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念】绿皮火车上的流金岁月(散文)

精品 【东篱.念】绿皮火车上的流金岁月(散文)


作者:千里寻梅 童生,55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4发表时间:2025-10-12 05:36:37
摘要:作者以绿皮火车为载体,展示了自己青春启程的“求学路”;烟火日常的“亲情与求知路”;职场进阶的“出差路”,貌似在讲述火车上发生的故事,实则在回忆自己流金岁月中的奋斗经历和人生感悟。

【东篱.念】绿皮火车上的流金岁月(散文) 十月二日,我再次踏上绿皮火车,乘坐硬卧车厢,一切都是熟悉的场景:一张窄床、一方小桌、一屏车窗、一铺地胶,配上洁白的床上用品,这方小天地载着我驶向远方。车轮将旋转二十一个小时,最终抵达亲情的终点——山海关。
   随着车身的缓缓移动,我开始享受“慢”时光。三十多年的绿皮火车之旅,早已成了我人生的“时光容器”,装过我的愉悦与忧伤,盛过我激情燃烧的青春,也见证了我日渐衰老的容颜。它曾在我身心疲惫时抚慰我,在我春风得意时警醒我。“慢”时光总能令我在人生的流金岁月中,静下心思考、回味,一步步走向生命的远方。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回忆成了最偏爱的事,“哐当,哐当”的车轮声,仿佛人生的节奏。晃动的床铺间,往事如梦似幻,那些发生在绿皮车上的故事,如昨夜星辰,在脑海里闪烁着明亮的光泽。
  
   一、驶向长春——青春启程的“求学路”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新一辈”的悠扬歌声里,绿皮火车穿梭在泛黄的玉米地间,半开的车窗飘进阵阵清凉的风,我坐在父亲身边,雀跃地奔赴人生新的旅程——去长春读大学。彼时,天空碧蓝如洗,大地丰硕如锦,而我,对未来充满了热情期待和神秘憧憬。
   通常我们在哈尔滨转车,父亲这次却选择了白城,我知道父亲有个小心愿,他想重温一下青年时代的求学旅途,父亲当年考入中专学校,白城是他在回家途中的必经之地。
   在白城短暂停留,父亲带着我逛了车站周边,又吃了一顿地道的农家菜。我们再次乘上开往长春的绿皮火车,初秋时节,东北黑土地一派丰收的景象:大片玉米地垂着黄灿灿的玉米棒子,瓜果铺满地,豆荚咧嘴笑,这些都是我在草原上罕见的。父亲熟稔地指给我看,这一块是玉米,那一块是大豆,语气里满是对故土的怀恋。不是怕我分不清庄稼,而是他在独自抒情。
   这趟车是慢车,几乎每个小站都要停靠,但是一路下来却丝毫不寂寞。每到一个小站,一群孩子们就围上来,兜售农产品,有烤玉米、煮玉米、西瓜、香瓜,还有盐煮豆子,价格太便宜了。有的孩子穿着布鞋,有的孩子干脆光着脚丫,抹着泥点的脸像个小花猫,却仰着最真诚的模样。他们的父母则远远站着,带着几分羞怯的表情,脚下是装满货物的箩筐。那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投机倒把”的心理阴影还挥之不去,连靠劳动换钱也要小心翼翼。这些孩子,都老了,他们应该想起这样的快乐情节故事吧。
   入学之后,结识了师哥、师姐和同学,学校和家之间的旅途变得愉快和有趣。我们在哈尔滨转车,那时的哈尔滨挣脱了压抑年代,处处充满生机。我们趁着转车间隙,游览中央大街,漫步松花江畔,欣赏索菲亚大教堂,再吃一顿热腾腾的东北菜肴,青春的印迹深深烙在这座城市里。
   年轻人在一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节假日的绿皮火车人满为患,一座难求。我们几个同学,或站或坐,轮流休息,打扑克,玩游戏,吃吃喝喝,一路不亦乐乎。那时的车厢里,一个包座的旅客,凑到一起,分享食物,拉拉家常,很快就熟络起来。车厢里混杂着臭汗味、饭菜味,初闻呛得人皱眉头,但是嗅觉总能慢慢适应,时间长了也就浑然不觉。绿皮火车也见证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一个在车厢里,一个在站台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一别,可能就是遥遥无期。那时,真的懂得了这首词的份量。
   毕业实习,我被分配到大庆的三厂,在寒冷荒凉的地方熬过三个多月的艰苦生活。实习结束时,我曾因世俗的偏见,与喜欢我的男孩不告而别,斩断了青涩的情丝,我慌乱地爬上绿皮火车,奔向家的方向。因为中途上车,根本没有座位,我磕磕绊绊地提着包裹,走过多节车厢,很快就气喘吁吁。就在这时,我发现一位带着两个少年的大叔,座位似乎能挤出一丝空隙,我犹豫着凑了过去,大叔立刻明白我的心思,努力挤出一点地方,让我坐下,我感激地鞠了一躬。
