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可爱的撵山狗(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可爱的撵山狗(散文)


作者:足行两行泪 举人,412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0发表时间:2025-10-10 06:51:44


   在我记忆里,我们家从前是养过一条“撵山狗”的。它那一身撵山的技术是从哪儿学来的,我们并不知晓,也没办法知道!但在我们家的前山后山,是没任何一条狗掌握有这等技术的。这样就不得不让人思考,它那一身的独门绝技就是自学来的了吗?
   它撵山的技术真是扛扛的,下面我会具体细说,其他狗是不能与之相比的。对于其它狗而言,它们只是靠血缘关系从上辈狗们那里,垂直传承了一点儿简单的看家护院本领。它却不单单是,还有创新开拓以及其他……
   它的名字叫“花花”——是大人给取的。不过,我们几个娃娃也在私下叫过它“花子”。比起前面那个大人取的名字来,叫花花的时候还是要多点。而叫我们自己取的那个名字,完全是出于一时的兴起。但不管叫哪个名字——也许它已在心里认可过了,它都知道叫的是它,才一个劲儿地跑到你跟前来、用不知羞耻的眼神呆呆地望着你。同时,它把屁股后面的尾巴高高地翘起来,摇个不停。但苦于我们手里没东西喂它——不能及时给它一点儿慰藉,多数时候它的表现属于白搭。
   关于它很小时候的事,我已记不大清楚了——那时我也小嘛,记性又不怎么的好,只听父母说起过,我也乐意去相信。母亲说,花花是她逮了、弄在怀里抱回家的。尚没满月时,它就离开它的妈妈了,也包括离开了她那个温暖的家。至于它的爸爸是谁,就不知道了,它一直是由同样长有花花点点毛色的妈妈在养着的。与它同时生下来的一共有五只,母亲因为觉得它长得有些好看、怕被别人抢了先,就对它出手了——毕竟先下手为强嘛,它是第一个离开它们家的“孩子”。
   抱回我们家的第一个夜里——以后好几个夜晚也这样,她都在我们那漆黑的陌生家的晚夜,像个小不点儿样的没有目标地爬来爬去,与其它小狗嘴里哼唧哼唧地叫法没什么特别。一开始,大人们听不了它整夜大概是在找她妈妈才发出的那叫声,就用了个烂撮箕给它做了窝,里面扔了几件不能再穿的破衣服,这招似乎管用,它在爬了一阵累了后,就主动去那窝里卧下了。它大概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新家了。
   它在那个新家里呆了很久。直到它已长成个半大子狗了似乎还想到那里去卧,只可惜那个窝太小了,已然容不下它的身板了。这里得说明白一点的是,虽说它是在那个小窝里慢慢长大的,那个小窝却也移动过了好几个地方。花花刚一到我们家时,它被放到父母睡的房间里——大概是方便他们晚上起来照顾它吧!没多久,它又被放到了我睡的环房屋里——一方面出于兴之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我争抢的结果。再稍后,当它已能发出汪汪汪的叫声时,那个小窝又被搬到了屋外、放置到屋檐下的一个地方。每次移窝,花花似乎都不害怕,都能在那小窝里光明正大地卧着,遇有情况才一跃而起。
  
