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猴王的踪迹(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猴王的踪迹(散文)


作者:风土人情 秀才,250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7发表时间:2025-10-13 11:08:16

东胜神洲,有一傲来国靠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每读到这画面感极强的文字,我的思绪便被拉向了大海,想象着自己已飞翔在大海的上空,去寻觅文字里的胜境。那傲来国、那个花果山,吴承恩用寥寥数语勾划出的神化世界不知打动了多少人心,又引来多少人对花果山的神往。
   儿时,我们总习惯于刨根问底,习惯于找到那些虚构事物在现实中的原型。当我第一次看到火柴盒上印着的花果山时,我的心里像是找到了答案一样的激动,我想这世上果真有花果山啊。那种花果山火柴是连云港生产的,花果山就在连云港,离我的老家很近。我们不但用着花果山火柴,还吃着那里的海鱼海虾海蟹,价格低廉的海带更是饭桌上的常物。记得每逢集日,父亲便常从集市上拎来一把海带。那种最廉价的海产,晒干后会挂着白霜似的盐花,散发着诱人的海腥味。
   因为花果山离我家不足二百里,我常把花果山当成是家乡的,在外闯荡时也成了我向外人炫耀的资本,而真实情况是我从没有到过花果山。原因是有朋友自花果山回来后,在他的嘴里花果山就是满山的石头,水帘洞就是个普通的溶洞,不看是遗憾,看了会后悔。我喜欢历史厚重感强的地方,对自然景观的兴趣不大,以致于我多次到连云港都会有意地忽略了花果山,甚至到了山脚下看着云雾环绕的山端耸入高空时,那如梦似幻的朦胧美感也没有激起我爬上山的愿望。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我才明白未见而判常会出错,仅凭别人的言论就认定花果山不值一看这显然是对它的不公。
   在熟悉的地方呆久了,就想把灵魂置放于新的环境中,到陌生的地方去获取新的灵感,而一旦到了外地又很快会想家,我们就是这么奇怪,说不清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今年的十一那天,浓雾笼罩着大地,我在心里犹豫了一番,还是奔向了花果山。景区的大门座落在山谷间,两边是连绵的高山,此刻蓝色的云雾正环绕在青山之间,朦胧的山端与天连在了一起,让人忍不住想爬上去一探究竟。司机说道,海边的水汽大,云雾是这里的特色,山上就时常被云雾环绕着。从大门到花果山还有几公里,若有充裕的时间,走着上山是最好的,可以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看着路旁的奇石怪树,幸运时还能釆摘到山里的野果。我们是坐车上山的,车在山路上拐来拐去,一路没停地把人送到山顶,途中那些树上挂着的红果一闪而过,让人充满了好奇。
   从车里下来后,便到了山顶的一个小广场,当地人叫它是玉女峰,这里不但是花果山的最高峰,也是这片群山的最高处。为了让游人能有直观的感受,景区还特意在广场的北侧耸立起一座玉女雕像。传说玉女是天宫中伺候玉帝的仙女,听了孙悟空夸耀自己的花果山是如何如何的山清水秀,她便私自跑到了花果山。能让仙女不惜犯错受罚而偷跑到花果山,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齐天大圣很会鼓动人。在玉女雕像的北侧有一条通往西边的山道,山道的四周全是云雾的世界,远处的林木山峦村庄正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如梦似幻。这让我想到了影视中那些仙境的镜头,而山下的人看着云雾中的我们,会不会误以为我们是置身于仙境中呢。
   在玉女峰的西南角有一石亭叫迎曙亭。迎接曙光,顾名思义这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石亭最早建于唐代,而后在明代清代以及近代又多次修缮过,由于长期被海雾海风及海雨的侵蚀石亭的表面已变成暗淡的褐色,毫无光鲜靓丽可言,手摸在石头上也是粗糙不平。亭门两侧有清代文人撰写的对联:曙色正平分,听万籁无声,已觉人来天上;楼光开四面,看一轮初上,始知身在日边。因为天色阴沉,身在日边的情景我们没有感受到,人来天上到是有很真切的体会。观曙亭的西侧有一巨石紧靠在悬崖边,石上的突起或斜或直地指向半空,让人想到了乱石穿空。爬上巨石,阵阵山风直面扑来,双手牢牢地攀扶着石块腿还是不停地瑟瑟发抖,好像一不留神就能被风吹到山下去。巨石周围有连绵的群山,群山上空青雾盘绕与蓝天混成了辨不清界线的整体。向下看,低处的山路如肠似带地嵌在山间,群山环绕的水库也缩成了一汪碧水,水上小舟似漂浮的落叶,被轻雾笼罩的水库如云蒸霞蔚般的瑶池仙境。绿水、青山、蓝天、云雾,眼前的情景让人内心澄明,心胸大开,有人甚至张开双臂想把眼前的一切拥入怀中。我想,人们不惜花费大把的时间不辞辛劳地来到陌生的地方,不就是为了找到内心的舒畅吗,美景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美好馈赠。
