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时光】盛世危言(赏析)

精品 【浪花·时光】盛世危言(赏析) ——读杜牧《泊秦淮》


作者:吴需荣 举人,4746.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发表时间:2025-10-13 11:46:59

谈到大唐后期的诗坛,不得不提小李杜,就是杜牧和李商隐。李商隐颇似杜甫,终身落魄,当然他生活比杜甫要好很多,不至穷困潦倒,靠人接济。而杜牧颇似李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生性也是狂放不羁,不过和李白游离官场之外不同,他在官场也是如鱼得水。总之,同样是相提并论,正如李白当时声名超出杜甫很多,杜牧的地位、生活也远盛李商隐。反映到诗歌上来说,杜牧的诗自带公子哥的贵气,而李商隐更平民化。
   杜牧,出身名门望族京兆杜氏,祖上有过杜审言这个宰相,他的祖父杜佑也是丞相,还是历史学家,写过《通典》。大概受其祖父影响,杜牧年少时就才华横溢,还熟读历史政治军事,写过著名政论文《阿房宫赋》,让举国上下都刮目相看。都说地位高遇到的自然都是好人,那个让李商隐吃尽苦头的牛僧孺,就对杜牧格外欣赏。据说杜牧在他手下做事,杜牧少年心性,每每放纵于烟花柳巷,牛僧孺从不指责,还暗地派人保护。等到杜牧要离开他时,他找杜牧谈心,劝他爱惜身体,收敛言行,杜牧当然否认,牛僧孺大笑,把他几年言行一一道出,杜牧惭愧不已,也感激涕零。还有,当时流行行卷,学子参加科举考试前往往要把自己的诗文向考官自荐,杜牧自己没去,却有人拿着他的《阿房宫赋》找到主考官,要求让他当状元。可惜当时状元榜眼探花都已定了他人,后来当杜牧拿了第五名。这说明当时的官场已经黑暗无比,也说明杜牧家族的政治势力和他的才华。有这样深厚的政治背景,又有着出众的文学和政治才华,他的生活确实一帆风顺。当然,他的放荡不羁不拘小节,也让他最终还是没有达到政治家的顶层,所以,他最终还是以诗人的身份列入史册。
   他的《泊秦淮》,既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又暗含他的政治理念,典型的杜牧风格。秦淮河是南京市一条著名的河流,据说是秦朝开凿,是为了把淮水引来,所以叫做秦淮河。秦淮河是金陵城自古以来的烟花繁盛之地,后来的秦淮八艳、《桃花扇》等风流故事,就是发生在此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一句是互文,月亮照在水面和水边的沙滩,整个世界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雾中。月亮本是明亮的,但水上的月亮却往往都是一层淡淡的烟雾,造成朦胧迷离的美感,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中也是描绘了这样的美丽。蒙曼老师认为,该句虽然是互文,但还是有讲究的,烟是水汽,和水一样,都是液态的,又是朦胧黑暗的,自然属阴;而月亮和沙都是固态的,又都是明亮的,自然属阳,整句诗还蕴含了明暗阴阳的对比。天地之间,都是朦胧的雾气,而月亮透过迷雾照射出的光亮,到达水面并反射出一片皎洁的浩渺,在雾气中时隐时现,何等梦幻的场景。第二句是承上启下,夜泊秦淮接上句,扣诗题,靠近酒家,为下句抒情说理作了铺垫。
   后面两句是最著名的。不是靠近酒家了吗,酒家自然传出喝酒唱歌享乐的声音,所以传出了《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商女就是歌女,这句貌似普通的实写,却因为这首歌,饱含了作者丰富的喟叹。《玉树后庭花》这首歌,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创,这位皇帝和同称为后主的李煜一样,同样文艺细胞泛滥,同样不善于治国,同样经历了丧国之痛。陈后主在国家危难的同时,还和美女们在继续自己的音乐创作,谱出了这首著名的歌曲。
   歌曲确实很好听,几百年后的秦淮河边还在传唱,而陈后主却成了荒淫误国的典型。也许是受李煜才华的影响,世人大多同情后主,我也认为,像陈叔宝李煜这种人,面对着兵临城下,他们又能奈何?抵抗不抵抗都改变不了大势,只是徒增鲜血而已,所以忧思无法派遣时,干脆像鸵鸟一样,什么都不顾不想,只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未尝不是一种生活之道、解脱之道。他们是被历史错放了地方,他们只是纯粹的文人,指望他们富国强兵逐鹿天下,正如指望一个娇滴滴的小姐去举鼎,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他们唱不唱后庭花,对国家大事并无影响,即便他们劬劳政务,还是改不了被灭国的命运。
