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鸿雁南飞(小说)

精品 【柳岸】鸿雁南飞(小说)


作者:公效梅 秀才,1261.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4发表时间:2025-10-12 15:04:04
摘要:每当鸿雁从天上飞过,他都会忍不住仰起脸,盯着天空仰望许久,许久……夕阳映着他那满头银发和布满沧桑的脸,那些往事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1940年中国正处于战乱国难时期,民不聊生,刘崔两家是在逃难的路上认识的,一路相互照应,相互扶持成了挚友。他们从北方逃难一路来到安徽的一个小村庄,于是停留下来,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搭建了一个草窝棚暂时住下,找来几块石头放上随身带着的破锅,就能煮些野菜树叶充饥。后来,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又脱了土坯盖了两间土坯草房,于是崔刘两家就在这村安了家。
   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他们两家就在山脚下开垦了几亩山地,种下了红薯和玉米,春宝爹有编制箩筐的手艺,卖点零花钱,勉强度日。总算能过上了几天安稳日子。哪曾想好景不长,鬼子进入中原,在附近镇子上修建了碉堡,这样,周边村庄也就跟着遭殃。
  
   二
   又是一年的秋天,成群结队大雁嗷嗷叫着往南飞,孩子们好奇心强,春宝和二妮儿仰起脸,看着从天空飞过的鸿雁,飞得好低,还能听到大雁舞动双翼的声音。
   两个孩子傻看着一群大雁南飞过之后。春宝拿起父亲用柳枝条编制的箩筐准备去山里挖些野菜回来,这时二妮跑来:“春宝哥你等等我,我们一起去。”二妮,身背箩筐走了过来。崔春宝见二妮儿说要一起去,微笑着转过身等她说:“那就快走吧!”两人身背箩筐一起爬到山上。
   崔春宝是崔家大儿子十五岁,二妮儿:大名刘翠娥,是刘家二姑娘十三岁。两人一边挖野菜,一边说着话:“春宝哥,听我娘说,你娘就快要生小宝宝了。”这时春宝把手指头竖着放在嘴唇上,意思是让二妮别说话有动静。这时见有十几个鬼子从不远处走来。两个孩子吓得立即爬在灌木丛里,一动不动。
   等鬼子走过,再继续挖野菜,春宝想起面黄肌瘦的母亲,想再多挖一些野菜,或者找些野果子回去也行,这时见山下不远处有条水沟,他好想抓几条鱼给母亲补补身子。于是他和和二妮说:“前面有条小水沟,咱去看看能否抓几条鱼。”两人来到小水沟边,把野菜倒在地上,想用箩筐捞鱼。”
   二妮儿一听高兴地说:“今天如果能抓到鱼,晚餐终于可以开荤解馋了。”这时,他们听到村子那边有嘈杂声,还有枪声,两人都没在意,只顾抓鱼。
   箩筐编制的非常细密,春宝把箩筐放到小沟水流急的地方,不一会儿,真有几条鲫鱼进了箩筐里。两人赶紧找来柳条,把鱼穿起来怕它们跑了。到中午时分已经抓到十几条鲫鱼,两人甭提有多高兴了。
   手里提着用柳条穿着十几条鲫鱼,兴高采烈得朝村庄方向走去。
   走着走着远远望去,见自家的草屋,还有其他村民的房子都燃起了火,两人加快脚步,进村子一看,横尸遍地,春宝母亲被鬼子挑破肚皮,血流满地,小妹妹未出世就被杀害了,没来及跑的百姓都没能幸免。
   春宝手里的鱼掉在地上,娘,再也不需要他抓回来的鱼了,春宝像木桩一样傻站在那里,二妮哭着在到处找爹娘。多亏他们俩去了山里挖野菜才逃过了这一劫。
