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花香】愚人节的玩笑(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花香】愚人节的玩笑(散文)


作者:姑苏婉儿 白丁,5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0发表时间:2025-10-11 08:20:57
摘要:穿梭的列车,在桥下川流不息,红旗招展的大桥上,车水马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堡,远远就撞进我的眼帘。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走累的我再也迈不开步。最后父亲扛起我走到终点,站在桥头堡下面合影留念。照片里,他的肩膀宽得像能挡住风。时隔多年我依然历历在目。那一年我六岁,是我第一次去南京,也是我首次踏上南京长江大桥。   

穿梭的列车,在桥下川流不息,红旗招展的大桥上,车水马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堡,远远就撞进我的眼帘。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走累的我再也迈不开步。最后父亲扛起我走到终点,站在桥头堡下面合影留念。照片里,他的肩膀宽得像能挡住风。时隔多年我依然历历在目。那一年我六岁,是我第一次去南京,也是我首次踏上南京长江大桥。
   父亲最近的胃不舒服,和他再三约了个时间,去附近的医院做检查。验血单出来之后,不详的预感紧紧占据了我的心,其中一项指标超过正常值16倍。为了继续查明原因,在医生强烈的建议下,又相继做了一圈检查。报告出来得有点慢,直到下午才陆陆续续打印完毕。拿起报告,我直奔医生的诊室。医生看完报告和片子后,将我的父母请出了办公室。因为我身体抱恙,妻代我单独和医生交谈。坐在等候区的我如坐针毡。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妻面色沉郁,一步一顿,将病理报告重重按进我的掌心……
   父亲在南京的七年里,我前后一共去过三次,最深的记忆停在1988年的第三次。父亲如期在暑假第一天回家接我去南京。早年父亲在镇上的一家集体单位,后因经营不善转产倒闭,迫于生计去了南京。刚开始还是学徒工,第三次去南京时,他已经正式"转正",主要从事工地水电施工。南京之行刚开始特别无聊,除了等卖麻团的小贩,每天都在看南来北往的绿皮火车。晚上父亲回到寝室,都会买我爱吃的盐水鸭。父亲的工友刘叔叔,闲暇时帮我做了把木头枪,代价是每天让我收集线管废料,周末卖到废品收购站,然后一起去附近的面馆打牙祭。那里除了美味的盐水鸭,还有我特别钟爱的面。记忆中的那碗面,真叫一个美味。父亲看着我狼吞虎咽,时不时用拇指擦去我嘴角的油星,顺手抹在桌沿,眼睛里总流露出一丝笑意。长大后兜兜转转故地重游,却始终没能找回那曾经的味道。
   离开南京前的一个星期,吃完那碗面和香气扑鼻的盐水鸭,店外猛地下起了倾盆大雨,老天好像要下雨天留客。可那时的我,早已归心似箭,暑假过了一大半,作业没动几页。那天晚上又是那家熟悉的面馆,父亲没给我买鲜橘水,而是买了瓶小香槟。入口甘甜,带点后劲,喝完有点头晕。雨忽大忽小,没有停的意思。父亲脱下衣服罩在我的背上,一把将我扛起,一步一趔趄,顶着狂风骤雨往回赶。父亲一脚踩空,水淹及腰,仍把我高高举起。在父亲和工友的合力下,终于艰难回到宿舍。此时父亲已经浑身湿透,而我迷迷糊糊发起了高烧。天微亮时,我睁开眼,父亲趴在我身边,像刚睡不久。等他醒来,我烧得晕乎乎,眼皮沉重,脸上和身上都起了水痘。着急的父亲抱紧我冲进雨里,鞋带都没系,将我送到离工地很远的医院。挂号、排队、看医生、配药。我却死活不肯打针,只愿意吃药。惊恐中,我不小心推开父亲拿药的手,一瓶注射液摔碎在地上。父亲没有责骂,只说打完针陪我去中央商场买玩具枪。为了那把梦寐以求的枪,我含泪打完针。父亲面露慈爱,抱起我,连背带扛,换了好几趟公交车,直到天黑才把我和崭新的玩具枪带回家。他自己筋疲力尽地瘫坐在床上,滴水未进打起了盹。枪一响,哒哒声盖过了我的高烧,五颜六色的灯亮起。我忘了熟睡的父亲,忘了水痘的疼,忘了来之不易的幸福。手握玩具枪,我笑了,高兴了整个夏天。至今我还记得那把枪的价格——十元,而那时父亲一天的工资只有八元。一周后回到家,我要上一年级了。父亲除了买了个漂亮书包,还带我去镇上的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害怕荧幕上的巨型人影,我躲到屏幕后面,看着反转的影像,怀着新奇看完了人生第一场电影。往事如烟,恍如昨日,却记忆犹新。
   早上八点半,磁共振增强做完,又是焦虑的等待。走廊尽头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祝你健康",日历显示四月一日。旁边的保洁阿姨嘀咕:"春雨贵如油,老天也过愚人节了吗?"我笑笑,没接话。才发现医院外悄然下起了雨,细雨绵延如云,随风飘散,思绪仿佛将我带回南京的那场雨。只是雨中的我,有些迷惘。检查完后父亲可以进食了,我带他去医院对面吃早饭。脚步沉得像灌了铅。坐下才发现,这是家面馆。"你喜欢吃什么面?""随便,便宜一点就可以。"他的话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我给父亲点了大肉面,自己点了馄饨。父亲悄悄将大肉夹进我的碗中,我鼻子一酸,又夹回去。筷子在碗边顿了顿,馄饨的热气扑面而来。我静静坐在旁边,看着父亲满头白发,厚厚老茧的掌心。嘴唇突然被馄饨汤烫了一下。父亲先喝了口面汤,吃着光面,直到最后才吃那块大肉。喝完最后一口汤,他才满意地起身。起身时步履有些蹒跚,我伸手,拐杖应声落地,只看见父亲踉跄。心里一阵自责,一阵无奈。
   大医院的报告隔天下午才出。我草草打发父母回家,心中惶恐不安。一天一夜的等待,度日如年。今天是西方的愚人节,多希望这只是场荒诞的玩笑。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隔天下午,妻将检验报告发到我手机上。晴天霹雳,五雷轰顶。我猛地感觉呼吸不畅,浑身发冷颤栗。
   胰腺ca,请结合临床……
   我攥着手机,指甲反复摩挲屏幕上那行字。抬头时,看见医院对面的面馆还开着,蒸汽从门缝里钻出来,像极了南京宿舍楼旁那家店。妻走过来,袖口沾着医院消毒水的味道。我把报告折成方块,塞进上衣口袋,那里正好抵着心口,比那年父亲背我时后颈凸起的骨头更硌人。
   风卷着雨丝掠过来,我忽然想起早上父亲吃面的样子——他把那块大肉推到碗边,像藏着什么宝贝,直到最后一口面汤喝完,才慢慢嚼着,嘴角沾着点油星。
   “走吧。”我对妻说,声音有点哑。
   口袋里的纸团随着脚步轻轻撞着,像谁在里面叩门。我摸了摸,想起六岁那年,父亲扛着我走过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影子投在地上,像那年一样,把我们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雨还在下。
   我忽然明白,愚人节从来不是给别人看的笑话。
   它是上天给我的一个残酷提醒——
   有些爱,不说,就来不及了。

