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桑葚熟了(散文)

精品 【晓荷】桑葚熟了(散文)


作者:苍茫黄河口 秀才,217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5发表时间:2025-10-13 08:55:21

小区的北边有一片方圆几十亩的野生树林,野生树林里野生着许多碗口粗细的野桑树,野桑树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野桑葚果。初夏,温暖的东南风一吹,野桑葚果由绿变红、由红变紫、由紫变黑,那黑亮的色泽闪着诱人的光,把从树下经过的路人馋得心头直痒痒。于是,周末的早上,我和妻子带着两个塑料袋,一头扎进了野生树林里。
   这是一片以白蜡、杨树为主的野树林。说是野树林,只不过是没有人管理,任树木自由生长罢了。林子靠近路边的地带,强势的白蜡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伞样的树冠、粗壮的根系让在它附近的其他树木受尽了憋屈。几棵纤弱的桑葚树势单力薄地立在那里,高挑的枝头上稀稀拉拉地结着几个比黄豆粒大不了多少的桑葚果。摘一颗放到嘴里,虽然也是桑葚的味道,但滋味却远不及市场上卖的桑葚汁水饱满、酸甜可口。我无言地看了一会,心里竟泛起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没想到自然界里的竞争也是如此的残酷,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在这片野树林里演绎得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淋漓尽致。林中,间有枣树、榆树、柳树混杂,且树龄大小不已,树木高低不等,用“密不透风”一词来形容林子里树木的稠密程度,一点都不为过。
   猫着腰、侧着身,扒开一棵棵小树,趟过一片片没膝深的青草,我鼓着劲在林子里找寻了一段时间,终于在一条沟渠旁见到了几株粗壮的桑树那冠盖如云的身影。抬眼望去,硕大的黑紫色桑葚果缀满了枝头,那醉人的色泽使我恨不得立刻爬到树上去采摘。
   可能是我和妻子的到来打破了林中的宁静,一些在枝头欢闹的鸟雀突然间停止了鸣叫,歪着圆滚滚的小脑袋不安地打量着我俩。更有甚者,没待我俩再靠近,就已经展翅高飞了。顾不得胳膊上被尖锐的枣刺划破后的疼痒,来不及调整好粗细不匀的喘息,心情激动的我便一如孩提时期一样,扯着树枝开始采摘起来。放一颗黑紫的桑葚到嘴里,那浓郁的酸甜、软糯的口感瞬间便在舌尖散开。刹那间,所有的味蕾便被激活、调动起来。
   拿着一颗被鸟儿啄去一半的桑葚,我禁不住心生感慨。在觅食方面,鸟儿比人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它能精准地知道哪棵树上的哪个果子熟了,哪棵树上的果子更适合自己的口味。见仍有胆大的鸟儿在枝头跳来蹦去,我捡起一块土坷垃扔了过去,鸟儿扑棱一声飞走了,几个熟透的桑葚也在鸟儿飞离的一刹那间掉落了下来。随影望去,桑葚被树下柔软的杂草和枯叶稳稳地接着,外形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见此情景,我立刻萌生出了摇晃树枝采摘桑葚的方法来。还别说,这招果然管用。没用多长时间,我便在树下捡了足足有一斤多的桑葚,且颗颗粒大饱满。提着沉甸甸的一袋子桑葚,我仿佛猛然间打开了一扇通往记忆与感悟的大门,思绪也顿时变得漫无边际起来。
   桑树可以说是自然界中最委屈的树,本应该堂而皇之地成为百树之王,却又阴差阳错地与其失之交臂。传说王莽篡夺汉室时,举起反莽大旗的刘秀兵败而被追杀。天黑后,又困又乏、饥饿难忍的他逃到了山根处的一个大园子旁边,躲到树丛里背靠着一棵大树休息。当他透过浓密的枝叶看到夜空中有一颗流星“嗖”地一下划过天际时,他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认为自己也会像这颗流星一样死期将至。然而此时,命运的齿轮已悄悄地发生了偏转,一颗熟透了的桑葚正巧落进了刘秀的嘴里,那酸甜的滋味使刘秀顿时忘记了一切,借着月光便开始摘桑葚吃。吃饱后,他拍着刚才背靠着的那棵树的树干自言自语地说,倘若将来我当了皇帝,我一定封你为百树之王。殊不知,刚才他背靠着的是棵臭椿,而真正止其饥渴的是臭椿后边的桑树。臭椿当仁不让地领了封号,直把个桑树气得浑身发软,寸肤皆裂。从此以后,桑树的后代不论大小,枝干都是柔软的,树干一律都是爆了皮的。
   在我的记忆中,桑葚是自然界中成熟得最早的果子,每年一到初夏时节,它就和樱桃一起成熟了,但桑葚的成熟却不像樱桃那样一股脑地成熟,而是一茬一茬、接连不断地成熟。因此,整整一个夏季,人们都可以品尝到桑葚那份独有的酸甜。至今,我的脑海里依然清晰地记得年幼的我和小伙伴们爬树摘桑葚时的有趣场景。“杏子乍青桑葚紫,家家树上有黄童”,桑葚是生活困难年代大自然给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最甜美的馈赠。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梓是故乡的代名词,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桑树象征着美满、幸福,古代人有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的习惯,且桑树和梓树都是父母亲自种植的,因此,远在他乡的游子便对桑梓多了几分敬重与怀念。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冬天的黎明是从一阵阵沉稳、厚重、有节奏的敲击桑木梆子的声中醒来的。那时,故乡人家中都有一根桑木扁担,闲时用来挑柴挑水,忙时用来挑粮挑肥。一根桑木扁担,一头挑着生活的艰辛,一头挑着家庭的希望。那韧性十足的桑木,历经岁月的洗礼、汗水的浸泡,早已变得殷红发亮、轻巧好用了。“梆——梆——梆梆——”这是早起卖豆腐的人用桑木扁担挑着豆腐,颤颤悠悠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敲打出的声音。他左手持着桑木梆子,右手拿着枣木棍,边走边敲,敲敲停停,停停敲敲,那错落有致的声音,敲开了一扇扇柴门,敲来了故乡人崭新的一天。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人有养蚕的习惯。每年的春末时节,崖头上的桑叶长得茂盛时,大人们便买来蚕籽,将其均匀地铺在一层鲜嫩的桑叶上。过不了几天,桑叶上便会生出许多幼小的蚕宝宝。这些蚕宝宝胃口大得惊人,用不了多半天,一层鲜嫩的桑叶便被它们啃食得只剩下叶子上的经络。桑蚕的一生似乎都是在吃中度过的,一旦它们吃不动了,身体便也变得肥硕透亮了。这时,大人们将其转移到一捆捆的麦秸上,任其在那里作茧自束。然后,便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从麦秸上摘下,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将其剪开,把里边周身呈黄褐色的蚕蛹倒出来。刚出茧的蚕蛹似乎不太适应外边的环境,圆锥样的头在一个劲地转动……蚕茧被大人们卖到了收购站,而蚕蛹则变成了那个年代孩子们的美食。经小火慢炒出来的蚕蛹,那喷香焦脆的滋味足以陶醉整个童年时光。
   人一旦上了年纪,浑身都是毛病。原本体格硬朗的我,也患上了高血压的慢性病。一位精通中医的朋友告诉我,桑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和保健食品。初冬经霜打过的桑叶更是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还有降血压、降血脂和抗炎的作用。平时,人们可用桑叶泡水代茶服用,这对于三高人群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日常食疗方法。看来,今年的初冬时节,我一定会再来这里的。
   正当我信马由缰地浮想联翩时,妻子提着一袋沉甸甸的桑葚笑嘻嘻地朝我走了过来。一见她那手上、脸上、牙齿上的紫色痕迹,我就知道刚才她肯定和我一样狼吞虎咽过。于是,林子深处便响起了开心的笑声。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快乐的时光更是转瞬即逝。当我俩满怀喜悦地走出野树林时,天色已接近中午。此刻,阳光很暖,风很柔,心里很甜。
  

