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牛眼与鹅眼(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牛眼与鹅眼(随笔)


作者:陈其祥 举人,3022.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发表时间:2025-10-13 20:33:50
摘要:独创首发

牛眼与鹅眼
  
   七岁那年,我跟随父亲去乡下的四叔家作客,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牛和鹅。
   那是在一块绿草如茵的草地上,一个牧童正在那儿放牛。那牛长得膘肥体壮,头上一对犄角又弯又长,甚是威武。我既好奇又害怕,远远地站着,不敢近前。牧童哥哥笑着对我说:“别怕!这牛可温顺呢,从不伤人。”在他的鼓励下,我才一步一步地走近那牛,并且还大着胆子伸手去摸了它一下。那牛回头看了我一眼,接着又低下头去吃它的青草,果然十分温顺。
   我还在那块草地上看见了一群白鹅,大约有十多只,也在那儿悠闲地吃草。如茵的绿草衬着它们的洁白的身影,是那么美丽可爱。我不觉高兴地吟唱着那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歌,向它们飞跑过去。但还没等我跑近,它们就“哦哦”叫着,张翅伸颈地冲过来,向我发起了进攻,吓得我转身就逃。
   四叔得知我的这一遭遇后,笑着说:“你别看牛那么高大,它眼睛里看到的人却比它更高大,所以它在人的面前服服帖帖,任人奴役。那鹅虽然很小,但它眼睛里看到的人却比它更小,所以它敢在人前作威,不自量力地向你发起进攻。”
   父亲点头说:“记住,以后可不要用牛眼看人,更不要用鹅眼看人!”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四叔也早已作古,但他说的这一段话却仍然铭记在我心里。
   “牛眼看人大,鹅眼看人小。”此话也许缺少科学依据,但它所蕴含的哲理却常常引我深思,引我联想起历史上的许多人和事。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世人多将晋将谢安背水一战,以八万军队战胜前秦符坚的九十万大军奉为典范;却很少去深究符坚战败之原因,引以为前车之鉴。史载符坚战前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遥望八公山上,以为草木皆兵,“怃然有惧色”。其实,战争的胜负这时就已判定。指挥官的心情必然会影响军心,因此当符坚下令军队略作后退,让晋军渡河决战时,士兵便以为前方战败,一退而不可收拾,风声鹤涙,溃不成军。这岂不是以“牛眼”看人“大”造成的失败?
   关云长是妇孺皆知的三国名将。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命关公驻守荆州;孙权拜“意思深长,而未有远名”的陸逊为将,代吕蒙守陸口,呈书备礼致关公求两家和好。关公颇不把陸逊放在眼里,见其书信言词极其卑谨,“仰面大笑”,遂不再有戒备江东之意,竟然撤了荆州的大半兵力赴樊城听调。他就这样中了陸逊之计,导致了后面的失荆州,走麦城,父子丧命的一系列结果。这也就是以“鹅眼”看人“小”造成的悲剧。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又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伐吴,东吴的满朝文武莫不“响震失色”。周瑜却力谏孙权说:曹操所带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所降刘表的军队也只有七八万,前者久已疲惫,后者心存狐疑,人数虽多,“甚未足畏”。但在具体战术上,他却十分重视曹操的水军主力,先设计离间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二水军将领,继派黄盖假降献计,将曹军的舰船用铁索串连在一起,为火烧赤壁,一战击败曹军作好了准备。这却是既以“鹅眼”又以“牛眼”观人察事所取得的辉煌胜利。
   凡此种种,可见以“牛眼”或“鹅眼”观人察事者,自古以来不乏其人。至于是否采用“牛眼”或“鹅眼”?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采用“牛眼”,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又采用“鹅眼”去观人察事?其中奥妙甚多,千变万化,不可一概而论,更不是我这篇短文能够一一叙述得清楚的。
   我又常想:战争之中如此,在和平建设的年代里呢?诸如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该如何去看待自己的对手;处于逆境之中,该如何去看待困难与挫折;乃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去接人待事,交朋接友等等,是否也是如此呢?
  
  

共 14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通过童年趣事引出深刻哲理,再用历史事例加以论证,最后联系现实生活,整体结构完整、寓意深远。作者以"牛眼看人大,鹅眼看人小"这一民间说法为核心,形象生动且富有哲理。从个人经历→历史事例→现实思考,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淝水之战、关羽失荆州、赤壁之战三个历史案例分别对应"牛眼""鹅眼"和"两者并用",论证充分。叙述流畅自然,避免了生硬的说教,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将"看人之法"扩展到竞争、逆境、人际交往等现代场景,具有现实意义。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10-13 20:54:31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