共 23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雨”“面馆”“南京长江大桥”为情感线索,串联起童年与当下两段时光,将深沉的父爱藏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之中。1988年南京的盛夏,父亲用一天八元的工资换十元玩具枪,冒雨将高烧的“我”护在怀中,宽厚的肩膀是童年最坚实的依靠;如今医院的细雨里,父亲将碗中大肉悄悄夹给“我”,蹒跚的步履、满头的白发,尽显岁月的痕迹。“胰腺ca”的诊断报告,让愚人节成为残酷的提醒。作者在今昔对比中,将对父亲的愧疚、担忧与未说出口的爱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煽情,却以真实的细节直击人心,最终落脚于“有些爱,不说就来不及了”的顿悟,唤醒读者对亲情及时表达的珍视。推荐阅读【编辑清风一缕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10-11 09:28:47
  雨,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珍惜亲情,珍爱每一天!
2 楼        文友:闰土        2025-10-11 10:32:55
  文笔朴实,
3 楼        文友:闰土        2025-10-11 10:40:01
  文笔朴实,写作手法独特,作者文字功夫好,语言精练,写出了真情实感,把对父亲的真情写活了,好文欣赏。
4 楼        文友:姑苏婉儿        2025-10-11 11:45:02
  ??????????????????
5 楼        文友:姑苏婉儿        2025-10-11 11:46:59
  草木交替,花开花谢,哽咽春色下,道不尽云的苦涩。任春暖花开,凭流水潺潺,却叹烟花易逝,光阴荏苒,枯荣一生皆是薄缘。感恩于"父背如山,母怀似海!"
6 楼        文友:清风一缕情        2025-10-11 12:06:57
  以南京记忆串联今昔,用细节勾勒父爱深沉。病检结果撞碎温情,雨景烘托怅惘,末句点醒遗憾,催人体悟爱需及时言说。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