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收获】雨中游大唐西市(散文)
今年国庆期间,古都西安连日阴雨。2025年10月7日,依然是秋雨绵绵。清晨吃过饭以后,我和爱人乘坐一辆出租车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大唐西市。
虽然细雨蒙蒙,但足以阻挡住很多外地和本地游人的出行。雨中的大唐西市虽然依旧端庄大气,但行人稀少。站在大门口,我对大唐西市充满了敬仰和倾慕。
在大唐西市的大门口,是一艘设计精致造型精美的巨大木质航船。在航船的船帮上,雕刻着“遣隋使号”几个大字。遣隋使是古代日本派遣的来到中国隋朝进行政治外交、经济交流、文化学习和贸易活动的团队,既象征着中国隋唐时代的高度发达与繁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互相学习交流的见证。由航船我想到了四海,由四海我想到了万邦,由万邦我想到了大唐盛世。那是一个多么开放包容、经济繁荣、万民乐业的时代啊!
从遣隋使号大船向里,才是大唐西市的大门,左右两边对称有两座巍然耸立的仿古牌楼,牌楼高处,分别是钟楼和鼓楼。虽然是仿古建筑,却古色古香,端庄大气,令人肃立敬仰。站在大门口,向里望去,就是大唐西市广场。广场中间是地下商场的楼梯,广场的正面有四个金色楷书大字“大唐西市”,非常醒目。穿越广场,继续向里望去,则是大唐西市的标志性建筑,中间高耸着一座庄严典雅而且雄伟巍峨的大唐西市建筑,两边有两座牌楼拱卫,恰如一位元首身旁跟随两位保镖,高大威严,气势恢宏,威震四方,金碧辉煌。这种设计,非常符合中国古典文化要素,既突出中心,又两边对称;既高大气派,又泰然稳重。在大唐西市古建筑群的广场左右两边,有两座巨大的骆驼雕塑,骆驼背上是几位丝绸之路上的胡人,正中间是一位丝路少女在舞蹈,优雅飘逸,非常具有丝路风情。
我们先从广场的右侧进入大唐西市。右侧除了仿古建筑之外,最大的亮点就是大唐西市博物馆。虽然建筑面积巨大,设计豪华,而且据介绍里面历史文物很多,但由于门票不菲,真正进去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们走过博物馆之后,登上二层,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里面五光十色地摆满了各种真假难辨的玉器和古玩。所有的商铺门前都有各种奇花异草以及芭蕉和竹子等绿色植物。走在这里,特别是看到各种拱门、月亮门以及各种南方植物,给人一种烟雨江南的感觉。我们一边走一边感叹,先后看了财神庙、佛堂、放生池,其他各种店铺大都是走马观花,来不及细看。虽然如此,我已经非常惊叹大唐西市的繁华了。据资料介绍,光是大唐西市一期投资就是100个亿。100个亿,那该是多少钱啊!我脑海里已经没有过多的词汇来形容大唐西市的今天,我当时只能用“豪华”二字来赞叹。
今昔对比,我感慨万千。在我心目中,唐朝是中国封建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和黄金时代。那时候的经济繁荣,农业稳定,文化包容,商业发达。唐朝初期创造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大唐西市的辉煌,始于隋代大兴城的“利人市”。公元582年,宇文恺规划都城时,将城市分为东西两市,东市主营国内贸易,西市则聚焦国际贸易,时称“金市”。到了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西市迎来鼎盛时期。城市商业逐渐繁荣,许多集市会按商品类型分区,东方多设粮蔬、木材摊位,西方多置金属、杂货商铺,繁华的大唐西市,占地约1600亩,设有“市门四开,廊舍周匝”,内部以“井”字形街道划分出九个区域,商铺林立、货栈密布,仅登记在册的商户就达数千家,每日人流量超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丝绸、珠宝、玉器、食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些商品曾经创造了“东长安、西罗马”的辉煌盛誉。由于隋唐时期设立的东市和西市,也形成了“买东西不买南北”的民间俗语典故。“买东西不买南北”这一俗语,看似寻常却暗藏古人的智慧,其根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古人将天地万物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并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相对应: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属土。在商品贸易尚未发达的古代,人们日常采购的物品多为实用之物。属木的东方盛产粮食、果蔬、木材等物产,属金的西方则多有金属器具、珍宝等可携带的货物,这些“木”“金”属性的商品不仅便于储存运输,还能通过篮子、布袋等容器装载,是集市中最常见的交易品类。而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火”与“水”皆为无形之物,既无法用常规容器盛放,也难以作为稳定的商品流通。火易熄灭且危险,水易泼洒且易得,古人自然不会将其作为主要采购对象。人们日常购物需往返于东西两区,久而久之便形成“买东西”的说法。
