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韵】我在江山文学网的加精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文韵】我在江山文学网的加精往事(散文)


作者:明镜亦非台 进士,8374.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发表时间:2025-10-11 02:47:58


   二十年前接触文学网站,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却朝气蓬勃,但见各式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它的出现,击碎了传统报刊杂志面对投稿作者所自带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极大拉低了文学作品的发表门槛,让众多居于文学大军塔底的草根文学爱好者,有了借助于网络文学网站这个平台让自己的文字走出书斋“见光”的可能。平时喜欢写点水平却不咋的我,就是这个新生事物的既得利益者。
   那个时候,一直想要在纸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却一直不可得的我,像打了鸡血似的,穿梭在各个文学网站之间。既有新写的文字,更多先前的存货,感觉把压箱底的作品都拿了出来。当时的文学网站对原创要求很严,但对首发却没有什么要求。因此,自己的很多文章在多个网站都得到了发表展示,这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江山文学网,就是在这个时候跳入我的视野的。
   寻常的文学网站,对于作者的来稿,就是很简单的两种处理模式,即审核通过发表和审核不通过退稿。也有少部分的文学网站,在审核通过予以发表的文章中,对于他们高度认可的少数作品,会通过加粗标题的方式进行推荐。但是像江山文学网这样,对审核通过的文章按“一般通过—推荐阅读—精品—绝品”进行系统的标签分级的,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这就像语文老师批改学生作文,在确定合格不用重写之后,再按“优秀、良好、及格”进行二次的评级定位。对于真正有点写作兴趣希望老师精准评价指点的学生来说,内心是欢迎这种做法的。以此类推,对于真正热爱写作的草根文学爱好者来说,有网站有编辑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梯次评价,那是挠到了痒痒肉,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于是,经过一番筛选比较之后,我终究还是爱能够给自己作品作进一步评价的文学网站多一点。因此,在不知不觉间就成了江山文学网的比较忠实的投稿者和光顾者之一。从2009年5月23日我踏入江山文学网的门槛开始注册投稿算起,至今已16年有余。我从自己的个人主页看了下,前前后后发表的文字有371篇,其中一般发表85篇,社团推荐185篇,精品推荐101篇,绝品推荐0篇。也许是先前经常搞课题写论文的缘故,有些职业病,我又分析了一下江山文学网十几年的发展轨迹,发现倘若以文学网站下设的文学社团是否出现是否独立运作作为参照,则可以把它分为无社团阶段、社团和非社团并存阶段和社团阶段。把我的投稿和这三个阶段大体对应起来,其时间分别为2009年5月23日到2012年10月14日、2012年10月17日到2017年5月7日,2022年10月23日到目前,各个阶段的发表数分别为285篇、43篇、41篇,精品数分别为78篇、14篇、6篇。从数字上看看,精品数日渐式微,我的加精之路颇有点越走越窄的味道,照理应该闷闷不乐、长吁短叹表示出沮丧才对。但事实上,从我的内心感受来说,又好像并非完全这样。介于此,我又重新复盘了自己在江山文学网十几年的发表加精经历,尤其是在精品的认知追求上,进行了一番自我的内省观照,结果发现除了用时间轴来划分段落之外,还可以用认知轴这个作为参照,划分出新的段落。
   段落一:孜孜以求阶段,这一阶段对应的时间大致为2009年5月23日到2013年1月14日。我去翻了下“我的作品”,在2009年5月23日,当时我投稿发表了三篇文章《醉桃源》《我的“公选”白描》《双面少年的启示》。其中,《我的“公选”白描》获得了加精,成为我在江山文学网的首篇精品。当时,我看到那个类似于火腿肠的加精标志时,很是激动了一小会。无他,只因这篇文章是我当时非常真切的内心写照。2008年10月和2009年3月,我分别参加了自己县的乡镇长助理和隔壁县市区的文联副主席的公开选拔活动(简称“公选”)。一路过关斩将,经过笔试面世的洗礼,均进入了最后的组织考察阶段。特别值得自我吹嘘的是,在乡镇长助理“公选”的笔试环节,我的成绩在10个类别的所有近300名考生中位居第一,据说还得到了时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关注,很是为单位争了光。当然,过程是美好的,结果是现实的。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综合实力上还存在差距,尘埃落定后,最后赴任的都不是我,徒留下一段公选才子的美好传说。面对这样的结果,要说当时自己没有一点想法一点哀怨那是不可能的,甚至还有些阴谋论的恶意揣测。这个时候,会操练文字的好处就来了。