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曾经】孔方兄(小说)

编辑推荐 【柳岸·曾经】孔方兄(小说)


作者:沧海一叶舟 白丁,3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发表时间:2025-10-10 18:55:35

题记:
   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如同汹涌的浪潮,洗刷着祖国的大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生机焕发,人们思想解放,投身时代洪流,日子一天天变得红火起来。然而,部分人还比较贫穷,还在困苦中艰难摸索。借此机会,将那时身边发生的一则故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
   田牛在这个山洞里整整躲藏了两天。山洞洞口极其狭小,仅容得下一人猫着腰爬进来;洞内却很宽敞,比他家住的房屋空间还大。山洞是他以前打柴时发现的,洞口正对着悬崖,杂草丛生,无人知晓。
   对于田牛来说,这两天无疑比两个世纪漫长。饥饿、孤独、寒冷,以及周围丛林中各种有名字的没名字的鸟兽不时发出的莫名的怪叫,常常使他神经质地抱着头蜷缩在洞中的某个角落。
   田牛很想回家。倒不是因为挂念,其实,这个家让他穷怕了,他的心及他的一切早已不属于它了。这年头时兴打工,村里的年轻人一窝蜂似地往外边跑,带回来的往往是村里人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尤其是那鼓鼓的腰包常常会晃得人眼睛发痛。出过门的人对种田种地这种事情根本不屑一顾,说什么一年四季佝腰驼背挤干汗水干出来的收入,还抵不上他们轻轻松松在外面一两个月的工资。要不是家里有个年迈体衰卧病不起的奶奶,田牛早憋足劲跟那些人出门了。他在耐心地等待,等哪天奶奶尘归黄土后他再无牵无挂地走。
   可是,田牛又不想奶奶很快离开人世。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双双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据说当时村里突发一场灾难性的疫病,全村大大小小死了几十口人。一家四口只有他和奶奶幸免于难,是奶奶含辛茹苦一泡屎一泡尿把他拉扯成人的。挣钱固然重要,但相形之下,让奶奶安度晚年才是最最重要的。按村里最消极最迷信的说法是,这就是命,是他田牛的命。
   近来,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先是水米难进,继而双腿浮肿。老人成天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样子,看来大“去”之期不远了。田牛一刻不停地守护在床边,生怕一不小心她老人家就会永远地闭上眼睛。
   这阵子,奶奶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的时候,她的话特别多,也不管田牛听得进听不进,她总是絮絮叨叨念个没完。从她那一辈人说到田牛父母这一辈人,从小时候的田牛说到长大成人的田牛。
   后来,奶奶反复叮嘱田牛:
   孩子,奶奶快不行了。这辈子,奶奶没活出个人样,没有给你和这个家带来财富。
   奶奶去了之后,你要学会照顾自己。要挣钱娶个媳妇,媳妇不必太漂亮,贫穷的人家是留不住漂亮媳妇的,只要能操持家务,会过日子就行。娶了媳妇,还要好好对待她,别让人家跟你过受气的日子。
   千万不要学坏,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世间是站不住脚跟的。要做个正经人,要有骨气,别让别人一辈子看不起你。
   ……
   奶奶总是说得老泪纵横,常常把枕头打湿成泪枕。
   田牛呢,一边听一边小鸡啄米一样地点头。他曾无数次想打断奶奶的话,让她老人家安安心心地休息,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不忍心让一个即将离去的老人心存一丝遗憾。直到某个时候,当他突然发现奶奶的枕头竟然被打湿得那么糟糕时,他不得不打断她的话了。他用乞求的口吻说,奶奶,快别说了,您的枕头……
   而此时,田牛的泪水早已挂到了腮边。
   这一次,奶奶似乎挣扎了一下,她的眼神很是浑浊,像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的纱布。奇怪的是,田牛却惊奇地发现,奶奶的眼神里顽强地挤出一丝清澈见底的东西传递过来。
   说,奶奶一定要说,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奶奶的口气很坚决。孩子……她喘着粗气,吃力地撑起头来,用眼神和头部微微的动作向田牛示意着什么。
   起初,田牛没明白过来,他以为奶奶要他扶她坐起来。正当他要扶她坐起来的时候,她说,傻孩子,奶奶是要你把枕头拿出来。
   田牛“哦”了一声,还是没明白奶奶的话。拿枕头?拿枕头做什么呢?奶奶不需要它了吗?他的一只手抓住了枕头的一角,却怎么也不肯把它拿出来。
   奶奶说,孩子,还愣着干什么?快拿出来呀!里面有块手绢包着奶奶一生的积蓄。奶奶数过好多遍了,一共二百三十八块六毛三分钱。不是因为自私,舍不得拿出来,奶奶是想着急需的时候才用它。奶奶晓得,这点钱远远不够办奶奶的后事。奶奶想过了,你可以拿它买块竹席,然后把奶奶的尸骨裹了,随便找几个人找个地方埋了就行。奶奶不图别的,只要不被抛在哪个岩头岩脚,只要这把老骨头有个着落。末了又说,可别让野狗叼了啊!
