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宁静·遇】护工日记(小说)

编辑推荐 【宁静·遇】护工日记(小说)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399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4发表时间:2025-10-13 10:58:42
摘要:垂老的生命怕碰,怕折。


   2024年3月2日,星期六,晴。
   今天晚上,俺请三楼的护工姐妹们吃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的工夫,俺来艾德养老院做护工已经两年了。这是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虽然工作辛苦,福利待遇还不错。
   前两天,护士长找到俺,让俺做三楼楼长,就是三楼这一层护工们的头。姐妹们起哄,非要俺请客,因为楼长一个月有200块钱的补贴。俺痛快地答应了,不是因为多200块钱,就是想和大家聚聚,放松一下心情。长时间在养老院里工作,每天面对衰老与死亡,心情太压抑。
   饭店不大,收拾得干净整洁,老板兼厨子,老婆兼服务员。往里边走时,俺看到鱼池里有一只鳖,以为是老板养的宠物,就蹲下看看。老板却笑呵呵地说,这甲鱼是前几天客人预定的,结果客人临时有事,就没宰杀,你想吃的话,我给你打个对折。明明是鳖,老板却说是甲鱼,不过老板给的价格属实不贵,俺也没吃过鳖,就答应了。
   吃鳖的时候,俺看见有几个蛋黄一样的东西,顺口说道,炖鳖还要加鸡蛋呀?李姐笑得不行不行的,她说这个鳖在城里叫甲鱼,俺老家管它叫王八,这蛋是甲鱼蛋,也叫王八蛋。
   没想到,吃顿饭还长了见识。原来鳖就是甲鱼,也叫王八,骂人王八蛋的蛋就是甲鱼蛋,吃着还是挺香的。
  
   二
   2024年3月3日,星期日,阴转雨。
   可能是昨晚大家吃得开心,今天姐妹们干活格外利索。小王一边给老张头换纸尿裤、擦洗身子,一边还唱着歌,这把老张头乐得“呜呜拉拉”,说了一堆含混不清的话。
   俺猜小王是想家了,她老家在一千公里外的黑龙江。她父母都在,身体也不错,七十多岁了还能种地种菜啥的。小王最怕父母得病,身边没人照应。
   在电梯口,俺碰上了赵老太的大女儿,手里拎着水果和点心。这个女人气质老好了,一点也不像快六十岁的人,年轻时一定是个大美人,比俺村的村花二丫漂亮多了。二丫的俊是朴素、清澈那样的,就像村外那条小河一眼可以看到底,而眼前这个女人的美让人说不清、道不明。见多识广的李姐说,这叫朦胧美,美得像一首诗。哎,城里许多人和事,都好像是雾里看花,看不真亮。
   俺在308房间给丁老太太剪指甲。这老太太有钱,老头子生前是大夫,攒了不少钱,估计有一百万了。老太太一辈子生了两儿两女,大儿子退休在家,有可观的养老金,其他子女都有不错的工作,这在城里算是幸福一家人。想想自己到老了的时候,没有退休金,养老都是个问题,俺便打心眼里羡慕人家。
   忽然,俺听到赵老太大女儿的嚷嚷声,赶紧过去看看。在房间门口,差点与大女儿撞在一起。她铁青着脸,回头冲着赵老太喊道:“你记着,你就是死了,我也不会来看你!”
   大概是因为生气的原因,她精致的眉眼都有点走形了,看上去一点都不“朦胧”,让俺想起小时候听的《水浒传》里,那个孙二娘。俺当时就觉得有些反胃,不知道是不是昨晚甲鱼惹的祸。
   大女儿走后,赵老太一直在哭。
   赵老太的丈夫早已去世,她只有两个女儿。老太太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了三十万块钱,考虑到小女儿的儿子患有自闭症,就把这钱给了小女儿,用来给外孙子治病。今天老太太把这事说给大女儿听,希望大女儿能够理解,毕竟大女儿家庭收入还不错,谁知道竟然捅了马蜂窝。三十万元够俺挣四年,应该不算少。可是老太太把女儿养大需要多少年,花多少心思,三十万元能买到吗?
   傍晚时,下起雨来。这雨下得真够大,楼外小广场很快就积满了水,车开过去就像在海里行船。
   李姐说,这是天漏了。俺说,这是老天爷哭了。
  