   鬼子把村民都集中在村庄中间的场地上,肯定村里有汉奸和“二狗子”通风报了信,“二狗子”带着鬼子进村,问村里是否窝藏了八路伤病员。村里刘老汉是藏着两个受伤八路,就是怕村里有汉奸出卖,所以,一直藏在山洞里没敢进村。
   鬼子上前抓出一个青年,硬说他是八路,一枪毙命。那青年人的母亲上去就咬鬼子的手。被鬼子一刀捅死。于是激怒了手无寸铁的百姓,用棍棒锄头和鬼子拼命,最终都死在了机关枪扫射,和刺刀下,真是惨不忍睹。
   崔春宝望着矗在那里的碉堡,看着那些死难的村民,两眼冒出怒火,大声吼道:“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二妮别哭了,听说八路军打鬼子,咱去投靠八路军去。”
   二妮哭着说:“我爹娘都没了,春宝哥,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他们眼见村庄房屋被鬼子放了火,在尸体中找到了各自的亲人。想着把亲人埋葬后,就离开村子去找八路军。
   这时见不远处过来十几个人,他们动作迅速进村就拼命扑火,把火扑灭后,就帮助埋葬死难百姓尸体。春宝看在眼里感激在心,心想也许这些好人就是八路军,于是上前问道:“老总,请问你们是不是八路军?我们要参军。”
   “小弟弟,你还小,还有个妹妹需要你照顾呢,等你长大了我来接你。”那人非常和气地说。
   春宝知道这肯定就是八路军,只有八路军,才能对百姓这么好。春宝上前拉住那人的手说:“叔叔我要跟你们去打鬼子,我要报仇!”春宝眼前又浮现了母亲惨死的情形。扑进那人怀里痛哭失声。
   此人就是张连长,得到侦查员报信,鬼子进村扫荡。因为鬼子兵力强我军好几倍,冲上去也只有吃亏,他们埋伏在山上最高处,看到村子里发生的一切,忍不住恨得牙齿都快咬碎了。于是想方设法引开敌人,等鬼子撤离,赶紧下山灭火。见他们俩无依无靠说:“暂时先把你们安排到炊事班里。”
   从此春宝和二妮儿参加了八路军。两人在炊事班帮忙做饭,几年后,二妮又被部队分到了医疗队,春宝分到连队已经参加了多次战斗。
   他们两一起入党,入党介绍人就是张连长,他俩在党旗帜前举起拳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永不判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三
   在枪林弹雨中岁月又走过了几个年头,曾经的张连长已经升为团长,崔春宝英勇杀敌,在战场上多次立下战功,已经升为连长。
   战争是残酷的,在一次战斗中,张团长所在部队,被鬼子困在了山上已经多日。战士们只能靠野菜树叶充饥。于是团长派崔春宝带一个连,引开鬼子然后大部队趁机突围出去。
   出发前二妮来找春宝,从口袋里拿出自己没舍得吃的一个鸡蛋大的野山芋说:“春宝哥,我找到了个野山芋,留给你吃了也好多点力气,带领战士们打鬼子。”这时天空一群大雁飞过,他俩像儿时一样仰起脸,而如今的眼神,再没有了稚嫩和天真。鸿雁令他们想起了父母亲人。看了一会儿,两人眼睛里都溢满泪水。在残酷的战斗中又迎来了一个秋天。
   春宝接过二妮的山芋说:“谢谢,我会留给更需要的战士。后会有期,保重!”说完带着部队就去执行任务。
   春宝带着战士们走后不久,就听那里激烈的枪声,二妮顾不上多想跟着大部队一起突围。
   大部队终于冲出了鬼子的包围圈,而春宝带领的连队伤亡很大。战友们肚子里都是青草和野菜,一个才十六岁的小战士,饿得突然昏倒,春宝把二妮给他的那个野山芋拿出来,喂那个饿昏的小战士。
   二妮得知春宝那个连,被围困在了那个小山头。趁夜色她不顾一切从老乡地里挖来一袋子红薯,偷偷把一袋红薯送上山,探照灯,时不时的照过来,为了掩护自己她浑身都扎满茅草,连那红薯袋都扎着树枝青叶。好在鬼子没发现,但时不时的放着冷抢。
