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家】我只取这瓢饮(散文)
心心念念中,快递终于寄到县城。刚放学,我就迫不及待地取来。打开,正是名师何捷的《作文三十六计》。
前两日,刷视频抖音,大数据深知我心,比我还懂我,一直向我推送“作文教学”的技巧与书籍。弘圣老师胖胖的,典型的大妈形象,自诩“自称拥有近30年语文教学经验,曾获作文网络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不知真假与否,但看她的视频后,知她虽然是为了推课,但真有两把刷子。因而,对她视频中隆重推荐的《作文三十六计》心生向往,很想买来。
各大网购平台全搜索一遍,却不见这本书籍的踪影,心生怅惘之际,恰好看到何捷的《作文三十六计》,两本书名一模一样,也不知道谁模仿了谁!我翻阅商品评价,特别注意了其中的晒图,“嘻嘻哈哈的学问”“就让修改像天气的变化吧”“说三道四的讲究”……看这些小标题,别有趣味。
既如此,那下单,通过拼多多付款,顺便把包君成老师的《37个修辞写出好文章》一并买来。包君成,多年前就已熟悉大名——网易特邀教育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学科负责人。那些年,抖音还没有横空出世,我就在网易精品课中看到他的广告,震撼于他高超的作文教学技巧,曾多次浏览他教学时的相关片段,可惜只得其皮毛,惜未见其书问世。如今,恰好看到,当然毫不犹豫购买。
其实,这些年买的作文教学书不下百本之多,花费数千元。摞在书柜上,足有半人高。为了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曾数次捐赠家里的书籍,充为班级公用,但无论如何,那些作文书却未动分毫,一直搁着,视若珍宝。
前年冬天,气温回升,妻子大扫除,嫌弃我的作文书碍事,嘴里忍不住抱怨:“这些书,放在这里做什么啊?一点作用也没有,还不如拿去卖了废纸。”卖废纸,万万使不得!记得有篇文章《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说如果流落荒岛,那就带本书吧!每每念及这篇文章,我总在想,要是某日我流落江湖,或者失业下岗,需要带上物品,这些作文书就是重中之重。因为是它给予我知识,充当我精神的食粮,让我在荒芜中看到勃勃生机。
妻子踩着凳子,爬到高处,一遍遍擦拭各种家具,后来实在看不下去,还是将我的书籍搬下来,塞到橱柜中,关上柜门,让它们不见天日。向来,我惧内,生怕惹妻子生气,没有好日子,不见好脸色,生活苦不堪言。
那次,我却板着脸,瞪着眼,发起火:“怎么,就容不下我这些书籍?”妻子不接话,我虽然不敢当场发飙,但等妻子的“厌烦”劲一过,立马把我的这些书统统搬出来,必须重见天日。在我心目中,此等重要物品,必须置于明处,有空时翻阅一下,那是极品享受!
偶尔,友人到我家,一眼就看中我的这些作文教学书籍,忍不住驻足,翻看两页。可惜这些书籍,多是知识丰富,教学案例数不胜数,写作技巧不胜枚举……非故事,不能一波三折;非幽默,不能逗人一笑;非哲理,不能启人哲思。他们半分钟后,多会失去兴趣,将书籍归回原位。
看到他们的举动,我心默然,看来他们对写作并不感兴趣。其实,整座城市,对写作感兴趣的又有几位,身边人恐怕屈指可数,甚至两根手指头都数得清。即使对写作上劲,但与“写作教学”也是两条不同赛道。两者看似相似,实则迥然不同。一为如何写好文章,一为如何教人写好文章,中间差了一个“教人”,那就相差万里。
要问这些书,有没有滥竽充数者?当然有。如某某老师一套丛书,三本之多,花费我近百元。要知道,这是十年以前,百元对于我这种穷教师而言,可不是小数目。我省吃俭用,买来正版书籍。阅读后,对于这套丛书的第一本,觉得不错,至少对于需要教孩子作文的家长而言,方法得当,值得借鉴。
至于后面两本,我读后,脑海中立马生出一个词语“画蛇添足”。如果没有后两本,这位作者应该能成为国内的一流名师,可是他为了增加出版的数量,为了版权费,活生生炮制出另两本来,就毁了他的名声。因为后两本,大多是学生的作文,他修改的意见,以及一些知识的讲解。这与平常市场上卖与学生的“作文”套装有何区分?拿这个糊弄一线语文老师,只能自掘坟墓!