我用半真半假的笔触,记录下公选的点点滴滴以及所思所想,一篇《我的“公选”白描》应运而生。妙的是,它还被江山文学网所垂青,成为我在这里的第一精,客观上让我受伤的心灵得到了些许慰藉。此后的一段时间,我在江山文学网的发文就明显地多了起来。特别在最初的一两年里,甚至有点井喷的状态。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不外乎两个:一则碰到江山文学网之前,我已经积累了200余篇存稿;二则作为机关的小人物,我也是在这个时段承担起了科室负责人的职责,在工作上既有宏观要求,又有微观落实,既要上下沟通,又要左右协调,既要能说会道,又要落笔成文,所经历的工作既烦且杂,常常会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而通过业余时间的舞文弄墨,于我而言,就是调适的有效手段,因此那时每年都有几十篇稿子的产出。有了这两个因素,我的投稿就很积极。我翻了翻发表记录,以2009年为例,在5月23日之后,仅半年多点的时间,就发表了196篇,几乎天天发文。那时的心态就是“手中有稿,心里不慌”,典型的的土豪吃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前面提及过的,当时对首发没有要求,其他网站发过的也欢迎。正因为是“存货不少,随便砸呗”的心思,所以我想的是先发表,有精品最好,搞到一篇是一篇,那都是赚到的。结果反而是这种不刻意强求的心态,让我在这个段落收获了81篇精品。从精品的种类看,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借古讽今的,如《秦始皇论文答辩档案》《霸王兵败垓下的三种境界》《帝皇提高班结业鉴定选抄》《李白也烦恼》;二是指桑骂槐的,如《我不是白痴的几点意见》《八戒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井底之蛙的灿烂日子》《阙德门议事纪要》;三是插科打诨的,如《后备海豚的喜剧》《杂色竞技》《非典型美女的ISO认证》《臭虫叮咬人类的几大后果》;四是温馨浪漫的,如《游走在爱的边缘》《花也错》《夏日矫情》《情场论剑》;五是家长里短的,如《我被拼音撞了一下腰》《稚子童语》《我和老婆的浪漫日子》《公文家庭逸事》;六是如烟往事的,如《我的连环画记忆》《玩具的憧憬年代》《回望勤工俭学的几个片段》《逮鱼的那些事儿》;七是大好河山的,如《漂流寄趣》《伍子胥与歌舞的不解之缘》《美色三记》《和新叶的一次邂逅》;八是忧国忧民的,如《关于非传统模式下话语权的若干思考》《我谓精神文明之“殇”》《畏之爱之敬之方廉之》《新一轮巴以战火的随想》。如果要归纳总结一下的话,无论是精品的数量还是精品的种类,这个阶段都占了我在江山文学网厮混的大部分。有趣的是,我在2013年出《遐思中徜徉》一书时,在文稿的选取上,很大程度上还参照了是否在江山文学网加精这个因素。
   段落二:无暇他顾阶段,这一阶段对应的时间大致为2013年3月8日到2023年3月17日。这一阶段,我个人的两个变化影响了自己在江山文学网的发文加精节奏和走向。第一个变化,职务发生了变动。在2013年的1月份,用官方正儿八经的说法是承蒙组织的关心培养,用比较草根的说法是也许祖坟冒了青烟,总之我在经历了几次公选的最后阶段铩羽而归之后,按常规路径推进的培养选拔之风终于照拂到了我的身上,我迈进了有真正意义上级别的小吏行列,成为县内“关键少数”的一员。尽管只是在外围的外围,但毕竟是进了这个圈层。对我这样农村出来的草根而言,算得上是极大的突破了,在很大程度上或许也就达到了个人成长“天花板”的程度。为此,我很兴奋很激动,当然也感恩,发自肺腑地勉励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好好干。此种心境一出,原先那种文人的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生不逢时等种种消极颓废的小心思便一扫而空。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偏偏这种略带哀怨的情绪更加容易激发文学创作的原始欲望,是一种自带的动力。正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个时候就自然地少了“怨”这一个角。再则,随着职务的变化,我突然发现,原先那种沉溺于具体事务的琐碎和烦杂大大缓解了,但新的那种被各种事牵着鼻子走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烦恼又来了。很多时候,会频繁奔波于各种各样关联度不大的会、紧密度不高的活动,个人自主支配的时间大大减少。心境和时间两个因素叠加,自2013年开始,我的作品创作量断崖式下跌,从原先每年的几十篇降至十篇左右甚至个位数。由于存稿已在前一段落通过“狂轰乱炸”的方式所剩无几,而新的创作量又大大下降,所以我在江山文学网的投稿也相应地大幅缩水,精品数自然也寥寥无几。我在自己的文稿中心统计了一下,从2013年到2017年,我在江山文学网的文章发表数分别为10篇、11篇、8篇、7篇、4篇,精品数分别为3篇、3篇、1篇、1篇、3篇。从精品的类别上看,收起了先前的五花八门,特别是嬉笑怒骂无厘头的风格,已经不在其列,更多的着眼于家长里短、美好时光、大好河山,如《二孩小女的快乐囧事》《过年之于农村“变与不变”的方程式》《家常劳动的三记妙用》《雁荡山的“三心”杂记》。在这个时段,主打的就是岁月静好。