   三
   2024年8月9日,星期五,多云。
   挺长时间没记日记了,因为俺家那死老头子嘲笑俺。他说俺一个护工记日记,就是癞蛤蟆上公路——愣充美国大吉普。但是,李姐鼓励俺写日记,她说妇幼医院里的护工是迎接新生命,咱们养老院里的护工是告别生命,你把老人们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是对生命的敬重,让人们了解人在垂老时的状态。
   李姐是本地人,高中毕业,比俺有文化。她原本在一家国企工作,后来企业改制开始减人,她就下岗了,不愿意在家闲着,就来养老院做护工。俺可不会像李姐那样啥事都看得明白,也不会说这些弯弯绕的话,但俺知道活着不易,也知道活着挺好。可是,人活到老的时候,这命也脆弱得很,就像冬天村里屋檐下的冰溜,伸手一碰就碎了一地。如果能小心翼翼不去触碰这冰溜,它会在阳光下慢慢融化,渐渐消失。这样的死去,才是安详的,无牵无挂的。
   垂老的生命怕碰,怕折。
  
   四
   2024年9月18日,星期三,晴。
   今天,老张头又在早餐后“呜呜拉拉”地念叨,大意就是儿子老不来看他。俺骗他说,您老忘性太强了,前天你儿子才来看您,咋说忘就忘呢。见老张头糊里糊涂地陷入回忆中,俺赶紧抽身去照顾丁老太太了。
   其实,昨天俺遇见了老张头的儿子。昨天是中秋节假期最后一天,院里给了俺一天假。放假于俺们来说,就是做些家务,逛逛街。俺逛街时,在商场大门外看见老张头的儿子。他拎着一包餐食,一溜小跑地朝路边停着的摩托车跑去,将餐食放进后座上写着“饿了么”字样的箱子里,一阵风似的消失在车流中。俺都没来得及跟他打声招呼。
   老张头的儿子原来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近几年出口生意不好做,有人老说关税大棒啥的,俺也不懂,反正老板不得不裁员,五十多岁的他就下岗了。他得供儿子读大学,还要供房贷,不能闲着,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干起送外卖的活。话说回来,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送外卖,那叫一个酷,小摩托骑得又快又溜。五十多岁的人送外卖,看着那就叫辛苦、心酸。俺不知道送一单外卖挣多少钱,但俺知道他真没时间来看老父亲,多跑一单是一单。
   俺也想实话实说,告诉老张头,他儿子小跑着送外卖的实情。可是,老张头都八十五岁了,又是脑溢血后遗症,说了他也听不懂,就算他真能听懂,他不心酸吗?在养老院工作久了,俺也学会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了。
  
   五
   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多云。
   赵老太大熬过了一个冬天,却在春天里走到生命的尽头。这几天,汤水不进,就在那倒气,硬是不闭眼。
   前两天,大夫就下了病危通知,让家里人准备料理后事。俺给她大女儿打电话,希望她能在母亲临终前见上一面。可是,还没等俺把话讲完,她就挂了电话,那“嘟嘟”的忙音,听着格外刺耳。后来,护士长、院长都给她打电话了,就是没见她的人影。这两天,只要电梯门一响,俺就忍不住去看,看看来人是不是那个“朦胧”美的身影。
   俺知道老太太不咽气,就是在等她。
   俺想如果自己有三十万元,就去找一台秤,称一下这些钱究竟有多重,怎么会重过母女间的感情?房间里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小王不敢哼歌了,李姐也没话了,都盯着老太太看。老太太半张着嘴,呼出的气比吸进去的多,两眼空洞无神,眼球偶尔左右转动。
   俺看得心里焦躁不安,狠了狠心,趴在老太太耳边,大声喊道:“老太太,你女儿不会来看你了,你就走吧!”
   谁也没想到,俺的话音刚落,老太太头一歪,嘴一合,一下子就没了呼吸,只是眼睛还睁着。那一刻,俺着实被吓着了,不光是俺,屋子里的人都吓得不出声了,真像书上写的那样,掉根针都能听到声音。
   李姐伸手抚上老太太的双眼。俺扭头跑进卫生间里,一屁股坐在坐便上,哇哇哭起来。哭够了,把纸巾扔到垃圾桶时,俺踢了垃圾桶一脚,骂道:王八蛋。
  
