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遇】皖西大裂谷游记(散文)

精品 【宁静·遇】皖西大裂谷游记(散文)


作者:秦安 秀才,101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6发表时间:2025-10-13 10:33:08
摘要:生活中的乐趣需要自己去寻找,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如潭水般平静,但是偶尔荡起的涟漪,足够点缀平凡的日子。

我的家乡安徽六安,有一处叠翠流芳、浑如天簌的地方——皖西大裂谷。这是一处深藏在大别山里的“V”形山谷,当地人叫它“三道闸”。
   “五一”期间,天气始终阴晴不定。好不容易等到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我和妻带上姐姐、外甥驱车四十公里前往皖西大裂谷。一路上,花儿繁盛,鸟儿啁啾,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县道行驶,我们的心情也无比放松,索性把车敞篷放下,全身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车里播放着《自由飞翔》,我们就像振翅翱翔的飞鸟自在轻盈,心无挂碍。
   快到风景区时,已能看见交警在指挥交通,一辆辆私家车停在风景区近处的空地上。一排排饭店紧挨着,开门迎客,门口是熙熙攘攘的游客。临近中午时分,有的饭店在院子里摆上桌椅,就餐的人在大快朵颐,准备吃饱喝足后,深入大裂谷游玩。
   来到一家饭店,接过菜单一看,价格不便宜。许是因为心情好,点了四五个菜、一盆汤,饭菜味道尚可,地道的家乡风味。徽菜作为安徽的标志性菜系,以其多样的种类和独特的口感深受喜爱。在安徽,美食文化丰富多彩,每个城市都蕴藏着其独特的代表性小吃。我们六安十大名菜包括六安酱鸭、万佛湖鱼头汤、金寨吊锅、六安十大海、皖西白鹅宴、蒿子粑粑、霍山风干羊、徐集花生糖、八公山豆腐和兰花茶香肉,这些菜品融合了皖西风味与大别山物产特色,承载着六安饮食文化和非遗技艺。
   在这家饭店我们就吃了六安酱鸭、万佛湖鱼头汤、霍山风干羊肉等,饭店因为推出这些地方名菜而生意火爆。我们四个人花了三百多块,放在平时算奢侈的,但今天来玩主打一个愉悦心情,吃完饭便兴致勃勃往皖西大裂谷走去。
   皖西大裂谷是国家4A级景区,安徽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园区之一,这是个隐藏在山谷之间的大峡谷,经过现代人的开发,成为一处家乡人喜爱的风景区。走进门口,是一处凉亭,亭里是歇脚的游客,有的还没上山,有的则是从山上下来。一汪碧绿的池塘,三五个孩童往水里喷着水枪,一条直线的水柱从空中划过,让孩子们体会玩水的乐趣。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小时候,但凡看到大点的池塘,凭我们的野性,是一定要下水游泳的。一个个如鸭子般跳入水中,脚使劲拍打着水面,身体或是狗刨或是蛙泳,玩得不亦乐乎。哪像现在的小孩,家长保护得很好,游泳都是到游泳馆,不会随便在外面放肆的。
   皖西大裂谷之名源于其山裂奇观之形,整座大山似被神斧劈开,呈现巨大的“V”形裂缝,两侧峭壁对峙,苔藓遍挂崖壁,满谷皆透脆绿;沿着曲折谷底攀爬而上,或移步换景、或别有洞天,最为值得点赞的是这里自下而上有三处最为狭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形似三道闸门,故又称为“三道闸”。
   我们继续往上,步入峡谷的第一道闸。阳光被山崖遮蔽,山谷里幽幽暗暗。峭壁如刀削斧凿,崖壁上满是流水侵蚀的深浅不一的纹路,像大地的指纹,刻印着亿万年来地质变迁的历程。脚下的路是天然的石阶,早已被人踩得光滑无比,清凉的山泉从石缝渗出,在岩壁下汇成涓涓细流。人在山谷里走,水从山上往下流,形成天然的瀑布,一丝丝凉意沁人心脾,微风从山谷间吹过,一种贴近自然探秘巡游的感觉溢上心头。
   我们走得很缓慢,因为人挤人且道路狭窄。前面有一位老奶奶,七十多岁了,每上一个阶梯就要缓一缓喘口气。后面的人催得紧,时不时地大喊:“前面的,快点啊!”老奶奶后面的小伙子对着后面喊:“老人家七十多岁了走不动了……”后面的人听罢不再催促,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走到半山腰,有歇息的地方,老奶奶停下嘴里抱歉地解释着:“年纪大了,爬山爬不动了。”
   我不由得钦佩这么大年纪依然有征服自然的雄心,我在想自己七十多的时候还有没有勇气爬山呢,大概那时候能爬山也是种福气吧。抬头一望,有好几个头发发白的老人仍在往上爬,刚想喘口气歇歇的我加快脚步往上爬去。