第二个变化,岗位发生了变动。在2017年的5月份,我的岗位发生了变动,轮岗交流到教育系统。这对于曾经在基层学校任教过十几个年头的我来说,感觉就是命运的一个奇妙轮回。从党委部门到政府序列,从二十人的小单位到几千人的大系统,无论单位的性质还是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的对象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角色转化,让我的自主支配时间更少,导致写作的这个业余爱好近乎尘封。重新回归教育的这几年,满打满算加起来,我写的作品也没有上两位数。当然,忙中偷闲在很偶尔的时候,我也会想起上江山文学网逛逛,表示一下还没完全丢下文学爱好这个意思。但是很遗憾,转岗后第一次上江山文学网投稿,就狠狠地碰了壁,搞得心情颇为不爽。2019年4月初,我投了一文《未来已来,做有文化有情怀的教育追梦人》。这是我应约为县内教育杂志撰写的卷首语,已经刊发。读过此文的一些校长和老师碰到我还专门作了一些交流,表示对我的提法很认可。也是当局者迷吧,现在想来,主要还是因为我身份缘故的客套话。可我却当真了,居然拿来投稿。结果在4月6日的时候,我收到了退稿飞笺。虽然有些反差,但其退稿的语气还是比较委婉,大概的意思是风格不太符合之类,倒也能接受。又过了半个月左右,记性不咋的我又投了篇《打造正能量版“三心二意”,做一个内外兼修的美丽教师》。这是我前一年暑期师德培训时应邀去学校宣讲时的稿件。因为去几个学校讲了几次后,感觉反响不错,所以想来分享一下。4月21日,我又收到退稿飞笺。这次的表述更加直白,曰“此文缺乏散文意蕴,没有细节作支撑,一味地说教,故此退稿”。饶是脸皮再厚,被连退两次的感觉还是很糟糕的。于是,接下来的2020年、2021年,我再无上过江山文学网。一直到2022年,一则时过境迁,当初碰壁的郁闷感觉已然消散,二则曾经红火的诸多网络文学网站日渐萧条,我经常逛的许多文学网站已经倒闭停办,消失在了记忆中。这个时候,还能坚挺不倒的网络文学网站,已经屈指可数了。想要往网络文学网站再投些小作品,可选择的余地几乎没有了。于是,在这一年的10月份,我又厚着脸皮登上了江山文学网,算是接上了网站资深作者的资历。当时,江山文学网已经进入了社团时代。我当时选了一个叫“齐鲁文苑”的社团投稿。这次投稿算是顺风顺水,我在10月份先后投了《把握一线教师核心素养变与不变的方程式》《熊山创建之闲言碎语》《病中记兼住院况味》三篇,均顺利发表。11月2日,我收到社团编辑成敏老师的飞笺短信“您好!首先感谢老师投稿支持齐鲁社团,辛苦了!老师您的文章很好,我们报了精品,也复议了两次,但都没有加精,实在不好意思。现在精品口味和以前不大一样了,您可以看一看。您可以写三四千字的散文,精品率高!感谢老师!遥握敬茶!”说实在的,收到这样言辞恳切的短信,和先前那种冷冰冰的腔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很是感动。再则,我也长了见识,原来在江山文学网还有“精品审核组”这样的机构存在。如此说来,一篇作品加精与否,还有系列程序要走,这倒和论文评选之类颇为相似。此后的2023年,又陆续在“齐鲁文苑”投稿发表了几篇,只是依然无精。这么说吧,细数自己轮岗到教育系统直至撤离的这八年,我在江山文学网收获了无精时代。

共 732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是一位作者回顾自己在“江山文学网”十六年(2009年至2025年)的写作与投稿心路历程,其核心在于对作品“加精”这一外部认可的态度转变。全文可概括为四个阶段。其一,初期热忱与高产:作者因文学网站降低了发表门槛而积极投稿,享受作品被发表和认可的喜悦,初期积攒了大量存稿并获得不少精品认可。其二,因工作疏于创作:随着职务变动和工作日益繁忙,个人创作时间和精力锐减,投稿量和精品数都显著下降。其三,刻意求“精”的焦虑:一段时间内,作者曾过于执着于追求“精品”标签,甚至尝试在不同社团间“蹭”精品率,结果反而遭遇更多退稿,倍感挫折。其四,回归写作初心:最终作者领悟到,写作的首要意义在于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和心灵交流,对外在的认可应抱持随缘心态。心态平和后,他重新找到了写作的乐趣,并意外收获了惊喜。作品点明了作者专注创作本身、淡然看待结果的豁达心境。对新人投稿心境有一定借鉴意义!推荐佳作!【文韵编辑:绿叶红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10-11 02:55:56
  这是一篇创作历程的备忘录,反映出作者日益成熟的心态。文字也涉及了我所在的社团,感谢老师的真诚真心。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2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10-11 02:57:25
  文中多次提到编辑的认真点评、社长的推荐乃至坦诚的退稿意见,这种作者与编辑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网络文学平台能够留住作者、激发创作热情的重要软实力。特别是收到编辑成敏老师详细解释未能加精的飞笺,让作者倍感温暖,这正体现了真诚交流在网络文学生态中的价值。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