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期盼】体制改革带给了我什么(散文)
2001年的初春,春节刚过,我就从小道消息中得知。今年将对我们的粮食系统,实行体制改革。据说,这个体制改革,先实行竞争上岗。慢慢淘汰一批年老体弱和工作能力欠缺的职工。以此减少国家财政的负担,要彻底对我们的粮食企业,将打破我们手中的铁饭碗,执行择优录用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一个粮管所,将要下岗2/3的职工。还保留下来的职工,都是各个专业领域上的精英。对此,我们整个粮管所都沉浸在紧张和高压的状态中。也不知第一批的下岗名单里,会不会有自己的名字?过完了春节,本该静下心来,把精力全力以赴到工作中。但听到要下岗一部分职工的消息时,在整个单位都炸开了锅。大家为此忧虑重重,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要知道当时的粮食企业,是国有企业。是与税务、银行、工商、教师平起平坐的几个单位。用当时流行的赞语说,就是旱涝保收、经济稳定的好单位。那个时候,能进入粮管所工作的职工,必须要有城市户口,而且身体健康,文凭在中专以上。只有达到这三项条件,才有可能被粮食企业录用。当时的转业军人、大学毕业生、高干子弟都削尖脑袋往粮食系统里钻。都想进入粮管所工作,给自己走上一条工资待遇优厚的道路。那年,正好是国有企业向社会招收工人的年头。我记得排在第一的招工单位,便是粮管所。排在后面的是活塞环厂、麻纺厂、服装厂、化工厂等等这些国有企业。都面向全县,实行严格的招工制度。第一关,便是体检,通过全身的身体检查合格后,再参加所有的待业青年考试,依照成绩的优劣,合理被用人单位录用。当时,全县共有2600多位待业青年,经过严格的考试后,我以总分第九名的成绩,被粮食系统录用了。那时,我记得高兴了一夜没睡着,梦里还自豪地笑出了声。第二天,我父母都告诉我,说我在梦里大笑,差点吓坏了他们。
参加工作后,我被分配在晶桥粮管所工作,专业是仓库管理员。就是每年把农民的粮食收进粮仓,收满后,对入库的粮食实行科学化保管,直到国家用粮食,来调完仓库的粮食,这便是我保管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没想到,刚进粮管所工作两年,就轮到国家对粮食系统实行体制改革。其用意,就是改变了粮管所的体制,国家不再从财政上养活我们的企业,而是彻底放开,让粮管所实行了自负盈亏,打出油来吃油的性质。但尽管如此,虽说粮管所不再是吃香的单位了,但在职的职工谁都不愿被下岗回家,另谋出路。都想继续待在粮管所,不愿放下脸面,去自主创业。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毕竟粮管所的工人,都在岗位上享受了安逸稳定的工作待遇。如今,国家突然一脚踢开了他们,让下岗的职工,去看别人的脸色,去经历风吹雨打,面对这种困境。谁都不愿接受,也是正常的。但细想起来,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直享受父母的宠爱。终会有一天,会自立门户,自谋生路的。就像我们的粮管所里的职工,面临的就是这种困境。国家想要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实行自负盈亏,就必须狠下心来,让企业自谋出路。
为了公平公正,让全体职工经过笔试和创造业绩来竞争上岗。第一轮考试前,罗会计就把复习的内容发到职工手上。让职工回去后,多背多看,都想让大家考个好成绩。经过第一轮的考试,成绩出来那天。所长便召开了职工大会,在会议上,把所有的考试成绩都公布了一遍。没想到,我竟考了个第三名。这成绩一出来,我就得意洋洋了。前三名不可能被下岗的,当时,全所有六十几位员工,就算减掉一半工人,也轮不到我头上。但问题是还有一套方案,也是被列为下岗职工的竞争方法。所长让罗会计,把投票单发给我们,要求我们按照职工的平时表现和业务能力来选举。上岗的名单后打√,下岗的名单后打X。最终,依照统计票数的多少,来决定下岗人的名单。想到这里,我心里也没什么压力了,因为我的性格比较活泼开朗。平时,跟全所的男女职工都很亲近。除了经常带些好吃的,让他们分享。还经常帮助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修个自行车,比如给同事看会孩子,比如给同事买一点菜,等等行为,都是我和同事的常态。所以说,在职工的打分表上,我有信心说,我得赞成票数肯定不低。但也确实如此,通过全票统计,我竟有90%的支持票。自然也没被列入下岗的名单。
通过第一轮综合评选,第一轮下岗的名单也出来了。没在下岗名单的职工自然笑口常开,被列入下岗名单的职工却愁眉苦脸,抱怨这种评选不公正也不公平。所长得到全体职工的反馈后,就觉得,通过一轮就把下岗职工给辞退,自然没有说服力。但如果经过了多轮投票之后,被列入下岗名单的职工就不会埋怨了。只能少数服从多数,只能回家自谋生路了。
在第二轮和第三轮的笔试和选举后,不出意外,我依然没被列入下岗名单。尽管如此,那些被列入下岗名单的职工依然愤愤不平,但迫于几轮的淘汰,也没有理由可说了,只能自认倒霉,归结为运气不佳的心理。没被下岗回家,在几轮考试和选举中,尽管我的胜算较多,但心里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因为人性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自私和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因为自己的竞争,不负责任不守规矩乱评一气。估计我也会有被下岗的可能,从几轮的评选中,我在最复杂的人性面前。依然看到了曙光和力量,正是那些被下岗的职工。凭着正义的内心,凭着做人的良心,在面对生死存亡的选择中,依然坚守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让正义之光,照亮了每个人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