   田牛早已泣不成声,他一遍又一遍地念,奶奶,奶奶!他小心翼翼地把奶奶的积蓄翻了出来,那些钱一张张皱巴不堪却叠放有序。一分的,一毛的,两毛的,五毛的……面值最大的是两张十元的。
   那可是一张张爱人的孔方兄啊!钱,就是孔方兄。这是田牛从村里人那里听来的。至于为什么把钱叫作孔方兄,他就不得而知了。他曾试图打听其中的缘由,可村里人却说不清楚。不清楚就不清楚吧,反正钱就是孔方兄,孔方兄就是钱。钱这东西就是好,它可以让人神魂颠倒,使人铤而走险。按村里人的说法是,手里有了孔方兄,就能使鬼去推磨。或者说成有孔方兄能使猫推磨。
   他把枕头放回原处,安慰奶奶睡下后数了又数。二百三十八块六毛三分。跟奶奶说得一样,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看着沉睡中的奶奶,田牛的思绪一下子乱成了一潭死水,泪水也不听使唤地流淌出来。他翻遍了全身所有的口袋,翻出了可怜巴巴的三十几块钱,这是他前一阵子给郭村主任家打零工换来的报酬。
   为了这三十几块钱,他没少受郭村主任的气。
   郭主任这人滑头、阴险、狡诈。仗着头顶上有块“村主任”的乌纱帽,老百姓在他面前只有遭殃的份。村里谁家没个大小事情,可只要找他办,你要是不带上两瓶好酒几包好烟或者送点红包,他总会找借口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直到你有所表示为止。如果你老是不醒水,天大的事情他都会马着脸说个简单的“不”字。这时他就会装得老沉且理直气壮。他说,别以为村主任好当,听听人家是怎样损我们这些村干部的?说什么一天五毛三,跑得脚杆弯;一个月十五块九,领导一呼哈巴狗样跟着走。这话要说多难听就有多难听,不过,有一点却说得中肯,它道出了我们的收入家底,当村干部难啊!没办法,只好请人援助了。请谁呢?当然是你们这些需要办事的人了。确切地说,这也不叫援助,是叫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办事嘛,也不难,可出门要坐车,找人要装烟,还得填饱肚皮。我这里又不是慈善机构,亏本的生意谁做?再说了。一天到晚忙于办事,我家那白花花的田地还闲在那里等着白花花的钱找人做呢。
   郭主任这么一说,找他办事的人只得无可奈何地掏腰包了。
   田牛给郭村主任家打短工,本来事先说好的除供给伙食外每天十五块钱,可等他辛辛苦苦把活干完找郭村主任结账时,郭主任却突然变了卦。他虎着脸说什么什么,你小子想坑人?想坑人也有看看对象,明明说好的除供应伙食外每天十块,怎么就变成了十五块呢?你以为钱是泥巴沙子,勾腰就可以捡?再说了,就凭你干的活一天也能值十五块?
   百姓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田牛气得青筋暴跳,却只能忍气吞声地把账结了。
   田牛打了四天短工,得到四十元钱。他花了几块给奶奶买水果,余下的舍不得花,他小心地存着。加上奶奶的积蓄,也不过那点钱。能给奶奶办后事吗?当然不能,买副棺材都不够。奶奶一生没过上一天好日子,不能就这样让她寒寒酸酸地去呀!