   东北的三九天,天寒地冻,车厢的暖气仅有微弱的暖意,全靠旅客的体温取暖。夜半时分,寒风穿透单薄的车皮钻入车厢,我身上的薄棉袄很快就被严寒浸透,浑身不由自主地打起寒颤。大叔察觉到了,他身上围着一件皮袄,大部分是围在两个孩子身上,看到我这副瑟缩的模样,他站起身,把座位让给我,还将皮袄往我身上裹了裹,我真是感激得无以言表,只能对他报以羞怯的微笑,心在不停地跳,那是感激的心跳。大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冲我摆摆手,一会儿站起身向车厢尽头走去,一会儿回来坐在座位上。我实在坚持不住,靠着皮袄睡着了。清晨,一缕朝阳洒进车厢,我醒过来,看到大叔的脸上泛着朝霞般的光彩。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善意在这个世界可以传递,连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眼里都藏着温暖,让冰冷的旅途变得暖意融融。
  
   二、驶向北京——烟火日常的“亲情与求知路”
   十月三日的早晨,大雾弥漫,在火车上熬过一晚,离婆家的目的地更近了。窗外,除了近处的护路林隐约可见,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厚厚的晨雾里藏着早起的生灵。但丝毫没有影响火车的行进,火车像一条绿色的巨蟒,缓缓游走在崇山峻岭的雾气中间。
   透过迷雾,我恍然穿梭到二十年前,独自坐在列车上,忙着整理毕业论文。当时的我紧张又疲惫,刚刚结束为期两年的MBA学习,此行是去天津大学答辩。那两年是我事业的拼搏期,工作本就繁忙,为了提升自己,又入读天津大学MBA。虽然是在职攻读,但每年要抽出三个月时间面授,科里人少事多,再加上孩子幼小,要兼顾读书、家庭与工作,只能依靠家人和同事的支持。我是个要强的人,不愿落下任何一件事,苦只能自己扛。我本可以乘飞机,但是想到绿皮火车的“慢节奏”,可以舒缓连日来的焦虑,也能静下心来整理论文。
   半天的时间,我终于理清了答辩的思路。床铺对面的阿姨,开始见我繁忙,没有打扰我,等我放下手头的事儿,阿姨才主动搭话。聊着聊着,我惊讶地得知,阿姨竟是张勇的战友。
   张勇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女英雄,是一位天津知青,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她下乡来到额尔敦乌拉公社白音宝力格生产队。1970年6月3日,张勇为抢救生产队落水的羊羔而壮烈牺牲,年仅19岁。她用生命践行了“青春宝贵属人民,誓将青春献人民”的知青誓言,是呼伦贝尔知青的优秀代表,影响了几代人。我在草原小学读书时,老师就讲过张勇的故事,记忆尤深。没想到,在英雄牺牲三十年后,我竟能在火车上遇到她的战友。
   那天,我和阿姨聊了很久,阿姨已在天津定居多年,趁着腿脚还利索,这次回来看看老战友,一同去祭拜了张勇。阿姨向我详细讲述了张勇的牺牲过程,讲述他们当年送葬时的悲恸场面,起初阿姨还平静,后来就不停地擦眼泪,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火车熄灯后,在黑暗中我仍能看到阿姨眼里的泪花,那是对战友的思念,想必她也难以入眠。那一夜我同样没有安睡,忽梦忽醒:梦见十九岁的张勇在黝黑的河水里拉扯着小羊羔,梦见一个巨浪把她的身影吞没,梦见张勇妈妈在葬礼上悲痛欲绝的模样……猛然惊醒了,我下意识看向阿姨,见她呼吸均匀,我这才放心地重新躺下。脑海是还在翻腾着张勇年轻的模样,再想想自己目前的焦虑状态,忽然就释然了,英雄早已用生命扛起责任,我面临的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唯有珍惜人生,提升自己,无私奉献,才是对英魂最好的告慰。
   记忆的书签又翻到十几年前,我们一家三口披着春节的喜气,乘同一趟绿皮火车奔向山海关,去探望公婆。那是大年二十九,除夕的前夜,火车在茫茫雪原中穿行,车门被厚厚的冰霜包裹着。
   爱人负责照看装满牛羊肉的箱子,每到一个停靠站,他都跑到车厢链接处查看,生怕箱子被别人顺道拎走。一位年长的列车员见他忙碌的样子,笑着劝说:“安心睡吧,现在很少有人丢东西,老百姓日子富裕了,哪还像早年,连双旧皮鞋都有人偷。”我在一旁笑起来,列车员讲的早年场景,我确实见过,谁能想到,丰衣足食的幸福日子来得这么快。
