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故乡的灯光(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故乡的灯光(散文)


作者:周宜章 白丁,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发表时间:2025-10-16 15:31:39

【西风】故乡的灯光(散文)
   故乡的夜,曾是被煤油灯温柔点亮的。当暮色四合,夜幕初垂,家家户户的窗棂间便次第跃出点点光晕,如星子坠入凡尘,在广袤夜空的映衬下,泛着清幽而细微的光泽。那光芒,带着一种未经雕琢的纯粹与原始,静静流淌,温柔地洒满整个村庄,勾勒出夜的轮廓,也温暖了夜的寒凉。
   儿时的我,总爱在夜色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磕磕绊绊地穿梭于无边的幽暗。大地沉睡,乡村小道寂静无声,唯有自己的脚步声与喘息声在耳畔回响。对黑夜的天然恐惧,让我不由自主地频频回首,总疑心身后有人尾随。脑海中更是不受控制地编织着偶遇恶人、恶犬乃至鬼魅的惊悚幻象,盘算着种种自保之策……就在这心惊胆战之际,前方忽然亮起一盏灯,如流萤般翩然飞入心田,瞬间点燃了一股温暖全身的热爱与感激。于是,所有的惶恐与不安在那灯火中悄然冰释,狂跳的心也转瞬化为一湾澄澈的溪水,安宁而舒缓。我渐行渐远,那灯火却执着地穿透黑暗,默默为我送行,给予我慰藉与暖意。即便光芒已然疏落,却依旧明灭变幻,风情万种,宛如亲人投来的多情眼眸,在暗夜中传递着无声的鼓励与安慰,让我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月亮,无疑是乡村夜空最璀璨的一盏明灯。每逢皓月当空,村庄便化作一座天然的欢乐剧场,而那轮皎洁的明月,便是拉开这场盛宴帷幕的使者。“捉迷藏喽!”,一声呼喊划破夜空,孩子们便会立刻丢下碗筷,雀跃着奔出家门,三五成群,或藏匿于草垛之后,或潜伏在大树之侧,呼朋引伴,嬉笑打闹,不亦乐乎。大人们则索性熄灭了屋内的灯火,或取出古旧的二胡,在月下浅吟低唱,打发着闲适的时光;或三五成群,聚在月光下,抽着旱烟,说着家长里短,聊着田间地头的收成,眉眼间飞扬的是一天劳作后难得的轻松与惬意,那该是他们一天中最休闲、最温馨的辰光了。
   我的父亲,一生与农耕为伴,他便如那不知疲倦的萤火虫,犁田、插秧、割稻,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土地,也充填着我们这些孩子快速蠕动的胃。母亲则如一只永不停歇的蜂鸟,寻寻觅觅,育子、洗衣、种菜,用无微不至的母爱,温暖着每一个可能袭来的冷冽寒冬。晚饭后,昏黄的灯影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或火炉边,共享这份简单而纯粹的温馨。父亲会绘声绘色地讲述《杨家将》、《岳家军》那些惊心动魄的古老故事,或是郑重其事地叙说家族迁徙、绵延、发展的辉煌历史。母亲呢,则偏爱“割股奉亲”、“卧冰求鲤”之类的孝亲传说,她的讲述总能引人入胜。即便在清贫的岁月里,这份围炉夜话的天伦之乐,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温馨而安怡。夜半梦醒,常能看见父母在灯下忙碌的身影。柔和的灯影下,母亲摇着那辆吱呀作响的旧纺车,将寻常的日子一丝丝、一缕缕地抽成线,再结成梭形的线锭,织成希望的五色云锦;父亲或扎着扫把,或编织着竹篾,用粗糙的大手创造着生活的所需。他们用日渐消瘦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也铸就了我们向往远方渴望飞翔的灵魂。
   冰心先生笔下的“小桔灯”,真实且唯美,那朦胧的桔红光晕不仅照亮了作家脚下的路,也温暖了我童年与少年时代的许多梦境。在我的记忆里,除夕之夜,也有无数盏朦胧的灯火在眼前摇曳。一群孩子提着竹木编制的或圆、或方、或大、或小的各式灯笼,穿梭于村落之间,互相分享着年节的喜悦。我手中那盏,是父亲亲手扎制的竹篾灯笼,骨架精巧,糊上鲜艳的红纸。我提着它,如快乐的小鸟般蹦蹦跳跳,与小伙伴们在五彩缤纷的焰火中畅享新年的快乐。煤油灯的火苗在灯笼里欢快地舞动,将小灯笼映照得格外耀眼,也照亮了属于我的世界,我小小的空间。父亲在一旁含笑提醒:“慢点跑,小心摔倒!”话音未落,我脚下一滑,一个趔趄,灯笼脱手飞出。顿时,灯油泼洒,火星四溅,灯笼瞬间燃起。父亲见状,风驰电掣般奔到我身边,一把将我搂入怀中。我像受惊的小鹿,依偎在父亲温暖的怀里,泪水涟涟。父亲心疼地看着在火光中渐渐化为灰烬的灯笼,惋惜之情爬满了他那布满沧桑皱纹的脸庞。我悻悻地睡了,结果早上醒来,父亲用布满血丝却笑眯眯的双眼,慈爱地看着我,在他疲倦的身后,一盏崭新的灯笼高挂在我的床头。
   上学后,我便常常就着那如豆的灯火复习功课。在摇曳的光影中,我吟咏屈原的《离骚》,感受着“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懵懂地触摸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试图理解时空的奥秘;沉醉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惊叹于宇宙的秩序;透过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窥见物质世界的构成;了解英国物理学家发现的《丁达尔现象》,好奇于光的轨迹;也会发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旷世感言,体悟时光的流逝。在静谧的灯火下,母亲总是微笑着陪在我身边,眼中满是希冀与温柔。她或戴着顶针缝补衣物,或纳着鞋底,一针针、一线线,将对孩子们无尽的关爱、温暖与期盼,悉数纳进厚厚的鞋底和温暖的夹袄里。她不时会用绣花针将灯芯轻轻挑上几挑,努力让火苗再旺一点,再亮一些。那跳动的灯火,便带着母亲的慈爱,带着家的温暖,柔柔地投射在我身上,也在我心里悄然滋生蔓延,长成一片温柔与幸福的森林……
   乡村的那一盏盏灯光,虽不及城市霓虹那般明亮,却有着一种直抵人心的醉人暖意。它们照亮了一个个窗明几净的窗口,也照亮了窗口后一张张或温馨、或疲惫、或幸福的稚嫩脸庞。大人们借着那灯光,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朴实的智慧,硬是将艰难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越过越红火;年轻人则借着那灯火的指引,苦读不辍,圆了一个又一个金榜题名的大学梦,从此脱胎换骨,在城市里扎根生长。那年月,我如此,邻家的孩子如此,故乡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家庭,皆是如此。
   终于,在那个蝉鸣蛙噪的夏天,我告别了挚爱的亲人和亲密的朋友,也告别了故乡那一盏盏熟悉的灯光。我走过村口那棵老槐树,跨过那条伴我成长的白石河,毅然走入了远方那片灯火通明的城市。城市,是另一个世界,处处充盈着忙碌的身影和嘈杂的声响,即便是夜晚的灯光,也显得那般凌乱而缺乏安宁。于是,故乡那静谧的夜,那朦胧而温暖的灯光,便常常不请自来,款款步入我的梦中。它们乖得像是刚找到母亲的孩子,在我温暖的怀里安然酣睡,我也因这份慰藉而沉沉睡去。梦醒之后,那份浓浓的乡愁与眷恋,便化作了提笔成文的冲动。
   如今,每当夜深人静,城市的喧嚣渐歇,我依然会想起故乡的灯光。它们是那样的朴素,却又那样的明亮;它们是那样的微弱,却又那样的温暖。它们照亮了我的童年,温暖了我的记忆,也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那灯火,早已超越了其物理属性,成为镌刻在我生命里的一种象征,一种牵挂,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也懂得了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乡一盏灯的真正含义。
  