   奶奶,奶奶。田牛心里轻轻地呼唤着睡梦中的奶奶,一段往事浮上心来……
  
   二
   北风凛冽,大雪纷飞,整个天似乎要垮塌下来。七岁的小田牛患上了重感冒。开始时头晕目眩,后来就是高烧持续不断,浑身上下打摆子一样直发抖。奶奶急得不停地用毛巾蘸雪水给他降体温。眼看已经降下来了,可转眼工夫又飙升了上去。奶奶想尽各种办法也无济于事。
   奶奶没钱,没钱的奶奶很想送小田牛去医院,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小孙子的命就这样被糟蹋了。她试图借钱,问题是,这个家一贫如洗,人家借钱给你岂不是扔石头打龙潭白费力气?除了个别人家略表同情外,其余的像是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她借到的钱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小田牛被折腾得快不行了。奶奶悲天怆地几欲发疯,痛不欲生的她却突然生出个能借到钱的办法。
   雪花漫天,天与地之间变成了雪的海洋。雪海中,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扒开雪路。雪片不断地罩住眼睛,老人不断地用手去抹,抹着抹着就抹成了一个雪人。雪人更加举步维艰,一个趔趄,又是一个趔趄。雪人走到一户人家,举手敲门,听见动静后倒退着至雪地中,对着主人家的大门跪下,直到借到钱为止;又走到另一户人家,举手敲门,听见动静后倒退着至雪地中,对着主人家的大门跪下,直到借到钱为止;再走到另一户人家……
   一位老人——老雪人,如此低三下四可怜兮兮地求助,主人家再怎么铁石心肠,能不动恻隐之心吗?
   就这样,奶奶含垢忍辱,从死神的身旁把小田牛的命拉了回来。而骨头一向硬朗的她从此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天气稍有变化就会疼痛难忍。但她高兴,她常对田牛说,奶奶这点苦痛算什么,你的小命才金贵呢。
   其实,奶奶给予田牛的何止这些。从小到大,奶奶给予他的简直用火车拖也拖不完。他很想回报些什么,但他只能为奶奶做些他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给奶奶洗洗衣服洗洗头,把奶奶的床垫铺得厚实些再厚实些,扶奶奶晒晒早晚的太阳看看夜间的月亮。更多的是,把奶奶讲给他听过的古怪神奇的故事讲给奶奶听。那些故事在奶奶那里早已是陈年旧货,但被他作了适当的加工,再加上他那生动形象的表演,常常把奶奶乐得笑翻了天。
   有一次,奶奶和田牛谈到了他的婚事,谈着谈着奶奶就伤心地叹钱啊命啊的。
   田牛说,奶奶,您老人家别着急,我将来不但能娶到媳妇,还会娶到个有钱人家的姑娘呢。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我还会骗奶奶不成?
   那你说说,是哪个有钱人家肯把姑娘嫁给你?
   我讲个故事给您听您不就晓得了?
   说着,田牛就拉开了讲故事的架势。只见他两袖一卷,脑壳一摇,眼珠子一转,接着清了清嗓子,故事的序幕就拉开了……
   说是从前有个大财主过寿。前来祝寿的亲人中有他的三个女婿。大女婿在朝中做官,权倾朝野,为老岳父送上御赐美酒一坛和千里宝马一匹。二女婿是个商人,富甲天下,为老岳父送上高骊珠宝一箱和南海鱼须一盒。三女婿是个农夫,一穷二白,只能为老岳父送上红薯一筐和干柴一捆。看到三女婿送的寿礼如此寒碜,大财主很是生气。于是,寿宴上便没有了三女婿的位置。宴后,大女婿二女婿被安排住进上等客房,三女婿则住进了磨房。
   正值深冬,大财主在深夜被寒冷惊醒,突然想起三女婿还冻在磨房里。大财主于是赶紧招呼大女婿二女婿前往磨房看个究竟。借着马灯,只见三女婿光着上身把石磨弄得飞转,浑身上下汗流如注。
   三人很惊奇,却装着很关心的样子上前问寒问暖。大女婿说,三姨父,你昨晚没吃饭,却怎么有力气推磨?二女婿说,是啊,真是神了,三姨父。大财主虽然眼里没有这个三女婿,但亲不亲,一家人,总不能让他一直饿着肚皮吧。大财主准备让三女婿去用餐。三女婿说,爹,不用了,我已经吃过了,边说边指了指地上一角。
   三人顺着三女婿手指的方向望去,随着三张嘴同时哇的一声,三颗眼珠子立刻鼓成了三对牛眼。那不是一堆屎吗?这家伙又是狗,怎么能吃屎呢?看着三人的熊样,三女婿“咯咯”地笑了,说,爹,二位姨父,你们不信?我可是吃这个长大的,不信我马上吃给你们看。说着,三女婿迅速趴下身子。当三人想拉住他时,他的嘴已经离开了那堆屎。再看时,那堆屎中间留下了一个坑。
   三女婿说那东西养人,把他养得身强体壮的,并向三人展示了他的肌肉。说他们三人成天吃的是山珍海味,却长得像猴子一样的瘦小。三人不知怎的就信以为真,都争着要去吃那坨屎。当然,大女婿二女婿是吃了,还舔了个精光。大财主没吃成,毕竟是老岳父,三女婿怎能忍心让他吃呢?