   六
   2025年6月26日,星期四,多云有雾。
   今天,308房间丁老太太的小儿子又来了。他比他的哥哥、姐姐来养老院要频繁的多。但俺不喜欢他,他不是来看老娘的,是来看丁老太太手里的一百万元。
   俺可不是污蔑他。俺在房间扫卫生的时候,不止一次地听到他说,“妈,您这个年龄了,还守着这些钱干嘛?”“妈,您不如把钱交给我,您老百年后事,儿子给您操持。”
   丁老太太今年九十岁了,身体还不错,扶着助力器或是有人搀扶着,可以自己行走。但是毕竟年龄大了,有些糊涂。这很正常,人们不是说“小糊涂”“老糊涂”嘛,小糊涂是心智不全,老糊涂是神志不清。如果丁老太太在五六十岁时,小儿子说那些话,还不早大嘴巴子抽这丫的。可是,现在老太太没这两下子了,难以分辨是非真假。
   丁老太太的记忆好像停在了以前。眼前的事记不住,但过去的事记得清清楚楚。有时候,为了逗她说说话,俺们都会问老太太“你大儿子干啥的?”“你大姑娘做啥工作?”老太太就会不住嘴地说,老大如何,老二如何,老三、老四小时候闹的笑话,说得清清亮亮。这时的老太太脸上有笑,眼里有光。
   有时候,俺真想跟她小儿子说,老太太百年之后,这钱不都是你们哥们姐们的嘛,商量着分配就是了,干嘛要这么贪。但俺不敢说,惹人家不高兴,到院长那里告一状,够俺受的。
   小儿子这点心事,李姐也看出来了,她悄声地给俺念了一首古诗。俺记不住原文了,大意是说用豆子秸烧火煮豆子,豆子在锅里哭,都是一条根上生出来的,干嘛要相互煎熬。
  
   七
   2025年8月13日,星期三,晴。
   老张头是今天午饭后走的。不对,是俺们吃完午饭后,他才走的,他已经好多天没吃饭了,靠营养液活着。不过,他走的时候,嘴没闲着。
   饭后,俺走进老张头的房间,听到他微弱的说话声。俺凑到他嘴边,听了两遍才听清楚,他说要吃火腿肠。几个护工都停了手里的活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这事可不能请示护士长或是大夫,他们从医学的角度一准不同意。可是,这可能是一个老人最后的愿望了。顾不得那么多了,俺跑到隔壁房间,偷偷拿了老李头的一根火腿肠,掰下一点点,放到老张头嘴里。他瘪着嘴慢慢蠕动着,说不上是吃,也说不上是品,但看样子好像很享受。
   老张头的嘴停止了蠕动,永远的。俺不知道他在生命最后一刻,味觉还能不能尝出肉味,但他没有遗憾了,他是含着肉走的。
   窗外传来一阵知了的叫声。小时候,俺娘说知了是在哀叹自己的命太短,来这世上四十多天就没动静了。仔细听听,确实是这样叫的:“命——命——命啊——”
   老张头的儿子赶来了,还穿着外卖工作服,后背都湿透了。没有悲伤,对于老张头和他的儿子来说,死亡就是一种解脱。甚至,连俺都觉得解脱了,长舒一口气。大概只有院长要算计下失去一个养员的经济损失。
   明天上班时,一定记着,到超市里买一根火腿肠,还给老李头。
  
