当地文化有关的版图,以为转弯处可能藏着与名字相匹配的风景,忍不住驱车驶入。结果发现这条道路是被两座山甸簇拥着,山上丛生的灌木,让绿色堆成了海洋。道路的右下方是条小河,偶尔在较宽的地段搞点特色的亭子或花园。路的两边种满了鲜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廊。路的尽头是个寂静的村庄,从衣着和房舍特征来看,应该是藏族朋友。住在这里,比世外桃源更像世外桃源。村庄住在花丛中,人醉在花香中,如果不是有特别的路标指引,估计一般是不会有打扰的,包括俗世的喧闹与拥挤。
到达冶力关镇,已是下午六点多钟。既然来到冶力关,目的自然不是加入普通的繁华,而是为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导航显示距离我们最近的应该是冶海和赤壁幽谷,跟着导航,来到游客中心。原计划如果要收费,况且我们要赶时间,是不打算进去的,可是机会总是会留给那些勇往直前的人。估计已到下班时间,这里的大门是畅开的。车子通行顺利,心花必然怒放,如果错过,那么不甘无法弥补。
车子绕行在山坡上,左转弯,右转弯,每一转都会有不同的惊喜。山坡上整齐的梯田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绿色的作物我不认识,只有金黄的油菜花在风中搖曳。黄绿相间,看着分外养眼。车子沿着山路攀升,一路行走在画中,向着太阳不断靠近,似乎上方有更多的精彩在等候。走着走着,两条路要分道,我们不知该向那一条,便随意选择,走了几分钟,发现这是去冶海方向的,可能时间上已经不允许,路已封死。我们只是望着冶海的方向——两座高山之间的那条弯道峡口,对这个堰塞湖进行了许多想像。路近在眼前,却被拒之门外,的确有点遗憾,想像多少会带些安慰,但终归比亲眼见到少了许多记忆。
不过,进入冶海路口的那座高山高得离谱,像是直插入天宫,或者就是山顶在天上,山脚在地上,连接着天和地。像是身在天宫不小心滑了一下,又像是拔地而起的接天柱。山险峻岭高大,灰白的岩石层清晰可见,有没有飞鸟任凭猜测。冶力关正好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段,这里有秦岭的褶皱地段,又有巍巍昆仑山的余脉,所以造就这种奇特的高山不足为奇。女儿甚至突然奇想,说是爬上那座高山,是不是就可以摘块云朵回来。
冶力关,曾经是进入藏区的必须关隘,是藏族和甘肃进行茶马交易的重要通道,远古就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吐谷浑之孙冶利部落的领地,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云烟,估计地名也应该与冶力本人有关吧。多种地形地貌的层次交错,多个民族文化的融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肯定会成就它的与众不同和重要战略地位。
这条路行不通,原路返回一段距离,便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不同的路会有不同的风景。跟着这条路海拔到达极限,惊叹也跟着到达极限,眼晴里装满了惊叹,衣袖的风中带着惊叹,就连口袋里,也是揣满了惊叹。古色古香的纯木观景台沾上夕阳的色彩,在两旁碧绿的托举下熠熠生辉,不仅有着晚霞的绚烂,更有黄昏的柔情。最中间“鼓舞天下”四个大字有种豪气冲天或者傲视群野的雄风。逼真的红绸鼓槌十字交叉镶嵌在两块木板之间,醒目得不留余地,本身蔚蓝的天空更显净透。不用登顶,“精忠报国”的呐喊声就从四面八方蜂涌而至,是方向,更是力量。
我们拾级而上,站在托盘形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观景台上,用手摸摸下巴还在。实在辛苦了双眼,加速飞转,就连眼皮上的血管,似乎都在努力。远处群山连绵到天边,或云或雾缭绕山头,云雾起伏不定,山头或隐或显,偶尔会有余辉透过云层投射在某个地方,被周围衬托成一片金色。如果天有尽头,那便是山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收近目光,村庄点缀在各个山谷之中,大山的绿包裹了整个村庄,村庄像是绣在山间的花朵。村庄旁边的河流宛如一条明亮的丝带缠绕着各个村庄,又像是连接着各个村庄。俯视脚下,富有层次感的梯田依着山体整齐地进行着区域自治,各自相依,各自安好。深黄,浅黄,深绿,浅绿组成自治的特色。从山脚下看,只是大山惯有的样子。而从山顶往下看,脚下的,眼前的,都是端端正正的田地堆起的山。站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黄昏,阵阵凉意提醒我,是该返程的时间。然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兴奋似乎刚刚唤醒,纵然四面八方的夜色开始聚拢,总有点余犹未尽的遗憾。
到达冶力关镇时,已经遍地灯火。找到一家朴实的餐馆,要了两个家常菜,店主人也推荐了具有当地的特色“鹿角菜”。看着应该是种野菜,形状酷状鹿角,浅绿中透着深绿,味道不错,但实在劲道,就是害苦了牙齿。
一边用心用力地吃着,一边看着这个崭新的世界。对面有座桥,桥的两边是彩灯,一部分灯光掉进了桥下面的水中,一部分用于驱赶街面上黑色的围攻。桥的上方“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几个大字被隆重地涂满了金黄色,在路灯下泛着耀眼的光芒。小镇似乎不大,但来来往往的人和人影掀起了繁华,有本地人,也有和我一样的过客。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才让冶力关有了绽放的理由,就像是花遇到春风,不管多久,定会生香一样。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走过就是走过。就像冶力关,以前谁也不不认识谁。而今,不管冶力关能否记住我,至少在我的心里,有那么一个如诗如画的小镇住进了记忆,岁岁年年,年年岁岁,不会被日月淘汰。这里的山,无声无声,和亿万年前一样。这里的奇秀,无法言传,那怕千百年后,还会默默含情,静待着缘份,包括飞鸟和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