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韵】“电杆委”是怎样走上历史舞台的(随笔)

编辑推荐 【文韵】“电杆委”是怎样走上历史舞台的(随笔)


作者:明镜亦非台 进士,8398.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5发表时间:2025-10-16 10:18:26

这里曾经是一片“不荒也荒”的杂地,野草歪歪扭扭地恣意生长着,仅有的一点作物强挣着刚露一下脸,迅疾被“野蛮朋友”们遮蔽得严严实实,据说这叫感悟“原生态”。
   渐渐地,在“人定胜天”思想的指引下,人们筑坝灌溉,上肥沃土,野草渐次憔悴,终于一个趔趄,便奋力跃出,走所谓“荒芜升级化之路”去了。
   从此,绿意盈盈,风景这边也娇了。
   从荒凉到繁华,从贫瘠到肥沃,从杂乱到严整,它充分说明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难道这还有什么疑义么?
   某一天,生机勃勃的沃土里突然长出一根电线杆来。不,真要说起来,是种下一根电线杆。随即,屁股上挂满老虎钳、起子、扳手的技术员爬上去一阵捣鼓,一根线就被牢牢地固定住了,线的两端在微风中轻盈地摇曳。一根根电线杆,带着线的深情,延伸至山的尽头。晚上,盏盏电灯渐次亮起,给小山村平添了几分活力。“光明,这真是个好东西。”老辈人捻着胡须意味深长地说。
   几年后的又一天,沃土里再现一根电线杆。跨着硕大工具包的技术员们,先在电线杆上缠上一圈皮线,又捣鼓着装上一个小匣子。“这东西好哩,可以收很多台呢!”于是,室内天线被永久收起,成为一段“盲肠”。自装的室外三脚架天线,也没了用武之地。“有线电视、闭路电视,怎一个好字了得?”懂点传统文学的土文人笑着说。
   再几年,沃土里插上了一根电话线专用杆子,据说是“家家有电话普及工程”的需要。
   接着,有了宽带专用杆。
   再接着,农村用电线路改造,为提高电力承载要更换电缆,必须使用专用杆。
   又接着,电视信号传输升级,必须加设专用杆。
   通信要升级,必须专用杆。
   网络要换代,必须专用杆。
   ……
   “莫非进入电杆时代了么?”若干年前开拓“荒芜升级化之路”的野草,在折返这块土地时也不禁惊呼,并很有文化地吟咏:“电杆立,蚕食紧,翻天覆地间,换了人间!”
   “是否可以把废弃、淘汰的电线杆拔除呢?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空地啊!”终于有好事者按捺不住,向有关部门提出如斯建议。
   “拔除?谈何容易!你以为是吹灯草啊!首先,这笔费用谁出?你出么?当然不能,你是热心群众呀。那么我出?也不尽合理。不错,我是有关部门。但是,千万记住一个常识问题,有关部门不是我。这是非可逆性问题。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在你的眼中,不能仅仅把电线杆看作电线杆,它还是一种历史轨迹:记录曾经发生的,典藏曾经拥有的。含义丰富着哩,同志哥!”
   “那么,可否把各种各样的线高低有序地移到一根杆子上呢?这样,美观很多,经济很多啊!”一段时间后,又有热心人提出意见。
   “合并,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以谁为母杆?这既涉及到成本核算,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依靠谁、为了谁、谁寄居谁的认定问题,这又是情感问题。其中的林林总总,相当复杂,并不是你我所能想象的。就算母杆问题解决了,还有更为复杂的排序问题。电杆、电视杆、电话杆、电脑杆,谁在上谁在下,都要有个说法,都要有个出处。这就必须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考虑方方面面的感受。基于此,有大量的协调工作要做。这件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
   “我们是先行官,光明使者,照到哪里哪里亮得一塌糊涂。从历史上看,我们也是最先深入大山的。所以,排头、第一,非我们莫属。”
   “开玩笑,现在电视都成了第二社会,还有哪个能跟我们匹敌的。除了第一,一切免谈。现在这世道,也忒拎不清了。”
   “没有我,怎么传递信息?当然,用电脑也是可以的,可是那多不方便哇。一停电,乖乖,歇菜。不过好吧,第一不争就不争,可最后一个位置那是不行的。我不能没有原则到这种地步,相信你们也不会无耻到这种地步。”
   “谁说电脑无用,谁就睁眼说瞎话!关于排序,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我就不说什么了。”
   “你看,复杂吧!早就说了,协调很难的。”有关部门感慨如下。
   为解决沃土里电线杆林立的问题,终于有一天,《关于成立电线杆管理委员会的决定》隆重问世。据透露,委员会下设五科,分别为:电杆管理科、电视杆管理科、电话杆管理科、电脑杆管理科、机动杆管理科。
   又过了几天,再次下发《关于电线杆管理委员会下设科室地位平行的补充通知》,据说这有效缓解了历史遗留问题。
  
  

共 17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片地原本荒着,杂草比庄稼还凶,后来人们干劲十足,开荒施肥,愣是把荒地整成了肥田,绿油油的挺像回事。可好景不长,电线杆一根接一根“种”上了:先通电,再通电视信号,接着电话、宽带、电网改造……杆子越立越多,活像一片“电线杆林子”。大伙儿看不下去,建议清掉废杆或合并线路,结果被有关部门一顿怼:拔杆?谁出钱?合并?谁排第一?个个都摆资历、争地位,扯皮没完。最后咋解决?成立了“电线杆管委会”,下设一堆科室,再发个通知强调“大家平级”,看似解决了,其实啥也没变。整个一折腾版“发展后遗症”。文风新奇,暗合讽刺,推荐佳作!【文韵编辑:绿叶红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10-16 10:19:04
  电线杆的泛滥看似是技术迭代的见证,实则是缺乏长远规划的缩影。每项工程各自为政,缺乏统筹,最终陷入资源浪费与官僚扯皮。发展若只重短期效益,忽视整体协调,甚至以“历史轨迹”为借口拖延整改,反而会让进步变成负担。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1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10-17 21:52:58
  其实有点努力的味道的。
2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10-16 10:19:56
  这篇文章通过一片土地从荒芜到立起各种电线杆的变迁,讽刺了基础设施建设中缺乏长远规划、部门各自为政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官僚作风。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2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10-18 11:29:03
  感谢文友点评。
3 楼        文友:东辰        2025-10-17 13:24:11
  文章让老师你写活了!针砭之作。欣赏为你富有哲理文章大赞。谁不脑洞大开。
   再赞这:珠联璧合之按
回复3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10-17 21:53:51
  有感而发,继续努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