   她一路连滚带爬,肩膀上还是受了伤。终于爬到了山上。她用尽全身力气,来到春宝的连队微弱的声音说:“崔连长,我给你们送吃的来了。”
   春宝听出是二妮的声音,赶忙朝这边走来:“二妮,二妮你醒醒。”
   二妮已经昏了过去。崔连长紧紧抱住昏了过去二妮,泪水像潮水般涌出。
   战士们吃了二妮送来的红薯,才有力气和鬼子周旋,终于趁深夜冲出了包围圈。
  
   四
   1945年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由于工作需要,上级党组织把春宝和二妮安排在天津做地下工作。
   他们以夫妇的名义开了一家中药铺,而这药铺就是底下党的联络站。在这期间二妮学会了发报机的使用,任务是为党组织传递机密文件。店铺的两位伙计也是我们的同志。白天,二妮和春宝是店铺的老板娘和老板。晚上他们俩做着党组织交给的重要任务。
   战场上的捷报从这里传递出去,然后有人印刷出报纸,由地下组织发往各大小厂里的工人,使工人们团结一致,解放前夕必须保护好自己工厂。特别是自来水厂,和发电厂。
   来到这里一年多,工作一直非常顺利。他们没有正式举办婚礼,而已经成了患难与共的小夫妻。直到有一天店铺的伙计李宁突然失踪,店铺周围,开始有陌生人在周围转悠。春宝感觉情况不好,赶紧把一个鸡毛掸子挂在了窗外最显眼的地方,假如有自己人来接头,远远看见挂着的鸡毛掸子,就不会再进店铺。春宝瞅了一眼外面的特务和二妮说:“李宁失踪多日,估计地下组织要出问题。”
   “自从入党那天起,我们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做最坏的打算。你先打扮一下和张敬源(地下党员)取得联系,出去打听一下李宁的下落。”二妮看着窗外神态沉着冷静道。
   二妮心里明白,得想法叫春宝和自己同志早点撤离,危险已经在慢慢向他们靠近。崔春宝知道这一走,也许就是永别……他不敢再往下想。这时二妮已经把改装衣帽拿了出来递给春宝,他穿好衣服突然紧紧拥抱二妮,泪水喷涌而出。二妮已经即将临盆,泪水顺着她憔悴的脸颊像珍珠般滚落。
   这药铺已经被特务局盯上,那天药铺伙计李宁出去买东西,被特务暗中抓去,严刑逼供,最终叛变投敌,出卖了春宝夫妇。药铺前后都是敌人,多亏还有个底下通道,通往隔壁小饭馆儿林家,听说那通道还是原来店铺老板请人挖的。天津沦陷后,这里的老板去了香港。多亏有这秘密通道,春宝和那位同志才能脱身。
   二妮特意站在门口,神情淡然自若。这样才能掩护春宝二人安全离开。此时一群鸿雁排成人字形,从天空飞过,二妮不由自主的抬眼望去,儿时记忆浮现心头,她的眼睛湿润了,又迎来了一年的秋天。
   国民党特务想放长线钓大鱼,所以一直没收网,等待着更多的鱼落网,谁成想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还是让崔春宝二人逃脱。二妮知道一起走,反而引起敌人怀疑,再说自己身体重很难逃脱,所以就出来做掩护。
   把丈夫送走,她感觉心里无比轻松,突然肚子一阵剧痛,感觉自己快要生了,从大门口已经出不去。 只能独自忍受着分娩的苦痛,她忍着疼痛自己烧水,把剪脐带的剪刀在火炉上烧了消毒,大颗的汗珠从她苍白的脸颊滚落,经过几番疼痛折腾,孩子终于呱呱坠地。是个男娃,她把孩子包好,知道敌人不久就要收网,她想必须把孩子送出去。于是二妮想到了隔壁开饭馆的林家夫妇。
   二妮夫妇来这里之后,虽然不曾暴露自己真实身份,可林俊杰夫妇感觉得出,他们与一般生意人不一样,但也不去多问。二妮抱着刚出生的婴儿,从地下通道艰难的爬到了林俊杰家说:“林大哥,大嫂,我想把孩子托付给你们,娃的生日就在棉袄口袋里,就起名:建国吧!”