   女儿则在小饭桌上写字帖。女儿高一了,带了一大箱子作业,她的整齐字体得到同包厢旅客的夸奖,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女儿稚嫩的小脸涨得通红,有些腼腆。对面大姐兴致大发,还即兴作诗送给女儿,把她比作展翅的“鲲鹏”。可惜那时没有微信,不然我一定会把女儿的好消息分享给她,感谢她在女儿的成长路上留下的善意和鼓励。
   夜幕来临,列车组贴心地送来免费水饺,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香气瞬间在车厢里弥漫开来,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寒冷的冬夜,融化了车窗上的风霜,也融化了旅客的乡愁。从站台上望向车厢里,透过红艳艳的新春窗花,仿佛能看到万家团圆的景象,此刻的绿皮火车里,不就是一个欢乐的大家庭吗?我们为节日雀跃,为未来祝愿,也为祖国的明天喝彩。
   这节车厢的列车员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自始至终都在忙碌,擦桌子、拖地、捡拾垃圾,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女儿像个“小粉丝”,看着他小声念叨“哥哥真帅”,“哥哥真勤劳”,还把哥哥记录到日记里。小伙也察觉到女儿的关注,主动走过来看看她的字帖,女儿把日记展示给他,小伙笑得前仰后合。很快两人就熟络了,女儿把糖果送给他,还帮他扫地,最后小伙给女儿送来熟食——两只油亮大鸡腿,笑着说:“放心吃,我妈给我带的。”我接上话茬:“大年三十还值班,你妈妈应该心疼啦?”“没事,我妈都习惯了。”小伙笑着回答。
   对面的大姐提议:“咱们给他写封表扬信?”我连连点头,让女儿找来列车上的“留言簿”,大姐亲笔写,一份表扬信很快出炉。二十四小时旅程,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尽管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位年轻的列车员,但我相信:“好人一生平安”,他会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三、驶向呼和浩特——职场进阶的“出差路”
   第一次乘绿皮火车去呼和浩特,我内心略有不安,刚刚参加工作,和同事们还不太熟悉。明子看出我的局促,自告奋勇,向科长保证,一定照顾好我。可一想到旅途将近四十个小时,我还是有些打怵。
   明子身高182厘米,浓眉大眼,是个标准的帅小伙,还有大学学历,若不是脾气有些执拗,否则几近完美。他先后处过几个女朋友,都没入他的“法眼”。听说,这次有新女朋友送他,我顿时好奇起来。
   我在入站口等待了一阵儿,才见明子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位高挑的姑娘,身高几乎和他齐平。我仿佛看到两个巨人组合,真是感叹。姑娘颔首点头,把一个大包裹塞给明子,转身离开了。明子笑眯眯地带着我上了火车,从大包裹里拿出水果递给我,嘿嘿笑着说:“我不吃水果,人家买了,也不好拒绝,你沾光吧。”“好呀,谢谢。”我接过来,忍不住追问他:“这姑娘挺好吧?”明子摇摇头说“我不确定”,见他不愿意多谈,我也就不再追问。
   这趟绿皮车,也称为“草原列”,从呼伦贝尔出发,一路跨越多个城市,其间路过北京西直门、山西大同,再驶入内蒙古境内,草原、森林、耕地、沙漠、山脉等景观浮光掠影般,被火车甩到后身,默默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记录着岁月的流转。
   明子不善言辞,却很爱喝酒。一瓶啤酒下肚,开始口若悬河,回忆自己大学时的潇洒时光,我静静听着,时而被他的趣事逗笑,时而为他的经历感到新奇,原本枯燥的长途旅程,竟变得容易打发。
   第二天清晨,车厢渐渐热闹起来。兴安盟的木子上了车,木子同样身高180厘米,五官端正,身形略胖,性格格外幽默风趣,第一次见到我,他就开玩笑:“哟,系统来个小美女,咱这行业女生少,你可小心‘色’狼啊。”我被他的直白逗笑,心里却不以为然。
   下午时分,科尔沁的哈斯也上车了,他找到我们。他是个蒙古族小伙,身高同样180厘米,有着蒙古族天生的白皙皮肤,哈斯性格憨厚实在,没聊几句,就和明子、木子聊起了业务,讨论的问题也是我想迫切了解的。三个小伙边交流边喝酒,我在旁边喝着汽水,偶尔也插插话。初期的生疏感渐渐消失,夜幕降临时,四双年轻的眼睛依旧闪闪发光,那是渗透着工作热情的光亮,给沉闷的长途列车带来活力。