共 27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摘桑葚的小文,竟把寻常日子酿成了甘醇的酒。从野树林里白蜡树的强势竞争,到沟渠旁黑紫桑葚的醉人甜润,作者笔下的自然场景鲜活如在眼前,而随手捡起的土坷垃、被枣刺划破的胳膊,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细节,更让采摘的快乐变得真切可触。文中最动人的,是藏在桑葚里的时光与情怀。刘秀封树的传说添了几分趣味,“杏子乍青桑葚紫” 的童年记忆满是乡愁,桑木扁担敲出的晨曲、蚕蛹里裹着的童年滋味,每一段回忆都牵着故乡的根。就连桑叶能降血压的实用提醒,也让这份对桑葚的喜爱多了层温暖的关怀。当作者与妻子带着满袋桑葚、满脸紫痕走出树林时,那份简单的幸福格外有感染力。原来最珍贵的美好,往往藏在这样的寻常出行里。阳光正好,风也温柔,身边有伴,心中有忆,舌尖有甜。这大概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平淡却足以让人满心欢喜。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3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10-13 08:56:14
  老师笔下的摘桑葚之旅好有趣!有传说有回忆,还懂了桑梓的意思。祝老师常寻到这般快乐,日子像桑葚一样甜!
回复1 楼        文友:苍茫黄河口        2025-10-13 14:21:36
  谢谢汪老师的精彩点评!遥祝您秋安文丰!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10-13 08:56:51
  读这篇文章像跟着去了野树林!桑葚的甜、故乡的事太戳心。愿老师往后总能捕捉生活小美好,天天都有好心情!
回复2 楼        文友:苍茫黄河口        2025-10-13 14:28:54
  谢谢用心解读的汪老师,您的点评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