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我家的老母鸡“毛球”(说明文)
妈妈在老家山上包了一块地养鸡,有一次一只老母鸡孵出小鸡,妈妈把其中一只给我养,我给它取名“毛球”。
“毛球”的外形很讨喜。它全身毛茸茸的,远看像个圆滚滚的毛球,这也是名字的由来。它的头小小的,像颗“金球”;红色的小嘴尖尖的,像金球上嵌了颗红宝石;眼睛亮晶晶的,像水晶,又像金球上的高光,唯独头上有个小黑点,算是一点小瑕疵。每次吃饭时,它的小尾巴会像扇子似的扇动,模样很可爱,却没意识到这样并不能让自己吃得更快些。
“毛球”的食性很固定,喜欢吃小虫子、稻谷和玉米。每次我喂它,它都会伸长脖子,张大嘴巴等着,一副急切的样子,特别好辨认。
它的生活习性很有规律。晚上会乖乖回鸡窝睡觉,回窝前总要在窝边绕一圈,像是在检查环境是否安全。它还有个特点——很会下蛋,每天都会下一个白白的鸡蛋。下蛋后,它会叼来干草把蛋盖好;我们去拿鸡蛋时,它也不护着。我们常会留几个蛋给它孵小鸡,它下的蛋味道很好,不管煮、炒还是炖,吃起来都很香,有时给它尝一点,它还会拍着翅膀,像是在叫好。
过了几个月,留的鸡蛋孵出了三只小鸡,分别叫“气球”“铁头”和“飞毛脚”。“毛球”成了妈妈,每天会叼小虫子喂小鸡,小鸡们也慢慢学会自己找虫子吃。这些小鸡以后也会像“毛球”一样,长成能下蛋的母鸡。
“毛球”就像家里的“小宝贝”,每天陪着我,不仅给家里带来了新鲜的鸡蛋,更带来了很多惊喜和快乐,连它的小鸡们也让家里多了不少热闹。
作者:安庆市绿地实验学校504班王乐诚2014年12月7日
【编者按】这是篇优秀的说明文,结构清晰,按“来历-外形-食性-生活习性-繁衍-价值”展开,条理分明。对“毛球”外形的比喻生动贴切,食性、习性描述具体,还提及孵出的小鸡,内容充实。语言质朴自然,充满童真,既符合说明文客观性,又体现对“毛球”的喜爱,很好地介绍了“毛球”,也传递出它带来的快乐。写得不错,请继续加油!【编辑:一文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