   林家夫妇见二妮脸色苍白,林家大嫂赶紧给她做了两个水铺蛋说:“赶紧补补身子,从你们夫妇搬来,我们就看出你们不是一般的生意人,孩子在我们这里你就尽管放心。”
   二妮怕时间太长,被特务发现连累了林家。于是说:“拜托了,我不能在这里久留,她再次抱起儿子一连亲了几口,大颗的泪水滴落在婴儿脸上,奇特的娃,竟然哇哇大哭起来。
   林家大嫂接过孩子见此情景,忍不住泪流满面:“孩子在我这里,你就放心吧!”二妮点点头离开了林家。
   特务守候多日一无所获,于是决定收网。生下孩子第二天,中药铺闯进一群便衣特务见铺子里只有二妮一个人,估计是有暗道,一阵翻箱倒柜,把整个店铺翻了个遍,发现了地下通道,多亏隔壁林家带着孩子连夜搬了家。要不然肯定也要收到牵连。
   二妮在狱中受尽酷刑折磨,始终没吐露一个字。最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949年全国解放,崔春宝再次回到曾经的中药铺,这里有几件二妮的衣服,他抱着衣服悲感交加,泪如泉涌。想起和二妮渡过的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她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假如不是二妮掩护自己脱身,也许他和妻子一起成为烈士。本想打听一下林家夫妇,也已经不知去向。崔春宝不知道他还有个儿子以为和妻子一起英勇就义了。
   组织上多次提议给他介绍对象,都被他拒绝了,他心里已经容不下其他女人。二妮几件衣服成了他永远的陪伴。全国解放后崔春宝被安排在天津某公安局当局长。
  
   五
   岁月走进了1962年秋天,这天崔春宝下班回家,两个十多岁的孩子仰着脸看着天上飞过的鸿雁,编着歌谣道:“鸿雁飞,云儿飘,排得队像小船摇。翅膀拍,风儿捎,一路唱歌去南方。稻穗黄,枫叶摇,雁儿回头望家乡。等春天,花儿笑,我们再把北方找。”
   春宝听孩子们的歌谣,想起了二妮。忍不住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两个孩子。见其中的那孩子,咋就那么眼熟呢,于是上前搭话:“小朋友的歌谣编的真好。”
   那个看上去很是眼熟的孩子说:“公安叔叔您真神气。”
   “小朋友你多大了?读几年级了?”崔春宝问道。
   “我12岁读小学六年级”那孩子回答。不知为何,春宝见那孩子感到说不出的亲切感。于是又问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林建国”
   春宝立马想起了林家夫妇,于是又问:“请问小朋友,你父亲叫什么名字?”
   “我爹叫林俊杰。”
   春宝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心想怎么会这么巧呢,也许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不过,他必须要去证实一下,是不是曾经那中药铺隔壁的林俊杰。于是春宝又说:“小朋友,能否带我去你家看看?”
   “当然可以,叔叔就去我家吃饭吧,我家是开饭馆的。”
   春宝心想假如真的是林家夫妇该多好。
   春宝跟着小朋友走进一家小餐馆儿。林俊杰妻子见有陌生人进来以为是来就餐的。于是问道:“请问警官您想吃点啥?”
   春宝仔细打量着林俊杰妻子说:“您就是林家大嫂吧?”
   林俊杰夫妇这才仔细查看眼前的这位警官,俊杰说:“你就是曾经中药铺的老板?”