   第三天清晨,赤峰的杰子登上火车,他给我们带来新鲜饺子,还有一大箱啤酒。明子高兴得摇摇晃晃,差点在车厢里表演“博克”(蒙古摔跤)。杰子身高也是180厘米,五官精致帅气,我忍不住犯“花痴”了,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估计杰子早已习惯了人们的注视,他丝毫没有不自在,明子在旁边打趣:“梅子看直眼啦,没办法,男人都喜欢杰子,何况女人乎!”我白了他一眼:“乎什么乎?打呼噜吧。”
   杰子参加工作多年,年龄稍长,具有丰富的经验,他分享的工作技巧、解决的思路,再次令我们茅塞顿开。那时我们从事计算机数据处理工作,互联网还未普及,有些“BUG”无处查询,只能通过这种人工交流寻找答案。一路上,我们讨论了几十个难题,对初出茅庐的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碳”。从那以后,我都会克服困难,参加每年的行业培训会,向同行们学习,取长补短,不知不觉间,竟爱上了这趟“草原列”。
   后来,我与这四位男子汉处成了“哥们”,在十五年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生涯中,我们在工作中互帮互助,在生活中彼此鼓励,一起攻克了无数难题。即便我转任到其他单位,彼此的牵挂也从未断过。
   从北京西直门驶向呼和浩特的路上,车窗外的风景和东部草原截然不同。火车两侧的画面换成燕山山脉的苍劲,裸露的岩石带着深褐与土黄的纹理,山坳里的灌木顽强地铺开浅绿,长城的残垣在山脊上若隐若现,烽火围城诉说着数百年的沧桑。火车穿过一座座隧道,忽明忽暗的光影,令人感叹时光易逝、青春短暂、岁月无情。
   詹天佑塑像在行进中短暂停留,他身着国民时期的深色中山装,身姿挺拔地立在基座上,左手自然垂落,右手微微抬起,仿佛仍在查看工程进度,目光坚定地望向列车前行的方向。塑像整体呈青铜色,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无声诉说着京张铁路的百年传奇。
   据记载,詹天佑在“八达岭隧道工程”中,首次发明“竖井开凿法”,隧道实现“中间开花,两端并进。”;在征服青龙桥陡坡时,设计出“人字形线路”,即:到达青龙桥站后,列车掉头反向,顺着“人”字的另一笔向西北前进,通过“折返”巧妙降低实际坡度,让火车借助惯性爬上陡坡。詹天佑设计别出心裁,彻底打破了外国工程师关于“中国无法独立修建京张铁路”的谎言。
   如今,京张铁路建成已逾百年,詹天佑也离开我们一个世纪,但他设计的京张铁路却背负了几代人的梦想,将内蒙古边疆与内地紧紧相连,它像一条纽带,使各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万众一心,驻守北疆、建设北疆。
   如今,绿皮火车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高速列车以成倍的速度穿梭在大江南北,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联接东西,贯通南北,还渐渐走向国际舞台,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阻挡中国的前进脚步。
   “前方到站,山海关车站”。列车播音员清亮的报站声响起,把我从怀旧的思绪中唤醒。向车窗外望去,“山海关”三个墨色大字在不远处飞檐翘角的门楼上熠熠生辉,这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山海关,也是我的亲情驻足地。历经二十一个小时的奔波,我终于在熟悉的乡音和乡情中,走出了列车。
  

共 596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绿皮火车,曾是几代中国人的记忆,现在,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偶尔还有几列,在千里铁道线上奔驰,已成为不可多得的风景。作者有幸在今年国庆期间乘坐,带来满满的回忆。一、驶向长春——青春启程的“求学路”: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送作者乘火车去长春上大学。这趟车是慢车,每到一个小站,都有孩子围上来兜售玉米等食物。入学之后,结实了同学,让学校和家之间的旅途变得愉快和有趣。