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茶说(散文)

精品 【东篱】茶说(散文)


作者:吴炜枫 布衣,116.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3发表时间:2025-10-10 07:15:17
摘要:茶道即天道,养心乃上养。

天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化育万物,运行不息;茶亦含五气,其生长采制贮藏瀹饮之全程,无不暗合此天道。这寻常杯中之物,实则内藏乾坤,其生命轨迹恰是一部微缩的宇宙演化史。茶圣陆羽于《茶经》开篇即明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个“木”字,道破了茶与五行之本源。然茶之玄妙,正在于其虽秉木性而生,却能随造化之功,广纳四方之气,转化四时之韵。自枝头采下,历经火的锤炼以定其性,承受金的揉捻以塑其形,依赖土的蕴藏以蕴其韵,终赖水的呼唤以释其魂。此中历程,不仅静态地阐释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结构之美,更动态地揭示了气运流转、天人相应的生命观。品茶,由是升华为一场“因时、因地、因人”的养生实践,一场与天地节律的同频共振。
   茶,能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宠爱,与其蕴含的中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
   茶之五行,构成了理解其体性、功用的恒定法则,是静观其美的基石。春茶如诗,属木,应东方。惊蛰前后,天地俱生,茶树新芽饱含生发之气。绿茶如龙井、碧螺春,其形舒展如枝抽条,其香清越似风过林,最能体现木德之精髓。春气通于肝,饮春生之茶,正是顺应《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之旨,助肝气条达,疏泄冬郁。水也助泻之用,而茶则是提升这个功用之其极。
   然木性之鲜活,需经火的锤炼方能定格与升华,此乃“木生火”的造化之妙。杀青、烘焙,是茶与火的一场精妙对话。火之功,在于以阳克阴,驱散青草寒湿,激发深藏内蕴。此过程深合“反者道之动”的哲理——火本克木,然适度火炼反使茶性完成蜕变。乌龙茶可谓得火之三昧,其焙火轻重,决定其风格走向。夏日属火,心气旺盛,一盏醇厚乌龙,可清心除烦,使心火旺而不炽,应乎“夏三月,此谓蕃秀”的养长之机。
   火定其性后,须有金行以收敛塑形。揉捻之功,使茶叶细胞壁破,茶汁得溢,便于滋味释出,此乃金之“收敛”与“塑造”。白茶工艺至简,不炒不揉,却恰是借秋日燥金之气(微风)完成萎凋,实现其缓慢转化,成就毫香蜜韵。秋属金,气机沉降,品饮清凉白茶,可润秋燥、清肺热,正合“秋三月,此谓容平”的收敛之道。
   茶成之后,需归土藏养,以待陈化生香。土,稼穑之所,化育承载万物。陶罐瓷坛,皆是土之化身,为茶提供稳定微环境。普洱茶,尤以熟普为甚,其后发酵本质是微生物(土所生所藏)参与的缓慢演变,时光之中,其性转温,味趋醇厚。土德厚载,普洱茶亦具此包容转化之性,长夏饮之,可醒脾化湿,安和五脏。
   茶之终章,必归于水,方成其为“饮”。水为茶之母,至柔至刚,能载茶魂,能显茶韵。红茶可谓水火交融的典范:全发酵乃火功极致,而其红艳汤色、温润滋味,恰似冬日暖阳。冬属水,主闭藏,肾气内应。寒冬捧饮一盏,既可驱外寒,更能温煦元阳,助其封藏,以待来年春生,此即“冬三月,此谓闭藏”之要义。
   若言“五行”是茶之“体”,揭示其静态本质,则“五运六气”之学,便是茶之“用”,指导我们“因气喝茶”,进行动态养生。五运六气,乃探究天时气候与生命健康关联的深邃学问,其精要在“变”与“先机”。
   所谓“五运”,主一年气候之大体;“六气”,则言阶段性气候之变迁。每年气运组合不同,各有盛衰胜复。智者饮茶,便当据此调整,以茶之偏性,纠人身之偏,此谓“治未病”。
   譬如,遇“岁木太过”之年,风气盛行,人多肝阳上亢,头晕烦躁。此时若仍多饮助长生发之绿茶,无异于火上添油。当转而求助于具收敛沉降之气的白茶(金气)或陈年普洱(土性),以“金克木”、“土植木”之理,平抑过亢之风。
   反之,若值“岁木不及”,生机不彰,肝气郁结,则正宜以明前绿茶、清香乌龙之生发木性,疏泄郁滞,提振精神。
   再论“六气”,若遇“少阳相火司天”,上半年炎气偏盛,易发心火诸症。则夏日饮茶,需以清泄为要,可选绿茶、新生普,或菊花茶等,即便饮乌龙,亦当选火功轻者,避其炎上之势。
   若逢“太阴湿土在泉”,下半年湿气弥漫,伤脾碍运。则饮茶当以健脾燥湿为先,陈年普洱、六堡茶等黑茶妙用在此,以其深厚土性,强人体运化之机,以御外湿。
   “因气喝茶”之至高境界,在于知常达变,预见先机。若能据气运推演,知某时气候将异于常时(如春行秋令),便可提前以相应茶品(如润肺之白茶)调养,使身体于气候变化未剧之时已得护卫。茶于此,已非简单饮品,而是随身携带的温和“气候方药”。
   简而言之,茶道即天道,养心乃上养。茶之一物,实为天地人三才和谐之玲珑镜像。其生长制藏,合于五行之常;其品饮应用,通于六气之变。自木之生发,至火之昂扬,经金之肃降,归土之化育,终水之闭藏,无不是与天地节律相呼应。而茶席间器物的搭配,煎水品饮时的心境,无不在演绎着五行调和、阴阳平衡的至理。
   当“因气喝茶”的智慧融入日常,茶便升华为一种生命态度。它教导我们观察自然,敬畏规律,于纷繁变化中把握先机,灵活应变。在这片东方树叶的浮沉之中,我们品味的,是时间的味道,是自然的律动,更是一种“道法自然”的生存智慧。千载以来,世人皆能自此一杯清茗中获享慰藉与启迪,其根源正在于此:茶,以其至简至深之道,让我们在每一杯温润的茶汤里,触摸宇宙脉搏,安顿当下身心,填充时空之浅白。
  