   皖西大裂谷景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谷内负氧离子含量达到1.7万∕立方厘米,是世卫组织认定清新空气标准的11—17倍,穿越其中,既体验了爬山攀岩的乐趣,又经历了一次清新的“洗肺之旅”。
   到了山顶,密密麻麻的都是人。这里有挑山工挑上来的零食和矿泉水,当然要卖得贵些。山顶面积不大,有好几处公厕,我们一行人在空地休息了一会后往下山的地方走去。
   从山顶往下看,极目远眺视野开阔,胸口吐出一口浊气,又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脸上的汗水渐渐干涸,心里感到一阵难得的惬意满足。
   大裂谷风景区原名叫“避王岩”。相传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为躲避清军围堵,发现了这一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于是率领残部,藏兵于此。据《六安州志》载:明代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在攻克六安时屯兵于此,利用谷口设立瞭望哨和点将台,并凿石立旗,留下清晰可辨的印记。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张献忠杀人如麻,老百姓听说他来了,便逃到岩内躲避他,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避王岩”。
   从山顶往下有两条路,一条从山上沿路而下,还有一条是从玻璃滑道滑下山。我们选择从玻璃滑道滑下去。几百米的滑到,真正滑下去也就十几分钟,但是因为人太多,一个挨着一个的,根本不能真正地加速滑。如果能避开人流,独自滑行,则可以尽情体验高速滑翔的感觉。有顽皮的孩童向下滑一会,又返回往上面走一段,再接着往下滑,这样就更加影响了别人的速度。这时,便有人不耐烦地喊道:“怎么又停下了,前面的在干什么?”我们这次的体验被一个孩童搅了兴致,都在说着小孩不懂事,一点不假。
   好不容易滑到山脚,已是下午时分了。阳光斜照,整条峡谷被染上一层金红。光线穿过狭窄的天缝,在岩壁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仿佛时间也被拉长。此时,静坐一隅,听风穿过石缝的呜咽,看光影缓缓移动,内心竟生出一种奇异的安宁。现代生活的喧嚣被彻底隔绝,只剩下自己与这片古老土地的对望。
   皖西大裂谷的魅力,不在于它有多壮观,而在于它的自然幽静。它不迎合快节奏的打卡文化,也不依赖华丽的宣传包装,矗立在那里,静静地等待愿意享受慢时光的人,穿行这条被时间雕琢的裂缝。
   这次游玩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生活中的乐趣需要自己去寻找,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如潭水般平静,但是偶尔荡起的涟漪,足够点缀平凡的日子。

共 24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散文通过对皖西大裂谷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及游览体验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对慢生活与自然之趣的向往,以及对平凡生活中“小确幸”的珍视。文中既展现了大裂谷“V形裂缝”“三道闸”的地质奇观与生态价值,也融入了对童年野趣、老人登山毅力的感慨,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反思,最终落脚于“生活乐趣需主动寻找,平凡日子因点滴涟漪而精彩”的生活态度。文章线索清晰,结构自然,以“游览顺序”为主线,从驱车前往、景区入口、峡谷攀爬、山顶远眺到滑道下山,脉络分明;同时以“情感体验”为辅线,从出发时的轻松愉悦,到攀爬中的自然敬畏、对老人的钦佩,再到山顶的惬意满足,情感层层递进,收束于对生活的感悟,结构完整。写景状物细腻生动,情景交融,寓理于景,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3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13 10:34:54
  描写中穿插个人感悟,如见孩童玩水联想到“现在孩子与过去野趣的对比”,见老人登山感慨“征服自然的雄心”与“晚年福气”,将自然景观与生活思考结合,使写景不流于表面,深化主题。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13 10:35:26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