   在《西游记》里美猴王和它的猴子猴孙们住在水帘洞,水帘洞在这花果山的半山腰。在通往水帘洞的每一个路口,在那些道路转折处的观景平台,都有年轻人装扮的美猴王,他们不时地引逗着游人,或是给人们指路,不乏悟空的那般热情。下山的道路来回折返在山腰上,山路时而穿越密林,人便隐入了林中。时而又与树梢平齐,此时的双脚便像踩在树顶上。我还见到了一片褚桃,树上挂着红色的果子,引来野蜂嗡嗡地穿梭于其间,我想上山时在车里看到的红果就是它们吧。山上最多的是栗树,树下落满了刺球,栗果就藏在刺球里,好多游人在高兴地捡拾着刺球炸裂后滚出来的栗果。快接近水帘洞时,山林里的猴子也多了起来,有些胆大的猴子竟在十多米高的树上跳来跳去。人们把食物扔向猴子,它们扬手便接住了,动作快得令人咋舌。接到食物的猴子歪着脑袋三下二下就撕开了包装。最讨喜的还是小猴,那些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小巧玲珑,溜圆的眼里闪耀着亮光,胆子却小得步步离不开猴妈。
   和我猜想的一样,走过猴子生活的那片山林,便到了水帘洞。有流水不停地从洞口上方冲下,水流形成的瀑布如帘似地掩住了大半个洞口。本来洞口宽大得能容四人并排通过,但大家担心水帘会溅湿衣裳,还是紧靠在无水的一侧小心地步入洞内。在洞内向前走了几步,便有孙悟空的石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从石像的一旁经过,洞底斜着向下方延伸而去。我以为很快便能走到尽头,便向洞内的深处走去,谁知那洞越走越深,越走越长,中间还拐了几个大弯。偶有石柱将洞一分为二,从柱旁绕过去后顿觉豁然开朗。
   等走出洞口时,已来到水帘洞下方的山坡。穿过一道天然的石门后,便到了奇石的世界。那些散布在山坡上的巨石有的像唐僧,有的似玉兔望月,有的状如奔马,有的如雄狮,在一块巨石后还掩藏着山洞,当地人称为七十二洞天,洞内有各种各样的石雕神像。
   据当地史志记载,明代时花果山还是海中的小岛,四周被围困在海水中,水帘洞和七十二洞是由海水长期的浸泡侵蚀而成,这从山洞里的水痕上也可以看出。清康熙年间的那场大震后,山体崩裂留下了大量的巨石奇石,同时复杂的地块运动也让大部分山体奇迹般地露出水面。因此人们也称这里为地质公园。
   吴承恩曾到这里访亲探友,是不是这里的山水给了他傲来国花果山这些灵感。而我们若想从山里找到猴王的踪迹,那是误把故事当成了真。现实与想象的差距,这也是许多人从花果山归来后摇头失落的原因。生活中,我们常把猜想当成了现实,花果山里没有猴王的遗踪。

共 27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西游记》中的花果山为引,串联起作者对花果山从“神往”到“亲探”的心境变迁,满是对现实与想象的思考。儿时从火柴盒知其在连云港,却因他人评价多年未踏足;如今亲登此山,玉女峰的云雾仙境、迎曙亭的古朴对联、水帘洞的幽深奇特、山间野果与猕猴的鲜活,还有地质变迁的历史印记,都让花果山脱离了传说的虚幻,多了真实的烟火气与厚重感。作者也终于明白,人们失望多因将想象等同于现实,而花果山的美,恰在其云雾缭绕的朦胧、奇石怪树的生机,以及那份能让人“内心澄明”的自然馈赠,字里行间满是对这片山水的接纳与感悟。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10-13 11:08:58
  老师笔下的花果山好神奇!有传说有实景,还懂了想象与现实的不同。祝老师再探更多美景,多分享这般有趣游记!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10-13 11:09:29
  读这篇文章像跟着游了花果山!云雾、猕猴、水帘洞超吸引。愿老师往后旅途都有新发现,总能遇见打动人心的风景!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