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平平仄仄皆入韵 /妍冰
平平仄仄皆入韵
/妍冰
我画四次修改曲线图
君为我四番吟诵
我对着曲线翻来倒去不停地画
君为我满腹深情说不完
一句句一篇篇君
平平仄仄皆入韵
一桩桩一件件
我诗诗文文都为图君赞
我画出了古道弯弯
弯出一条悠长蜿蜒的曲线
君共我长亭绵绵
连成一幅双人携手意境深远
长回首古道上相遇
也追忆紫花岭文曲山
我们踏青淋雨沐
浴春风梁园小亭
隔着雨帘听雨相拥
什么时候与君抚摸郁郁蒹葭
何时何地共我观赏挺拔玉树
赏蒹葭郁郁观花树相依
古渡头临水夕照
弄乱了小河的水波
山露台梦回古今
斑斓了岁月的痕迹
走进风花雪月
走进古道长亭
走进天涯海角
走进大漠长风
飞上瑶台!
飞越仙境!
飞上九重天!
注:那一年,与家人一起游览岭南风景。都说:近处有风景,何必要远行。果真如此,就在本地隔壁一座小城,竟有如此风景,去了之后与家人流连忘返,乐在其中,故作此诗。
【编者按】读妍冰的此诗,如展一卷浸着墨香与温情的岭南游记,又似聆听一段以诗画为弦、岁月为谱的双人协奏。诗中“近处有风景”的哲思,因细腻的追忆与炽热的情感而愈发动人——原来最动人的山河,不在远方,而在与在意之人共赏的每一寸光阴里。
全诗以“画”与“吟”起笔,勾勒出一幅双向奔赴的创作图景:“我画四次修改曲线图,君为我四番吟诵”,笔锋流转间,是画者对线条的斟酌,亦是诵者对诗心的呼应。“平平仄仄皆入韵”一句反复咏叹,既点染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更暗喻两人相处时自然流淌的默契——无需刻意雕琢,寻常日子里的唱和,已是人间好韵。
诗中最见温度的,是对共同记忆的打捞:古道弯弯、长亭绵绵,是携手踏青的足迹;雨帘相拥、紫花岭文曲山,是沐风淋雨的清欢;梁园小亭、古渡头夕照,是岁月沉淀的斑斓。这些被时光磨洗的细节,因“诗诗文文都为图君赞”的赤诚,化作可触可感的温暖。末段“飞上瑶台”“九重天”的浪漫收束,更将现实的风景升华为精神的同游,恰似所有深挚的情感终会超越具象,在心灵的高处相契。
注中所言“近处有风景,何必要远行”,在此诗中得到最生动的诠释。所谓“诗与远方”,未必在千里之外,而在于与对的人共赏眼前山川时,眼里有光、心中有诗。妍冰以素朴笔触,将一次寻常的本地漫游,酿成了永不褪色的精神原乡。此诗不仅是风景的记录,更是对“陪伴”二字最温柔的注脚——最好的诗,原是与你共写的岁月长卷。推荐共享!
【敏思编辑:邓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