毕业实习,作者被分配到大庆的三厂。实习结束时,为斩断情丝,慌乱地爬上回家的绿皮火车。天寒地冻,车厢的暖气仅有微弱的暖意,作者挤坐在两个少年和大叔中间,大叔为自己和两个孩子裹上皮袄,因为大叔的善意,冰冷的旅途变得暖意融融。二、驶向北京——烟火日常的“亲情与求知路”:二十年前,作者坐火车去天津大学答辩。碰巧结识了为抢救生产队落水的羊羔而壮烈牺牲的天津知青张勇的战友,深为张勇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十几年前,大年二十九,作者一家三口去山海关探望公婆。火车上品尝了列车组送来的免费水饺,女儿和帅气的车厢乘务员互动,让二十四小时的旅途,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三、驶向呼和浩特——职场进阶的“出差路”:作者工作不久,即和异地的同行一同出差去呼和浩特,由陌生到熟悉到相处融洽,作者最终爱上了这趟“草原列”。这趟列车,车窗外的风景和东部草原截然不同。印象深刻的是,看见詹天佑塑像在行进中短暂停留。詹天佑在“八达岭隧道工程”中,首次发明“竖井开凿法”,他别出心裁的设计,彻底打破了外国工程师关于“中国无法独立修建京张铁路”的谎言。如今,京张铁路建成已逾百年,将内蒙古边疆与内地紧紧相连。如今,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联接东西,贯通南北,还渐渐走向国际舞台,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脚步。文章内容丰盈,推进有序,文笔练达,感悟深刻,主题渐次升华,给人带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精彩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2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10-12 05:41:20
  绿皮火车,也许迟早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人们对它的情感非但消失,反而会愈发深厚。一列绿皮火车,承载了老师多少次旅途记忆,也记录了老师人生奋斗的心路历程,颇值一读,仔细回味。好文笔,点赞!秋日愉快,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2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12 06:07:02
  韩老师好,您的精彩编按如清晨的一缕秋风吹进我的心田。文章有些冗长,您辛苦了。呼伦贝尔地处祖国的东北角,交通不便,虽然机场发达,但老百姓还是大多选择火车出行。所以发生在绿皮火车上的故事太多了,写起来绵延不绝,这也是我的写作能力有限,不善于提练。韩老师的文章很出彩,向您学习!祝好!
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10-12 10:41:47
  非常精彩的散文!绿皮火车承载着作者一路走来的岁月痕迹,那些温暖,那些善意,那些真诚,那些打拼,一家人的幸福甜蜜,一火车的欢声笑语,都记录在绿皮火车铿锵的节奏里。往事随风,而美好永存记忆!盛赞运笔娴熟,情感深挚动人,问候寻梅老师,秋安!
回复3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12 12:08:17
  谢谢香香老师的夸奖,文章啰啰嗦嗦,还要向老师学习,学写短小精悍的文章,祝福老师!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12 10:49:32
  绿皮火车,是一个时代的留影。我有时候就怀念这种出行工具。威海的绿皮火车还在,曾经我就乘坐多次往返北京,似乎,这样它才有资格进入北京。寻梅老师的这篇散文,记录了车厢里的故事,结识着很多的朋友,也写出了一个时代的样子,绿皮火车就像一部老式的摄影机,记录了时代的风貌,也载着作者的青春时光。文笔细腻从容,善于叙事,工于描写,情感的流露不着痕迹,这篇散文写出了一个古老的节奏,也将很多的人情感之门打开,思昔抚今,不胜感慨。大赞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12 12:10:46
  谢谢怀才老师的赞扬,真心惭愧,期待老师的绿皮专列,祝福老师,快乐到永远!