   二
   花花无疑是见证了我们家生活现状的。它的到来,也让我们那本不富足的家里每天又要多出一份口粮。
   我们的老宅在一片光秃秃的青山脚下。每当我们这群很小的娃娃一接到父母的指令出门去捡柴割草放牛这等任务时,都无一例外地要往山里跑——毕竟出门就是山嘛,尽管能长出庄稼苗的田地也分布在我们家的房前、一眼就能看得透彻。但那里是不能去的,是一定不能装满我们背篼的。
   年龄大的、或者个儿高的在前面走,后来跟着年纪小的、或个矮的——我们一路人唧唧喳喳热闹非凡地往山里进发。那些因为块头小、因此才连在一起形成“大山”的山,多少有点应了那句“山大无柴烧”的古训。在那些由泥土与石头共同垒起来终成“屏障”的瘦山上,土比石头少——泥土只起到填充石头缝隙的作用,柴与草是稀疏地长在那儿的。那些所谓的柴,像青杠树、黄荊树、柏树、松树呀什么的,都是些小苗儿,根本长不高——或者说,我们在它还是个弱小苗儿时,就对它们施加了影响——只要一到坡上,镰刀准会去修它的嫩枝条,可不这样做是不行的,背篼就根本无法装满;那些从铺了一层薄泥土的地方长出的小草,根浅的程度让人觉得可怜,可是没办法啊!更浅一点的,只能让牛去啃吃它。长得高一点的,我们则抢着去割它,须装满背篼——牛无夜草不肥嘛。
   这期间,我们的小花花都会跟着我们,像个保镖似的。我们也不管它,任它在山坡上东望望西瞧瞧。一般情况下,它根本不会拿多长的时间追随我们左右。等我们终于想起它来的时候,它早就不见了。
   多数时间里,每天天一麻麻亮——或者不等天色麻麻亮,我们的花花都会日复一日地把目光锁定在房前平缓的田地上,就像一个地道的农民一生只衷情于土地一样。也许在它的眼里,全村的男女老少每天都要下地干活——没一个人顾得上它,它只有自个儿想法子玩吧。不然的话,倘若自己影响到了他们,那些长得高高低低、绿油油的苗杆上,就结不出多少果实来了,从而必将让他们的肚子——当然这也包括它自己的肚子——会挨饿的。可它有时又不这样想,尽管自己很听话了,丝毫也没影响到他们,可那些高高低低的苗杆上,怎么还产不了多少粮食来呢?别说花花有这想法,就连我们也有这样的疑问。
   它之所以要这样想,其原因在于它多次饿过肚子。花花吃饭的碗是石头做的。至于哪朝哪代、是什么人给它做的,那时我们并不关心这个。记忆中,那个狗槽是放在偏棚外的屋檐下——那里才不挡路,由于地方小也放不了其他什么东西。
   我们吃菜米汤稀饭的顿数数不清。所谓菜米汤稀饭,就是它的成分里有米和酸菜,夏天里面挞点嫩苞谷米,或者炒少量的干豌豆在里面,冬天则挞些红薯进去,加进杂粮的目的是吃了经饿。但不管怎样,我们的酸菜稀饭都是稀汤簸浪的,放下碗筷没多长时间,肚子就要“闹革命”了。
   花花自然也吃我们人吃的这种饭。但能倒进那个石槽里去的饭又并不多,它三下五除二就能吃完。吃完了后,它还等在石槽边,一边努力地望着我们,一边拼命地摇着尾巴。我们自然明白它的意思,可是没有办法,连我们人的肚子都填不满,哪还有多少的倒给它呢?这不,有时等我们一股劲儿吃完了饭,才有人说,哎呀,忘记给狗留饭了……于是,有人就会戏谑地说,哪会把它饿死了嘛,等它出去找吃的吧!
   那时节,狗的石槽里就没见过有剩的。即便有,也是下雨时飘进去的雨水,或者被大风吹进去的竹叶,以及柏树花子等等。
  
