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晓荷】久违的阳光明媚(散文)
昨晚临睡前,窗外的雨,依旧不紧不慢地下着。据气象部门报道,这场全国性持续降雨,已达同期1951年以来平均降雨量最大值。
从九月底至今,阴雨连绵已持续半月有余。这场持续性降雨对城市居民,除出行不方便,蔬菜价格些许上涨,其他并不会有太大影响。该上班上班,该挣钱挣钱。
但这场连绵不绝的秋雨对大部分农村地区影响可谓巨大。以往十月份正处玉米收获季节,农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今年,这场雨下在了秋收时节。耕地较少的村民抢在了雨前,把玉米棒入了仓。耕地较多或麦后种植晚的村民,就没这么幸运了。成熟的玉米棒被滞留在田地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降雨不仅让田间道路泥泞不堪,无法正常通行。田间地头更是存了不少水,导致玉米无法收割,迫使农人愁容满面,怨声不断。
“这雨下的真烦人,没完没了,棒子在棵上都长芽了。唉,啥时候是个头?”
“棒子秸不倒还好些,倒了可真麻烦了,这季又指望不上了。”
“唉……”你一言我一语,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埋怨无用,无非是过过嘴瘾,缓解下心情,彼此聊以慰藉吧。
地里没收回的玉米让人犯愁,收回家入仓的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着急收,大多玉米都熟得不好,水分极高。本想能晾晒一下,无奈赶上雨天,只能匆忙入仓。
空气潮湿加之玉米棒呼吸散发热量,从湿度到温度促使玉米棒出现发霉,长芽。很多村民为降低损失,趁雨暂时停歇的空炉里,专门买来大风扇对着玉米笼吹风。虽收效甚微,但总比不做好些。
天气预报更新,报道这场雨会在十三号停,天气多云转晴。这个消息无疑给农人们带来了希望。人们都期盼着阔别已久的阳光明媚,期盼着久违的晴空万里。
一觉醒来,窗外静悄悄的,雨滴没像往常一样,敲打我的窗。如天气预报说,这场让农人们有些头疼的秋雨,终于在十三号一早心有不甘地离开了。
送孩子上学路上,透过车窗,雨后初晴,由于时间尚早,天空并未向往常那样无尽湛蓝,而有些浅灰色夹杂其间,像是不舍离去的阴霾。湛蓝处的云朵散碎,闲逸,像是大片的菅芒花,荡漾于碧空。
许久未见的晴日,总让人内心萌生喜悦。我停下车,拿出手机,把久违的碧空闲云,旭日东升的场景,定格在镜头。
耕地残留的雨水,映出太阳的影子,在潮湿的空气里,朦朦胧胧,倍感诗意。
一大早,村子就忙碌起来,村民们忙着给玉米笼子掀起雨布,让憋屈半月有余的玉米重见天日,接受来自阳光的照射,以杀死玉米棒表面的霉菌。
我去送孩子上学,妻子留下来帮母亲掀雨布。妻子回来说:“唉,咱家棒子上面一层也发霉了,黑乎乎的,晒晒再说吧,不知道中间怎么样?”
整个下雨期间,我多次去试过玉米笼里的温度。由于我家耕地较少,玉米笼并没设计太大,太高,所以温度并不高。相比其他村民家要好很多,即便这样,还是出现了发霉状况。可想而知,那些又高又宽的玉米笼,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上午时候,太阳高照,温度上升不少。镇上路边,很多村民把玉米重新摊开晾晒。走近看,玉米棒上满是霉菌,外围的玉米棒上竟长满了玉米芽。村民没有太多抱怨,只是不停的翻动着玉米棒。
门店邻居,今天开门较晚。
“今天来的晚呀!”我打招呼道。
“哎呀!把家里棒子弄了弄,上面满是霉菌,中间还没看,早知道收了就该卖,留下来费时费力也多卖不了钱了。”
几千年来,农人都是靠天吃饭,赶上年月好,能有一个好收成,也算对得起起早贪黑的辛苦。赶上年月差,辛苦一大年,最后落个白忙活。
坐在店门口,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甚是舒坦,和昨天的寒冷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妻子忙里偷闲把该洗的衣物,被褥,清洗一番。把屋里窗户房门全部打开,等阳光走进来,赶走连绵多日的潮湿与阴霾。
街上的车辆多起来,流动的人也多起来,鸟儿们在电线和树枝之间跳跃腾挪,邻居家的比熊犬脱掉雨衣比往日兴奋不少。世界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好像一切都“活”了过来,世间万物都在拥抱久违的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