   “林大哥,是我,感谢您当年的救命之恩。”
   “真的是你啊,建国快过来,这就是你亲生父亲。”林嫂把建国叫过来。
   这时从房间里走出一个和建国年龄相仿的男孩子,惊讶的看着春宝。这是林俊杰儿子,和建国同岁,当时如果不是林嫂也有个吃奶的儿子,刚生下的娃真的很难带大。
   这时建国反而感到不好意思,红着脸站在父亲面前。于是俊杰嫂把二妮如何把孩子托付给他们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又拿出当初包婴儿的那件棉袄。
   春宝看着眼前的儿子,和那见再熟悉不过的棉衣。心里五味杂陈,泪水又一次涌出眼眶。上前紧紧握住林俊杰的手说:“感谢林大哥大嫂救了我儿子,还抚养了这么多年,你们的恩情我一生也报答不完。”
   “你们为全国解放,把建国他娘的命都搭上了,我做这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
   林俊杰夫妇得知春宝至今未婚,于是说:“把建国带回家吧,我们虽然不舍得,但那是你的亲生骨肉啊。”
   春宝很想把儿子带回家,自小都是林嫂带大,实在不好意思把儿子带回去,俊杰嫂这么一说。他满心欢喜,更是充满无尽的感激。
   之后春宝带回儿子。开始建国不太习惯,经常往林家跑。后来慢慢也就适应了,毕竟有着血缘关系。他们两家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
   崔春宝不曾再婚,儿子大学毕业结婚后,自己退休,就帮忙带孩子,也没感觉孤独。当孙辈长大,他才感到有点孤单。每当秋天大雁南飞过,他都会忍不住仰望许久,许久……
   鸿雁没变,每年秋天都会南飞,而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两鬓斑白满脸沧桑。
  
  

共 59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鸿雁南飞》以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时代背景,聚焦崔春宝与刘翠娥(二妮)两位普通少年的成长与抗争,通过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的交织,展现了战争年代底层民众的苦难、觉醒与奉献,是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人文温度的红色叙事作品。小说以时间为脉络,分五个阶段串联起崔春宝与二妮的人生轨迹。一是战乱逃难与短暂安稳,二是家园被毁与投身革。三是战场历练与生死与共,四是地下工作与牺牲奉献,五是解放重逢与岁月传承。春宝与儿子相认,与林家保持亲密关系;退休后帮儿子带孙辈,每当秋天大雁南飞,他总会仰望天空,追忆与二妮的岁月,完成了“个人记忆”与“家国历史”的传承。这个小说以“鸿雁”为核心意象,贯穿全文。“鸿雁南飞”既是自然场景(村庄被毁前、战场分别时、二妮牺牲前、重逢时),也是象征符号——象征着离别与思念,鸿雁的迁徙对应人物的流离(逃难、参军、地下工作),每次出现都伴随分离或追忆,也象征希望与传承,鸿雁每年南飞又北归,暗示苦难终将过去,革命精神与亲情会代代延续。好小说赏阅,推荐共赏。【编辑:老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2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百        2025-10-12 15:06:22
  小说语言没有华丽辞藻,以白描为主:
   1、场景描写简洁生动:如“用几块石头放上随身带着的破锅,就能煮些野菜树叶充饥”“春宝手里的鱼掉在地上,娘,再也不需要他抓回来的鱼了,春宝像木桩一样傻站在那里”,用朴素语言还原苦难场景,直击人心;
   2、情感表达克制深沉:如二妮牺牲后,春宝“抱着二妮的衣服悲感交加,泪如泉涌”;重逢儿子时“心里五味杂陈,泪水又一次涌出眼眶”,没有激烈的抒情,却通过动作与心理细节,传递出深沉的悲痛与喜悦,感染力更强。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2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5-10-14 16:08:05
  小说构思巧妙,语言朴实,故事情节感人,热情地颂扬了主人公崔春宝和二妮生死与共的爱情及家国情怀!小说极有教育意义,阅读欣赏学习了,问候文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