   八
   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阴有小雨。
   今天,丁老太太的大儿子和两个女儿一起来养老院了。俺看他们的脸色,与今天的天气一样,阴有小雨。俺跟李姐嘀咕,看来小儿子得手了。李姐点头称是。
   丁老太太的房间里,并没有传出想象中的争吵声。但是,丁老太太的大儿子跟我这个楼长请假,说是中午拉老太太出去吃饭。九十岁的人了,经不起这般折腾,又能吃多少大鱼大肉?可俺也不好说什么,点头同意就是了。眼看着他们搀扶着丁老太太,一脸严肃地走了。李姐说,丁老太太这是赴“鸿门宴”。俺不懂,李姐解释道:“就是声讨老太太,追讨那一百万。”俺说,这饭吃得糟心。
   下午一点多,老太太回来了。三个子女还是一脸严肃,丁老太太则是一脸疲惫。把三个子女送上电梯,回来时隔着门,俺看见老太太肩膀一抽一动的,好像在哭。俺刚要进屋劝慰老太太几句,李姐走过来制止了俺。
   李姐说:“别去戳她心窝子了。”
   停顿了一会又说:“也许晚上,她一犯迷糊就忘了。”
   晚上,跟俺家老头说起这件事。俺说,现在人咋都这样了,老人活得好好的,不知道珍惜,却开始遗产争夺战了。他一口猪头肉,一口白酒,吃着喝着。憋了半天,才冒出一句话:“钱,就是王八蛋。”
   俺有些后悔,去年请姐妹们吃饭,不该炖一只甲鱼,要不哪来这么多骂人话。
  

共 46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以真实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主题,成为一篇兼具社会批判性与人文温度的作品,也是一篇聚焦老龄化与家庭伦理的优秀现实主义小说。小说通过养老院护工的日记视角,聚焦老年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家庭伦理困境,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亲情在金钱、利益面前的脆弱与异化。文中以赵老太因30万元遗产与女儿决裂、丁老太太被子女觊觎百万存款、老张头儿子因生计无法尽孝等故事,展现了养老机构中“垂老生命的孤独”与“亲情的功利化”,赞扬了护工群体对生命的尊重与朴素的人文关怀,最终引发对“金钱与情感价值”“养老与人性”的深层反思。小说采取在日记体叙事,真实细腻,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与代入感。以小见大,聚焦社会痛点,人物塑造立体,对比鲜明,善用细节传递情感,无需直白议论,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亲情的断裂与人性的微光。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浩渺若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10-13 11:00:40
  叙事形式独特,真实感强(,采用“护工日记”第一人称视角,语言口语化充满生活质感,日记体的日期、天气记录增强代入感,仿佛亲历养老院日常。人文关怀浓厚,基调克制,于朴素中见力量,避免刻意煽情。
浩渺若尘
回复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13 11:08:11
  前两天去养老院看母亲,护工跟我讲的三个故事。我觉得以“我”或是第三视角写都不好把握,就采取了日记体,这样比较地串联其三个故事。小说所记载的年月日全都是真实的。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10-13 11:01:46
  主题深刻,直击社会痛点,聚焦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困境、亲情异化与金钱对人性的侵蚀,通过赵老太、丁老太太、老张头等典型案例,以小见大揭示普遍的家庭伦理矛盾,引发共鸣。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13 11:09:13
  感谢若尘精彩点评。老年社会,许多问题都是考量我们整体的制度安排和人文温度。
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10-13 11:02:15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13 11:10:10
  谢谢社团鼓励和支持。
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13 11:06:13
  感谢浩渺若尘老师精彩编按,祝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