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时光】无可奈何的宫怨(赏析)

编辑推荐 【浪花·时光】无可奈何的宫怨(赏析) ——读杜荀鹤《春宫怨》


作者:吴需荣 举人,4746.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发表时间:2025-10-13 22:39:25

杜荀鹤,晚唐诗人。有人说他为杜牧出妾之子,就是被杜牧遗弃的小妾的儿子,不知道父亲是不是杜牧,反正即便是也不算京兆杜氏之后。所以他没有政治资源,又生逢晚唐乱世,一生潦倒,才名比不上杜牧,更不如那些盛唐大诗人。这首《春宫怨》就是他最出名的作品,被称为最好的宫怨诗。
   全文是:“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诗是从一个失宠的妃嫔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的怨叹,也写出了全天下不得意之人共同的心酸。诗一开头就独辟蹊径与众不同。婵娟,是美好,就是说自己长得很美。女人之美,正如男人之有才,是最不可多得的资源,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资源,而主人公却说被漂亮误导了,什么原因?结合宫怨诗的主题,可以想见,当年这位美女肯定是因为美丽被选入后宫,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冷落了,或者虽然漂亮但一直就没得到过宠幸。早,说明已经入宫很长时间了。女子入宫就如同男性进入官场一样,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事,但进入以后,郁郁不得志者大有人在,后悔的也不是一个两个,只是有勇气离开的不多。主人公被误导进了宫,现在的状态却是不想打扮了。女性打扮是正常情况,而不想打扮,则说明打扮了也没人看,不但没有爱人,甚至连正常社交都没有,就像整天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孩,每天就是起床睡觉从不见人,当然无心打扮了。这是第一个原因。还有个原因是因为懒。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越是忙的人越不知道休息,而太闲的人,反而什么都不想干,一幅懒洋洋的状态。诗中借助主人公的懒,实际上是说她的无聊孤单。李清照描述自己晚年孤苦时也曾说“日晚倦梳头”,和这个嫔妃的状态是一样的。
   颈联解释了不想打扮的原因。原来皇帝宠幸谁,不是看容貌,那我打扮了干什么。在古代,男性的才干和女性的美貌是最可贵的财富,所谓郎才女貌。后宫佳丽,自然是谁漂亮谁才应该受宠,可现在全变了。同样,官场中本应该也是谁有能力谁上,恐怕事实上也不是如此。皇帝宠爱谁是有个人喜好的,甚至还有运气成分,妃嫔中谁最漂亮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不定皇帝就不喜欢主人公这款,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同样,在官场中升迁,虽说从曹操开始就提出了“唯才是举”,事实上即便是他也没有完全做到,像夏侯惇,论军事能力在曹魏阵营里绝对排不上第一,但实际地位却是曹操手下武将第一人。乱世需要人才,曹操那么重视人才尚且如此,太平时代的普通君王,任人唯亲不唯贤更是常态。当然,作者在这里绝不是探讨不得宠的原因,而只是感慨,感慨社会的不公。我这么漂亮,却得不到宠幸,那我还要化妆吗?正如一个学子,十余年寒窗苦读,却发现考试录取时还比不上关系户,那么辛苦全是白费,还会认真读书吗?更可怕的是,如果不是看女子的美貌和男子的才华,那世间还有什么评价标准?就靠溜须拍马,逢迎上级?那是君子所不耻的,是美貌女子、有才男子所不耻的,是天下人所不耻的。可实际往往不这样做就得不到宠爱,得不到才华的发挥,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入宫确实是错误。劣币驱逐良币,此之谓也。
   颔联是最出名的一联,有人认为,在杜荀鹤所有的诗歌中,这一联是写得最好的。首先,这是写景。暖风吹来,鸟鸣声断断续续;太阳升起,鲜花影重重叠叠。这是一幅绝美的春景图,有动有静,有形有声,明丽轻快,紧扣了诗题。可是,在哀愁的人看来,越美丽的景色,越欢快的情景,却越让人感到难受,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其次,春光明媚的季节,正是万物萌动,情绪勃发的时节,所以人们会思春,都希望能在春天寻找到爱情,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是,主人公却心如枯槁,身在新春心在寒冬。是她愿意如此吗?当然不是,她当然也想自己的人生中有美丽的春天,有蓬勃的生机,有快乐的春意,但一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所以,春光越美越撩人,越显得主人公的凄凉孤漠。哀莫大于心死,在本该享受爱情的年龄,在本该享受温柔的季节,却连想法都没有,那就是心死的悲哀。还有,这一联映衬了上文。日高,说明时间已经不早,而第一句可以看出,主人公是刚刚起床,正准备梳妆。这就进一步说明主人公的无所事事,一个被抛弃的贵族怨妇形象跃然纸上。最后,暖风鸟声是听到的,日高花影是看到的,只能听到春光,而看到的却是影子,说明主人公没有进入到美好春光里,而是隔着帘幕或者其他什么物品欣赏,是隔靴搔痒。她不是囚犯,当然可以走入屋外,但作者是有意这样写的。春光如此美丽,她却只能在屋内欣赏,正说明一道桎梏正在封锁着她。屋子是有形的,皇妃的身份却是无形的枷锁。皇宫中的女子和普通女子的最大区别,是受的封锁更深,普通女子还可能有社交活动,宫中女子是不可能的,面对的只是寥寥几个宫女和太监。正是那道巍峨的宫墙,分割开了紫禁城和人间烟火,金碧辉煌的宏伟紫禁城,相伴的是人间富贵衣食无忧,也是孤单寂寞暗枪冷箭,而人间是辛苦,是奋斗,也是快乐。宫墙内皇妃众多,得到皇帝的宠幸是小概率的事,而一旦失去皇帝的宠幸,那无异于进入了无尽的孤独空间,只能默默羡慕宫墙外的春暖花开,体味自己漫漫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就是无穷的宫怨,也是这首诗歌的主题。
   最后一联,主人公在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自己和西施一样,当初每年都在越溪边采莲浣纱,后来也和西施一样入了宫。西施为越国成就了不朽伟业,但西施自己,有没有感到幸福?也许正是后人爱怜西施,才添加了她和爱人范蠡五湖隐居的桥段,但这不是史实。即便西施都如此值得同情,主人公当然更不可能幸福了。作者这里还有一层隐含的意义。人生更为无奈的是,那些越溪的女子们,可能都会梦想着进入皇宫,成为皇妃,像主人公一样,以此为最大的成就和满足,正如同天下所有的学子和青年才俊们,都渴望金榜题名,从此进入官场飞黄腾达。可是,皇宫和官场终究不是人的想象,越是美貌动人,越是才气纵横,可能越不会,也越不屑蝇营狗苟,也就越在尔虞我诈的皇宫和官场中边缘化,最终成为一名怨妇,或者一名牢骚客。墙内的人想出来,墙外的人想进去,这不就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围城吗?人生是多么的茫然,你以为的好去处,可能正是别人无法逃脱的牢笼;你感到难受的所在,可能是多少人趋之若鹜求之不得的冠冕。世间之事,孰优孰劣,恐怕只有自己的感受才是真实。如果再进一步思考,当儒家读书做官的康庄大道被理解为怨妇的制造途径时,不仅仅是作者了,可能全社会都会是一片迷茫。
   宫怨诗,原本是宫中女子发发闲情幽怨的作品,但杜荀鹤这首诗,先是从宫怨生发出青年才俊怀才不遇的感触,然后还能体会到世间熙熙,所求为何的千古之叹,更能感受到人生的茫然,称为第一宫怨诗名副其实。一首《忆江南》,述女子恨别之意:秋声厉,醉眼自迷离。竹马远行伤渺渺,青梅如草复何依?中夜起寒衣。
   (原创首发)  

