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春秋】接春

编辑推荐 【春秋】接春


作者:寸心知 白丁,29.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发表时间:2025-10-13 19:01:35


   在福源,立春是一年四季中最受欢迎的节气,一定要非常隆重且很有仪式感迎接的。受此感染,有一年,牯子兴之所至,泼墨挥毫,一挥而就,曾写下《立春》这首难登大雅之堂的自由诗:
  
   像陷入热恋的青年,
   在失望中苦苦地等待;
   像情窦初开的少年,
   在懵懂中热切地期盼;
   熬着凄风苦雨,寒冬腊月,
   却不是盼着过年。
  
   她像一个羞涩的少女,
   袅袅婷婷,犹抱琵琶;
   她像一个稚嫩的孩童,
   欲语还休,羞羞答答,
   她走走停停,终于来啦!
  
   她悄悄地融化着冰雪,
   她慢慢地酝酿出嫩芽,
   她偷偷地铺陈出绿色,
   她还会催开灿烂的鲜花。
  
   不要问我她是谁,
   不要管她在干嘛;
   每年今天如约而至,
   送走了寒冬,消融了冰雪,
   处处满绿意,人人乐哈哈,
   知道了吧?春姑娘就是她!
  
   字里行间,春天简直成了牯子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什么时候她才会姗姗来迟呢?
   在大自然中,立春这个节气还没到,却“小荷才露尖尖角”——已经初露端倪。
  
   你看,白云山的云彩越来越绚丽多姿了。
   山上的树木密密麻麻,郁郁葱葱,满眼都是迷人的绿色。
   牯子觉得,南方的山就是比北方有生气——北方的山,一到冬天,很快褪去了满目葱茏,脱下了之前多彩的服装,现出疏落的铜枝铁干,傲然挺立,没有了绿叶红花,充满肃杀萧瑟之气。它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肃穆地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来临。
   白云山却是另一副模样。春天会在寒冬悄然隐退之际,默默地潜入。它不事张扬,觉得本应如此,没什么好大吹大擂的。可是福林人不这样想,因为自古以来祖祖辈辈都非常重视立春这个节气的报信者,要热情地迎接她。就是在县城也是如此。
   牯子刚调回L县时,部里安排他到计生委去参加当年工作计划会。他怯生生地来到了开会的地方——濒临瓦砾江的一栋办公大楼“临江阁”,不无紧张地坐在中心位置的主席台。与会者了解到这位宣传部的“领导”是本县人,还是从夏州大学引进的人才,内心肃然起敬,颇有点奉若神明的味道。这让牯子更加紧张,如坐针毡。那时候,计生委还是属于宣传战线,归宣传部管辖。牯子只好暗示自己:镇定镇定!他示意大家继续发言,不用拘束。于是,会议照常进行。而且发言的一个接着一个,大有争先恐后的势头。牯子一边听着,一边想着最后要说的话。他知道,自己以前就是讲课,没有在会议上作过指示,两者是有区别的。今天代表部里来参会,说点什么呢?
   正思索间,猛然觉得会风一变,人们刹那间有些坐不住了,私下里开始议论纷纷,接着耳边传来了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大家更分神了,牯子诧异,转头问计生委余主任怎么回事?余主任笑着说:“您知道吧,立春时刻要到了,大家都想着回家接春呢。”哦,是这样,看来牯子对本县的乡土风俗还是不太了解,以为只有乡下才接春,不知道县城有过之而无不及。“那行吧,暂时休会,大家回家接春吧。”牯子说。
   人们高兴了,纷纷鼓掌。然后一个个跑回家去,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一串长长的鞭炮。霎时,满城炮声阵阵,硝烟弥漫,空气中洋溢着刺鼻的味道,街上人一个个喜笑颜开,庆幸及时把“春”接进了自己家里。三三两两的流浪狗却吓蒙了,狼奔豕突,正所谓“惶惶如丧家之犬”,四散逃亡。这一次让牯子见识了县人对春天的欢迎和庆贺之虔诚。从此便入乡随俗,加入了L县接春的大军。
   而在福林乡下,接春的程序是古朴而庄重的。立春那天,牯子会在父母的提醒下走程序。刚立春,气候其实还是寒冷的。但不管如何冷,哪怕是冰天雪地,每家每户也有人外出,砍回一把腊树枝条或者竹枝,反正要绿意满满、充盈生机的植物,虔诚地供奉在家神前的香炉里。牯子自觉地去了后山小水坡,砍来腊树枝条,在香炉里稳稳插好。柳春立马端来早就加热好的三牲盘:一碗扣肉、一条整鱼、一块豆腐外加一杯白酒,牯子接过来,恭恭敬敬放在香炉前的案板上,然后点燃香烛,焚烧纸钱,说几句希望今年风调雨顺、家道兴隆的吉利话,那边哥哥铁平已把那一大饼火红的鞭炮解开铺好了,至少有10米长吧,即刻把引线点燃,捂着耳朵跑开,祖祧里马上噼里啪啦、烟雾缭绕,好不热闹!父母亲则远远地站着,看着,满脸欣慰,又迎来了一个安居乐业的好年成!
   牯子母亲闻大娘常说:“老话说得好啊,‘春来三日,水暖三分;春来一七,水里渥(烫)人’,立春了就好了,就‘活命’了!”牯子知道一七就是七天,那话是夸张的说法。所谓“活命”,是福林俗话,就是有盼头、有望头了的意思。虽然夸张,但水温确实一天天慢慢高起来了。比起冬天层层包裹得跟粽子一样臃肿,手脚不好伸展,人也真的“松活”了许多。
  
   可是,春天真来了,她又在哪里呢?
   有答案!有一首歌唱道: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
   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朋友,你觉得春天是不是这样的?要不要满怀热情地迎接她呢?
   反正牯子觉得是,要,而且毫无疑义!

共 19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民间风俗,虽然各地不尽相同,但意义都是八九不离十。这篇文章说的是“牯子接春”。还有美丽的诗歌,这就是当地的风俗。一年四季春为首,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的期盼也燃烧起来,因此进行隆重的“接春”活动。文章意义新颖,说出了广大人民对于美好未来的期盼,谢谢作者。【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