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见证奇观 挑战自我(散文) ——五彩洋山河游记
一生爱游山玩水,亲近大自然,尤爱游走于纯天然的未曾被雕琢过的山水间。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乃一愚钝的山里娃,没有那么多的仁与智,唯有与大自然的不了情,踩着大自然的坡坡坎坎,喝着大自然沟沟壑壑的山泉水长大,大自然的山水养育了我。
又是一年国庆中秋长假,天空阴沉着脸,太阳躲在乌云背面和大地捉迷藏,偶尔露出笑脸看看它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和人间子民。气温不冷不热,仿佛也在顺应着党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天爷这样的眷顾,不出门看看也仿佛是对上苍的不恭。
不知怎的,自从迷上钓鱼后,常常是出没于明山秀水间,沐着日光浴,呼吸着清新空气,面对着清澈明净的江河,心无杂念,完全沉浸在山水间,后就再也很少游历于名山秀水了。再则国庆中秋长假,景区人满为患,出门车挨车,人挤人,有些时候那还真是花钱买罪受。本也没有打算出外游玩的我在孩子舅舅舅妈和妻子的再三劝说下,且又是去他们去了还想去的“五彩洋山河景区”,我决定去走走,玩玩,一为开阔一下眼界和胸襟,二来可以释放一下久已沉闷压抑的心情。
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载着我们对“洋山河”的好奇和向往,在山巅和谷底间蜿蜒盘旋。好不容易走出沿河地界,驶入德江地盘,眼前仿佛一亮,公路倏然间变得宽阔,心情开始舒缓轻松起来,汽车仿佛也变得轻松了许多,喘息声终是平息了下来。
五彩洋山河,我来了!
怎么也没想到,出门从来不敢示人的教师“头衔”在这里却得到了意外的照顾。直接省却二十元大洋,感谢大贵州,把尊师重教真正落实到了行动上。一群外国朋友也来了,披着头巾的不知是不是阿拉伯姑娘,但那几个黑人小伙和姑娘,一定是正宗的非洲土著,因为他们黑得是那么纯粹,黑得是那么健康,黑得是那么得可爱,也至于站在玻璃栈道边上那一刻,我真想过去和她们搭搭话,拍拍照。只可惜我文化水平有限,怕语言不通,被妻子给阻止了。
洋山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曾经的高山被流水和时间硬生生的凿出了一道深沟峡谷,两岸斧劈悬崖,一条溪流如长龙在谷底蜿蜒盘旋,最后伏入漆黑的藏龙洞中。没考证过是何年何月何日何人曾冒着掉入万丈深渊的代价,在悬崖半山腰探的一洞——傩仙洞。走近洞口,寒气逼人,瞬间冷出满身鸡皮疙瘩。沿着水泥石阶进入洞中,寒气不减,湿气很重,木栈道上湿漉漉的,拌着游人鞋底上的灰尘泥土,湿滑难行。洞顶悬挂着石钟乳、石笋,地上随处可见海螺形石柱,石壁上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彩带,那是矿石风化留下的杰作。各种化学物质汇聚于洞底,相互作用,呈现出红,黄,清,白和黑五种颜色的水来,这大概就是“五彩洋山河”名字的由来吧。地下有暗河,偶尔听到流水叮当作响,洞顶冒出的水珠一滴接着一滴往下掉,恰似一串串断了线的珍珠。
沿着右边蜿蜒的栈道向左折返,登上二三十级台阶,洞口豁然变小,眼前忽然一亮,一只“荷包蛋”活生生摆在面前,在灯光的映照下,蛋壳,蛋清,蛋黄活灵活现。据地质专家考证:荷包蛋的前身是钟乳石。后来由于地质的变化,一股酸性较强的水流替代了原来碱性的水,而这股酸性水正好滴在了钟乳石的正中间,酸性水与钟乳石本身的碱性物质发生了中和反应,渐渐地,历经千百年的漫长岁月,钟乳石变得越来越矮,直至今天我们看到的三厘米高,直径十五厘米的圆柱,中心有一个金黄色的圆心略微凸起,四周环绕着凝脂一般的乳白色物质,边缘略微上翘,色泽艳丽,黄白分明,外形与人们煎的荷包蛋一模一样。曾有多国专家前来看望考察,都一致确认这是世界独有的无价之宝。但我心中似有“人为”的疑惑,或许这就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吧。
见证了“荷包蛋”这世界独一无二的地质奇观,这只是此行的一大目的。其实在我心中,挑战玻璃桥,突破自我,解开心结那才是此行的终极目标。近几年,由于诸事的不顺遂,人也变得寡言少语,心情沉闷,自我封闭,思绪变得恍惚,精神似乎萎靡不振,心中似有千千结,剪不断,理还乱。
这是一座横跨洋山河大峡谷的钢索玻璃桥,桥长三百米左右,桥墩从两山绝壁上凌空而起,头上顶起的硕大的钢索在空中划出几道美丽的弧线,托起整座桥身,然玻璃桥面却平整笔直。站在桥上,俯看谷底,两岸树木苍翠,溪水恰似涓涓细流,两岸斧劈悬崖,血压仿佛倏忽间飙升,心跳骤然加速,不禁毛骨悚然。再看看桥面,玻璃亮的晃眼,倒映着蓝天白云,仿佛人也是在天上云间了。
套上鞋套子,牵着妻子,壮着胆子,目光斜视前上方。怕归怕,但来了就得挑战一回。由于有了前面站在悬崖玻璃栈道上晃动的阴影,总觉着不踏实,刚走出几步,心里就范着嘀咕……就在这万分纠结的时刻,孩子舅妈牵着蜜蜜乖乖女大步向我们走了过来,孩子舅妈是一个开朗豪爽之人,边走边开着我们的玩笑,不时低头瞅瞅桥下,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当乖乖女走到我面前那一刻,她松开了妈妈的手,转而牵住了我的手,我顺手取下她挎在面前的水壶,紧紧攥在手上。在这纠结矛盾的时刻,是蜜蜜的到来打消了我心中的疑虑,给我壮了胆,解了围。就这样,我和蜜蜜也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也如履平地般的在空中“慢步”。偶尔也看看脚下,心抑或还是有些紧张。
桥对面,一工作人员正闲来无事,我便借着桥墩的平台和她攀谈起来,原来景区内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近邻村寨人,他们在景区就近上班,既能照顾孩子,又可以陪护老人,且每月还能拿到三千元左右的工资,从她堆满笑容的脸上我看出了她的幸福与满足。当我问及“荷包蛋”是不是“人造蛋”时,她很自豪地告诉我,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经过国内外很多专家考证过了的,也是最初开发景点的真正原因。原来,景区原先是由当地私人开发,而后又由浙江老板投巨资打造,最终才形成如今的模样。看着旁边的石碑上对玻璃桥的介绍,我原本紧绷的心,一下变得豁然开朗。原来,玻璃桥设计的最大承载量是2000人,正常承载500人,而今天同时过桥的不到10人。
返回时,我也是彻底放开了,尽情地摆着姿势拍照,尽情地低头看着脚下的悬崖,尽情地欣赏着周围的美丽风景,且头不昏,眼不花,心也不慌了。
人生,不但要舍得为自己破一次费,而且必须为自己破一次胆,唯有这样,方能呈现生命的活力,活出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