共 26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此文中,作者将全部笔墨聚焦于故乡的灯光。以灯光为媒,回顾了儿时捉迷蒧的快乐、提着灯笼走街窜巷的温馨;以灯光为媒,刻划了父母亲勤劳、善良、滋爱、智慧的形象;以灯光为媒,重温了少时灯下刻苦求学的情景;以灯光为媒,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与眷恋之情。故乡的灯光,已经镌刻在作者生命里的每一程。在此文中,故乡的灯光既是结构文章的线索,又是抒发感情的意象。佳作,倾情推荐赏阅。【编辑:四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衢四海        2025-10-16 15:42:00
  此文以故乡的灯光作为意象展开写作,很好。感谢投稿,精彩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周宜章        2025-10-17 17:23:01
  谢衢总编精彩编按!遥握,敬茶!
2 楼        文友:啸竹        2025-10-17 11:34:39
  故乡的灯光,充满着温馨和关怀、充满着憧憬和希望,每一缕灯光,都印着我们不可抹灭的印记,每一缕灯光都充满着亲情与眷恋。从作者笔下这温馨的灯光里,我倒是恍恍惚惚中看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于她,我们算是很幸福的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埋怨?还有什么底气说迷茫?好好活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心中有希望,星星之火,必定燎原!问好宜章兄,敬茶了。
( (
回复2 楼        文友:周宜章        2025-10-17 17:25:48
  谢社长雅评!遥握,问好,敬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