走进大唐西市,恍然之间,我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我仿佛走在隋唐时期的街道上,听着当年贸易的吆喝声,内心满怀喜悦。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精美豪华气派,也感受到了隋唐时期的胸怀与情怀。我见到了各种玉器和石器,也看到了各种珠宝,我看到了门牌匾额上龙飞凤舞的书法,也见到了当年佛教的兴盛。在金碧辉煌的财神庙大殿,我看到殿内供奉的形象逼真全身包金的财神,在香火旺盛的烟雾里面带微笑,满心慈悲。在巨大的佛堂里,我看到了圣洁的佛像威仪万方。在放生池里,有几百条红色和黄色的金鱼在自由游泳,而池中的荷花依然鲜艳地绽放。细雨下着,花儿开着,鱼儿游着,因为游人不多,倒更显得幽静圣洁而富有诗情画意。
我们没有按照示意图的路线全部按部就班地游览,而是从佛堂和放生池穿过,直接登上了另一处建筑群的丝绸之路风情街。各种丝绸之路上的异域风味小吃虽然十分诱人,我却更喜欢那种具有异域风情的人物、雕塑和隋唐时期的壁画。我们一边谈论着当年的开放包容一边观赏着风情街上的各种建筑。无论是希腊风格还是波斯风格,无论是西域情调还是东方神韵,在这里都非常精致地有所展示。这里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且是世界各地客商和团队的贸易集散地。我感受着丝绸之路风情街的繁华与魅力,心中对隋唐时期更加神往。在风情街上,中式楼阁飞檐翘角,青瓦上雕着葡萄纹与骆驼衔枝的图案,那是唐代丝路贸易的印记;转角处突然出现圆顶拱门的波斯商铺,蓝绿釉面瓷砖拼出繁复的几何花纹,门楣上悬挂的铜铃随风轻响,恍惚间竟有置身德黑兰大巴扎的错觉。再往前走,希腊式的白色廊柱撑起半圆穹顶,廊下陈列着鎏金的橄榄油罐,与隔壁售卖敦煌壁画复刻品的小店仅一步之遥,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在此达成奇妙的和谐。走到街尾时,我看见一座小小的丝路博物馆,橱窗里陈列着从西安到伊斯坦布尔的古地图,玻璃展柜里放着唐代的骆驼俑、波斯的银币、罗马的玻璃器皿。这些跨越千年的文物静静陈列,却比任何语言都更生动地诉说着丝路的故事——那不是一条孤独的商道,而是一条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让丝绸与香料相遇,让音乐与舞蹈交融,让不同肤色的人们在此相知相亲。在风情街中间,有一座宝塔,非常独特,金光闪闪,令人流连。风情街的尽头墙壁上是唐代仕女图,优雅美丽,让人欣喜。风情街上除了各种人物雕塑之外,还有一处雕塑,是一个巨大的开元通宝雕塑,真正的金碧辉煌,地下堆积着无数铜钱。走到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金钱再多只是一个数字,只有国富民强,百姓生活平安,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出了丝绸之路风情街,在地面上看到一幅大理石砌成的唐代长安城示意图,上面清楚地标识着唐代长安的各个街道名称和108条坊的位置。从示意图就可以看出当年长安的辉煌与大气。
接着,我们从大唐西市的广场左侧进入地下室去游览这里的古玩市场。古玩市场里的商家有上千家之多,到处摆满了玉器、古玩、青铜器、石器等各种金属玛瑙手串手镯,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不知道向哪个种类观看。由于是阴雨天气,游人不多,买家很少。我们两个一边走一边看,我非常畏惧商家的过于热情,好像不买点什么就有几分过意不去,对不起商家那份盛情似的,最后我在一位来自蓝田的女商家那里买了三块比较便宜的蓝田玉石头,石头看上去很精美圆润。我是外行,却内心喜欢。后来看了几款仿古玉玺,又看了几件大型摆件以及瓷瓶,由于价格原因,我也不舍得买。当我们还恋恋不舍古玩市场,准备去找那些零售地摊的时候,儿子打来电话,说要请我们吃一顿羊肉泡馍,并已经开车来到了大唐西市市场的大门口。于是我和爱人怀着意犹未尽的心理,走出了古玩市场。
大唐西市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隋唐时期繁荣的见证。我虽然是走马观花一般在雨中游览了大唐西市的一部分,但我对大唐西市充满了向往深情,我深知,大唐西市的历史、经济、文化内涵无限深厚。以后如果有时间有机会,我希望在晴朗的日子里,再来细细深度游览大唐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