5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0-12 11:06:42
  绿皮火车,我们这里依然还有,只是车厢节数少了许多,现在不到十节了,仍然在宝成铁路的宝鸡至汉中之间嘎吱响。只是车厢里少了交换食物的亲近,代而替之的就是你玩你的手机,我眯着我的眼睛。作者的绿皮火车,见证了一个时代的人心向好,见证了多少出行,载着丰厚的历史意义和情丝。这就是,心路历程。点赞学习,祝秋祺!
回复5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12 12:14:39
  谢谢狼狼老师的共鸣,最近工作忙,没有认真学习老师的诗歌,虽然我用笔乏力,但打小就喜欢诗歌,特别敬重诗人,一个浪漫又才情的人,祝老师快乐!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12 11:48:01
  寻梅老师的生活在绿皮火车车厢里,车厢就是一个氛围很好的课堂。遇见风景,朋友团坐,一根火腿肠,一瓶啤酒,千里之途五愁肠。寻梅老师善于截取画面,将故事串联成一个整体,显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12 12:18:15
  期待老师美文,仿佛享受饕餮大餐,谢谢鼓励!
7 楼        文友:枫桦        2025-10-12 13:19:47
  经常乘坐火车,老绿皮火车的印象一直在心里挥之不去。真的有意义,现在的火车已经提速了,却依旧涂着绿色的车皮。大概这就是一种怀念,和一种寄托吧!老师的文章有自己的读解,好文拜读!
回复7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12 16:01:31
  谢谢枫桦老师的共鸣,祝好!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10-12 20:57:40
  绿皮火车,慢节奏的行程,上上下下的旅客,人们对它的印象总是非常深刻。文章内容多而不杂,写得很有章程,很有吸引力,学习点赞,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8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12 21:06:16
  得到红红老师肯定很荣幸,文章写地太冗长,绿皮火车上的故事太多了,写也写不完。祝老师快乐!
9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10-13 09:16:16
  清晨向寻梅老师问安!拜读寻梅老师精心创作的《绿皮火车上的流金岁月》优秀散文作品,心仿佛又被带入到青葱青涩的流金岁月。寻梅老师借绿皮火车追忆过往美好,浓情满怀。驶向长春的青春启程路,那里有父亲的过往、亲情的关爱、兜售农产品的时代印迹,每一个画面切换都满藏真挚,本真入理,每一个人物登场都带入感满满,沉思款款。尤其是毕业实习到大庆三厂,初入社会的懵懂和初遇爱恋的羞涩真实本真,就仿佛读者亲临感受般。驶向北京--烟火日常的“亲情与求知路”,对情感的升华几乎达到完美,张勇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女英雄,用生命践行“青春富贵属于人民,誓将青春献人民的”知青誓言通过张海战友的浓情怀念,让人泪目。在细腻深情的笔触中,能够深切感受到寻梅老师的善良仁爱和真诚。老师女儿的认真、对面大姐的赞誉和列车员的尽职,处处都蕴藏着人世间最浓情的光芒,能量满满,让人身处闹世,温暖萦怀,跟随着老师的笔触回忆过往,顿然间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寻梅大姐的所感所悟细腻感人,善良藏心,让人感佩,又让人赞赏。驶向呼和浩特-职场进阶的“出差路”,通过对和异地同事出差时的语言交流和短暂相处,细微默契中满是青春光芒,展现出未来人生的自信从容。老师以小见大,通过详实讲述詹天佑在“八达岭隧道工程”中,首次发明“竖井开凿法”征服世界,也让中国精神名扬内外。老师的美文依旧保持精益求精的完美,语言通俗,用词精准,结构精美,构思考究,寓意深情,而且乡亲乡音韵韵味浓厚。拜读学习,盛赞学习。秋祺!
回复9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13 10:26:00
  谢谢林臻老师的赞誉!我和老师有着一定的年龄差距,可是心灵沟通却没有障碍,老师每次的留评都那么深切动人,让寻梅姐姐感动,老师的文章字字珠玑,简练生动,还要向你学习,祝美文异彩纷呈!
10 楼        文友:简柔        2025-10-13 13:03:43
  老师的青春,梦想,友情,亲情,都和火车在岁月里疾驰,有温暖,有怅惘,深切的回忆,难忘的时光。把人带入曾经坐火车的岁月,给以我回忆和感慨。
回复10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13 14:18:51
  谢谢老师的共鸣,向老师学习!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