共 20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一定是有过一段时间对茶经的研磨,加上自己的理解,成这篇新的茶道。作者以中华文化中的五行为经典,去解茶之妙,可谓精当精准。四时根本在于金水木火土的全方位作用,而茶是五行的精华,来自五行,诠释五行,归于五行。作者按照五行理论,解释茶如何得其精韵,见解独特新颖,且合乎事理,并无悖谬。当然,在选茶时,也要度其品种,以应季节之律。作者又从“五运六气”的学说,探索饮茶之妙,贯以中华医道,合五行,交五运,通六气,言之有据,论之精当。茶到底是什么,作者总结说,茶是一种生命态度,饮茶就是热爱生命。无茶心便不得先机,更侈谈“道法自然”。生存智慧,来自一杯茶汤,生命本性,源自茶香滋养。能够做什么什么“说”者,皆是有独到见解,如“马说”,“爱莲者说”……能够以中华之道,探究茶道,驾驭从容,立论精辟,论据简约,需要功底。尤其是,出自诗人手笔的文论,更有诗韵。即使是五行之一说,来写一篇茶文,如水之于茶功,都是一篇值得期待的好文章,也江山说,作者的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茶道,由“饮”至于“道”,没有中华茶文化的引导,难抵彼岸。如此说来,本文具有架木成桥之功。【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0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5-10-10 09:10:58
  对于茶相当专业,文字灵动精炼,而且将茶上升到哲学层面,有央视之风范,好文拜读了,问好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吴炜枫        2025-10-10 11:15:39
  谢谢老师的点评,留言,在文学这条路上愿同老师成长互助,亦师亦友,共同努力,顶峰相见!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10 09:52:38
  茶说,茶道,不仅的韵味,不竭 的理趣。作者深谙茶事,以中华五行文化诠释茶之精要,探幽发微,笔力奇崛,值得好好阅读。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吴炜枫老师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吴炜枫        2025-10-10 11:14:13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抓住要害,文采斐然,感恩遇见,祝老师秋日安康????
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10-10 18:00:59
  作者深谙茶道,遣词凝练精粹,简净生动,味道醇厚,一如茶香袅袅袭来。感佩深厚的文字功底,问候吴老师,秋祺!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10 18:57:14
  以五行文化释茶道,见解精辟。诗人眼光,可透三丈墙。赞一个。
怀才抱器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