共 27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这篇赏析以诗解情、以情观世,既读懂了杜荀鹤笔下的个体愁绪,更照见了一个时代的无奈,为理解其诗歌价值提供了清晰路径。赏析以杜荀鹤身世为引,精准拆解其经典诗作《春宫怨》的深层意蕴,尽显晚唐士人怀才不遇的时代愁绪。诗中以失宠妃嫔视角切入,“早被婵娟误”打破美貌即优势的常规认知,既写后宫女子入宫后的落寞,更暗喻士人入仕却不得志的困境,开篇便见巧思。赏析深入剖析诗中关键句:“承恩不在貌”直指后宫与官场的不公,“风暖鸟声碎”以乐景衬哀情,将主人公的孤寂具象化,尾联忆越溪采莲则道尽“围城”式人生迷茫,层层递进揭开“宫怨”背后的普世怅惘。同时提及的《忆江南》,以“秋声”“寒衣”等意象勾勒女子别恨,“中夜起寒衣”的细节直击人心,与《春宫怨》的幽怨形成呼应。好文推荐阅读共赏!浪花有你很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一季阑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10-13 22:43:06
  宫怨以秋景起笔,将女子的别恨与孤寂揉进字句间,短短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深夜怀人的凄清画面。感谢吴老师赐稿征文,期待吴老师更多精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