   同是文人,杜牧不一样,他是懂政治的,他听到后庭花的音乐,就会想到陈叔宝的灭国,想到这是靡靡之音,想到我们应该强国富民,应该将自己的精力用于正途,所以感慨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确实不知道亡国恨,因为她们是工具人。她们唱歌,不是因为她们喜欢这首歌,而是观众喜欢这首歌。她们不需要了解歌的内容,她们是为了钱而不是艺术。观众喜欢高兴的歌,她们哪怕刚挨了打,还要笑嘻嘻乐呵呵的满脸堆笑;观众喜欢悲哀的歌,她们哪怕刚赢了很多钱,也要做出深情款款悲痛欲绝的样子。她们是演员,在舞台上是表演,自己的实际思想和唱出的内容无关。杜牧当然没有指责商女的意思,她们只是弱女子,即便她们英气勃发,也改变不了国家的命运。后蜀花蕊夫人面对国破家亡,痛斥那些男人“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没有人笑话她,因为那些男人平时享受着国家的福利,保家卫国当然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国破家亡之时,他们没人能担负起本该男子汉担负的职责,听任自己的妻子母亲女儿受尽凌辱,被痛斥是应该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那么应该知道亡国恨的是哪些人呢?当然是那些在秦楼楚馆醉生梦死的公子王孙们。他们享受着社会的优质资源,有钱有势,本应回报社会,却日日寻欢作乐不务正业,以奢靡为乐事,以荒淫为正业,将整个社会风气带坏。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可那些人偏偏要听这样的歌,他们还有什么做不出来?或者说,他们本应知道这是亡国之音却淡忘了,正如他们本应知道荒淫误国却这么干了,他们还会在意什么?杜牧自己在《阿房宫赋》里曾经写过:“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很明显,从夜泊秦淮听到的《玉树后庭花》歌曲中,杜牧明显感到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悲哀。
   杜牧谙熟历史,谙熟政治,所以他的诗明显有历史沧桑感。秦淮河畔的繁华,歌楼酒肆的欢笑,本来是盛世繁荣的象征,普通人感受到的是富裕、幸福、享受,感受到的是人生最快乐的事,可他却想到了危险,发出了盛世危言。繁华盛世的寻欢作乐,究竟可不可取,他的观点是错是对,当然各有见解,但能够在一片祥和中保持清醒,在社会繁华中看到危险,那就是孟子所说的“法家拂士”,是世之良臣。其实,他本人年轻时也是热衷于寻欢作乐的,还留下了著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只能说他也曾荒唐过,现在应该也在反省自己了吧。
   历史的风尘早已过去,秦淮河水依旧在流淌,夫子庙的灯会依然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一幅繁荣昌盛的景象。我们拿着打工人的钱,自然操不了国家领导人的心,只会感谢这个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但是,我们还是要敬佩杜牧,国家有这样清醒的政治家,才能居安思危,长治久安。一首七绝,记秦淮河:水面千帆争舞棹,河边脂粉有余香。百年繁盛今犹在,靡靡之音看杜郎。
  

共 27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老师这篇赏析,开篇提到后唐时期的“小李杜”,拿他两和李白、杜甫作对比,然后笔锋一转重点放到杜牧身上,杜牧出身高贵,遍读群书,文学造诣高于政治才华,为后边赏析他的作品打下伏笔。《泊秦淮》这首大家都熟悉的作品,分析起来大家都能共情。第一前两句重点强调迷蒙梦幻的的场景,后两句表达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公子哥们沉迷于声色犬马,而不顾国家安危,歌女作为被消遣的对象“不知亡国恨”,上升到国家安危的高度,彰显了诗人政治在上的高瞻远瞩。文章结尾,自然而然把现在和古代做一个对比,升华主题的同时歌颂现代的太平盛世。好文推荐阅读共赏!浪花有你很精彩!【浪花诗语编辑:坝上萱草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3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坝上萱草花        2025-10-13 11:54:15
  吴老师佳作连连,赏析语言优美,见解独到,老师写作辛苦!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