   三
   终于有天上午,花花为我们家立下了大功。那已经是它来我们家一年多以后的事了。也就是说,这是它已满一岁以后干的事。
   它为我们家叼回了一只野兔。
   那只凭空出现的野兔,母亲拿它派上了大用场。
   前几天,母亲还在为家里没肉不便招待石匠的事而犯愁。我们家的小磨与大磨用了很久都没“团”过,磨东西已经很钝了,去请师傅来“团”,人家又很忙,两三天前他才代话说即日就能来。
   野兔大约有三四斤重——或者还不止,反正很大。花花把它叼回来的时候,被咬着的脖子处还滴着血,它的身体尚有余温。花花把它放在离我们家院坝不足十米远的桑林坪地里。
   花花满嘴是血,出现在我们面前。最先我们没发现它的异样来,它就故意站到我们中间,哼哼唧唧地叫着。最先是母亲发现了它的反常,它大概是感觉到了我们有人在注意它,便朝桑林坪的地里跑去,边跑还边回头张望。
   “怎么这儿死了一只兔子?”
   母亲第一个发出惊叫。她大概是意识到了什么,便兴奋地朝花花望去。
   此时的花花,已经趴在地上、舌头着地,喘着粗气。
   母亲上前爱抚地摸了摸它的头。“花花,你太了不起了!”
   母亲明白了发生的一切。这一定是花花在山上撵山时捉到的野兔。
   不是常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吗?难道狗撵兔子就是它的正事了?那时,我们谁都不这样认为。
   母亲在抚摸花花头的时候,花花灵敏地站了起来,我看到它受到鼓舞的眼神、放出了自信的光。随即它就做出了一个动作,迅速在我们的眼前跑了起来,那动作就像一个骄傲的“王”。
   兔子被母亲提起来了,她的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下好了,可以拿它招待那一师一徒两个石匠了。
   小跑了一阵的花花,又来到母亲身边,再次做出了一个意外的动作,它凑近母亲,在垂下去的兔子的后腿上,轻咬了一下,迅即跑开了。
   “花花,这次你就做对了。”母亲在它身后大声地说道。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她话中的意思。小的时候,它从外面叼回过一只死耗子,在屋檐下撕咬。被母亲发现了。
   “花花你在干啥,哎,哪有把死东西叼回家来的?”
   当即母亲就打了它一扫帚。它嗷嗷直叫着跑开了。
   “回来,快给我叼出去丢了。”
   它站在那儿不动。最后还是执拗不过。乖乖的把死耗子叼走了。
   我想它大概是吸取了那次的教训吧。
   但它毕竟是个有功之臣。晚上,等兔子黄焖好了后,母亲挑了一坨大的兔肉说:“花花,来,奖励你的。”它一口就叼起了那坨兔肉,朝门外飞奔而去。
   我想,它大概是害着羞吧。怕我们说它一点也不撕文、太狼吞虎咽了……才那样做的。
   那晚,野兔被母亲一锅焖了。两个石匠师傅说,还没有哪户人家舍得拿兔子来招待他们这种粗人。我们呢,则什么也没说出,却在心里感激花花,是它让我们全家人饱了口福。
   第二天,邻居来我们家借东西,见到花花就对我们说,我从没见过哪家狗有你们家狗这么凶的。昨天它在山上为撵一只兔子,简直不要命了,比猎狗跑地还快……”
   我们都为有花花这样的“撵山狗”而感到自豪!

共 36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花花狗为线索,折射出一个家庭的清贫与温暖、乡村生活的艰辛与趣味。作者用质朴的笔触描绘花花从被抱养到成为家庭“功臣”的成长过程,不仅展现了它出色的撵山本领,更刻画了它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花花不是普通的狗,它通人性、懂进退,甚至在饥饿与困顿中仍保持忠诚与机敏。它叼回野兔的那一刻,不只是为家里带来了肉香,更为一家人带来了尊严与希望。文章语言生动,细节丰富,充满乡土气息,既有生活的苦涩,也有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与默契。花花的故事,是一段乡村记忆的缩影,也是一条狗用一生写就的忠诚与荣耀。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0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10 06:56:46
  文字质朴,却主题鲜明。狗性通人,在穷窘里透暖,苦涩中见光。小小花花,撵山立功,让人新生爱念。好文,值得一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10 06:57:18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3 楼        文友:足行两行泪        2025-10-10 15:07:18
  谢谢芹芹森老师编文,辛苦了。祝一切安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