随着自身能力的提高,一些曾经认为经典的作文教学书籍,如某位作者写的《作文高效教学》。当年买到时,立马正襟危坐,坐在浓浓的树阴下翻开阅读,浸染在扑鼻的书香中,一坐就是两小时,站起时,双脚已经麻木,走路有些踉跄,学校食堂已经关门,天边的夕阳坠入远山。我很纳闷,这么快,天就黑了,食堂关门,怎么就没人通知我?某位学生笑着说:“老师,刚才喊你几遍了,都没听见。”噢,醉于书中,我却不知。
时过境迁,当年的珍宝如今看来却似蒙尘的明珠。如今,再次阅读这书,虽然纸质泛黄,书香依旧,但总觉得缺点什么!确实,如作者所说,草木有本心,鱼鸟含天趣,“活书”教益大……但这样的叙述与讲解,对于写作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能吸引众多老师的阅读兴趣吗?具备多少可操作性,这是个大大的问号!知识性过浓,或许相当于大学里的教材。一旦人们离开校园,缺少有效的束缚性,自然没人愿意捧起。过于注重知识,缺少操作的思路,老师能够有效运用的该会更少吧!
如此之多的书中,我最推崇的王鼎钧先生的《作文四书》。王鼎钧,著名作家,1949年赴台,曾获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等荣誉,多部作品入选两岸教材。这套书,是针对青少年写作而创作的,但随着广泛传播,我们不难发现,它对于成年人的写作以及老师的作文教学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套丛书一共四本,《文学的种子》《讲理》《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2014年前后,我买回家,手不释卷,前后读了不止三遍。虽然对于某些技巧,并不能真正参透,但经典之物,历久弥新,常读常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次阅读《作文四书》就有一千种收获,值得作为“枕边书、厕中书、马上书”。
曾有一次,网上认识一位同仁,也是老师,也是文学爱好者。相交于精神之中,游离于俗情之外,我想着送他一件礼物。思来想去,最后敲定《作文四书》,相信他会喜欢。毕竟大作家的思想精髓,一辈子的写作经验,通过简单的阅读就可获得。此种一本万利之事,哪位文学爱好者舍得错过?
除此,我对于浙江省师德楷模李海华的《作文有道》赞同有加。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作序推荐的书籍,第一本“精彩描写20招”很是不错。她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场面等多方面展开,避免了一些平铺直叙,而是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实用的方法,讲解了许多小妙招,我读之如沐春风。
她在“动作描写”中罗列了三招:动作慢镜头,细化大动作;动作趣配音,文字有活力;动作个性化,人物不平庸……读后,首先对我本人而言,就大有禆益。毕竟多年的写作生涯,酷爱语言描写与心理描写,总觉得这两个是法宝,具备通天本领,一旦用起来,即使如“齐天大圣”也非敌手,但对于动作描写,总找不到切入点,不知道该如何运用于写作中,更别说去教了。
自从阅读这三个妙招后,如北风呼啸的寒冬中,脸上拂过一缕春风,瞬间大地的苍翠肉眼可见。此后,我不断实践,融会贯通后,再教给学生,发现“此等难题”对于学生来讲,也并非难事。原来,并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我们老师教的方法不对,导致他们对写作产生厌恶加恐惧。或许,这是我们老师的原罪!
李海华老师的这些招术,我恰好在多本作文教学书中,看到相似观点,如原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的《泉灵老师的写作课》,马老师的《不头疼的故事作文课》,蒋军晶的《作文九问》,管建刚的《我的作文训练系统》……而这些观点的真正出处,还得是王鼎钧先生的《作文四书》。
此时此刻,我看着何捷老师的《作文三十六计》,一遍遍摩搓,细腻的封面,图文并茂的内容,幽默风趣的语言,令我舍不得放下。
正如春天之于大地,阳光之于小草,愿此等知识盛宴,我们老师千万不要错过,只取弱水三千中的这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