   后来,三女婿笑得合不拢嘴,大女婿二女婿问他笑什么。他装得一本正经地说,屎真好吃!屎真好吃!
   田牛对奶奶说,其实,三女婿是骗人的,他先把磨房的玉米磨成生面吃了,到夜间肚子撑不住屙了一堆屎。当然,他根本就没有吃,他只不过是用下巴去陷了陷,还让人家吃了他的屎。
   田牛绘声绘色地补充说,奶奶,我就是那个三女婿,您说我能不娶到个有钱人家的姑娘吗?
   奶奶乐得差点岔了气,还流鼻涕掉眼泪的。
   田牛慌了,忙给奶奶捶背揉肩疏气。
   奶奶,我讲的故事不好听吗?
   好听,好听,花钱还买不来呢。

共 884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述了改革春风拂过的80年代,乡村大地迸发生机,却仍有贫困如阴影般笼罩着某些角落。田牛的故事,便在这新旧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展开,是一段关于亲情、挣扎与救赎的往事。田牛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贫困的生活像沉重的枷锁,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带回的“孔方兄”,成了他摆脱困境的向往。可卧病不起的奶奶,是他无法割舍的牵挂。奶奶的身体日渐衰败,清醒时总絮絮叨叨叮嘱他要做正经人、有骨气,糊涂时却也记挂着为他留下最后一点积蓄——用手绢层层包裹的二百三十八块六毛三分钱,那是她一生的积攒,连后事都只敢奢望买块竹席裹身。田牛曾给滑头的郭村主任打短工,说好的工钱被恶意克扣,他虽气愤却也无可奈何。奶奶病危时想喝口甜水,他去郭主任家的零售店买白糖,却被主任女人的傲慢与钱箱里的巨款刺痛。为了让奶奶“体面地走”,这个从未做过坏事的年轻人,竟生出了偷钱的念头。深夜作案时,田牛因紧张打翻瓷盆,被主任女人发现。情急之下,他用手电筒砸伤女人后仓皇逃窜,躲进了打柴时发现的山洞。两天里,饥饿、恐惧与良心的谴责反复折磨着他,更让他牵挂的是卧病的奶奶。当他冒险偷偷回家,却惊喜地发现奶奶气色好转,还拿出乡政府送来的百元大钞——原来郭主任克扣扶贫款的事已被调查,政府得知他家困境后伸来了援手。奶奶劝说他:“犯了法就要抵罪,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田牛终于下定决心自首。可第二天,当田牛做好饭菜想陪奶奶最后一餐时,却发现奶奶已安详离世。村里热心人纷纷前来帮忙,三名警察也默默等候。当田牛主动伸出双手准备接受镣铐时,警察却轻声说:“等料理完奶奶的后事再说吧。”那一刻,田牛的眼泪夺眶而出,在绝望的困境里,他终于感受到了来自人间的温暖与善意。这个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却用最朴素的细节,勾勒出一个贫困青年在生存压力下的挣扎,也展现了亲情的力量与时代转型中人性的微光。田牛的“犯错”与“回头”,不仅是个人的救赎,更折射出那个年代普通人在贫困与道德间的艰难抉择,以及最终善意与正义带来的希望。语言朴实,故事感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活,引入共鸣,欣赏佳作,问候作者!【编辑:公效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公效梅        2025-10-10 19:00:01
  祝笔者创作愉快,欢迎赐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加精彩!
2 楼        文友:沧海一叶舟        2025-10-10 19:59:03
  感谢老师呕心编辑,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