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情】梦醉拈花湾(散文)
你没去过拈花湾,你就不会慨叹:竟有这样的人间;如果你去过拈花湾,你就不会有这样的遗憾:何处是人间?
“拈花湾里寻梦,古意绕心间。”一踏进拈花湾,就踏进了禅意的世界,宁静的核心。其实,在未进入拈花湾前,就远远地看见,拈花湾里一尊大佛在夕阳普照下的灿灿,一种莫名的安静沉入心底。许是在人间喧嚣里,浸染得太久了,连身上都沾满了戾气,总觉得人生没个安顿处。而到了拈花湾,一切难题尽解。
在拈花湾,我只是行人,只动用眼神。或者你就把自己当做是拈花湾的一草一木,沉默如金是全部的主题。行走在拈花湾的石子路上,你经常会把嘴巴张得很大,然后又默默闭上。你经常会瞠目结舌,然后又会心一笑。所有能用语言表达的,都缺乏深厚的底蕴。
从南门进入,沿着香月花街一路向北。那么静,那么净,道路是蜿蜒曲折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曲径通幽”。而那通向的“幽”,又是你始料未及的素美。可以说尽显天地灵文人气。只有在这样的路上,你只属于你自己,你又不属于你自己。
拈花湾的路旁是各种各样的店铺,但是你丝毫看不出店铺的商业气息对拈花湾整体环境的破坏,你只觉得它恰好应该在那里。而且店铺配合着路设置,有的植几树花,也是极雅致的那种,与世无争地绽着,仿佛时间已经停留在这里。有的在门旁放一个蒲团,一只猫悠闲地在上面睡着觉,一副慵懒的样子,那你会觉得世界也是惬意的。有的栽两棵竹子,摇曳着素雅的影子,又生出几分闲适来,不由人想起东坡的句子“可使食无鱼,不可居无竹”。脚下是石子的抚摸,眼中是恰到好处的衬托,令你无形中生出“宾至如归”之感。有的左边是苍翠的绿植,右边迎合着红枫,两处绿植之间衬着一扇圆形的字画,上书《一禅依》,旁边再配两盏米色的灯笼,自是禅意盎然,静意悠长。让你觉得住在这里的人真是活出了滋味。有的石子路旁配合着矮栅栏,这样与花木高低错落,有层次的美感就出来了。即使不同的季节也不会感到寂寞。别急,倘若你留意,还能看到更低处的经过反复挑选而养着的苔藓,泛着温润的绿意,有种偶入深林的感觉。而且这里路旁的设置不止于花草树木,有时还会有几个小沙弥参禅悟道的石像,姿势各异,憨态可掬,又令人生出喜悦之感和禅意之情。
如果只有花木,而无水,拈花湾是不是缺少灵性之美。而拈花湾的水也是变化各异的。石子路或者青砖路旁就是潺潺流淌着的清澈的溪水。潺潺之音伴着轻声的脚步相得益彰。有的绿植间斜着一根空心的枯竹,从中间泻出一股清泉,水滴落在石槽里,自成另一番景致。沿着香月花街走久了,忽然出现了一方湖水,瓦蓝瓦蓝的,蓝得让天都觉得汗颜,再停泊着一叶饱经风霜的乌篷船,诗情画意便一下子溢满心间。拈花湾的水,流动的那么澄澈,静止的又那么空灵,怎能让人不喜欢?
空灵的禅意、艺术的质感、天然的美感,走在这样的路上,只有沉默,才契合。你的脚步需要轻轻,你的眼睛却应接不暇。或者偶尔的哑然失笑,怎会有如此巧妙的构思?或者不停颔首,拈花湾的确名不虚传。只有微风做伴就好,其他一切都可略去。静得只听到微风拂过脸颊的声音,只听到心里安宁的心跳。“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的确如此。“禅心迷醉桃源处,抛却凡尘利与名。”此时此刻无端就生出这样的情愫。
莫说白天静心间,夜晚华彩任流转。如果说白天的拈花湾是禅意十足的,那么夜晚的拈花湾则是绚烂多彩的。在香月花街,拈花塔一塔独立,万物都是陪衬,何况人乎?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一场点亮心灯的禅意仪式拉开了大幕。这灯光秀,是光与影的变幻,是声与光的协奏,也是作为拈花湾标志的拈花塔最庄严最炫彩的时刻。由无人机组成的手指渐渐临近拈花塔尖,顿时佛意四起。只见那食指轻触塔尖,塔身温暖的光瞬间由下而上,由中间到两边均匀打亮,这黄色仿佛模仿了古代烛光的光芒,使得塔身轮廓清晰,庄严典雅,沉稳安详,很好地凸显了唐风木结构阁楼式佛塔的斗拱飞檐之美,又仿佛“佛光普照”般神秘,拈花塔仿若是一座大型的琉璃塔,灯光与塔身交相辉映,顿觉目迷五色,晶莹剔透。
当你正为眼前的光彩目眩神迷时,一种穿越千古的古朴宁静空灵悠远的梵音袅袅响起,此刻光与音的协同变幻,仿佛每一个音符都恰好与当时的幻境契合,仿佛每一种幻境都恰好诠释了禅意的乐音,瞬间将你代入空灵的禅境。只见塔身自下而上恍若有瀑布倾泻,旋即又化作星星点点的水滴飞溅,令人目眩。与此同时,每层皆有仙女袅娜而来,衣袂飘飘,手举花篮,边走边舞,遂从花篮里抓起花瓣表演天女散花。看啊,落英缤纷,一场花雨取代了刚才的瀑布,那飘落的花瓣极富动感,真有种“此花只从天上来,人间痴看几徘徊”的意境。倘若只是散花就人影摇曳如痴如醉,何况此时还同时进行着最精彩的“花开五叶”。
看啊,灯光开始变幻,从塔底到塔顶仿佛有一双大手层层推进,如竖起的海潮涌动,“青黄赤绿紫”五种颜色的光晕,依次在每一层塔绽放,青得深沉、黄得温暖、赤得耀眼、绿得怡目、紫得高贵,各种光衔接的天衣无缝,仿佛巨幅流动的画卷,光在转,人在转,塔在转,人的眼睛紧跟着转,仿佛天地也跟着一起转,只看得人心醉神迷,进入了无我之境。
眼前只有五彩的灯光,脑中只有无限的遐想,眼前有景道不得,谁能题诗拈花塔啊?看着想着眼里心里都是画境,仿佛时间已经停止在这里,仿佛自己也交融在这里,耳里是梵音,心中是禅意,曾经多么疲惫的心灵啊,此刻仿佛卸掉了一切;曾经是多么喧嚣的世界啊,争名逐利,尔虞我诈,此刻皆烟消云散,正所谓“鸢飞戾天者望光息心,经纶世务者仰塔忘反”,那流光溢彩的塔身不知何时已达到最亮,光彩渐渐收敛,恢复到较为温和的静态光,伴随着缓慢柔和的色彩的流动,梵音也渐渐飘远,余音袅袅,塔上的仙女也渐渐隐去了行迹,只留一塔静默,满怀赞叹。
“人间灯火总在回眸处”,其实在我心中,拈花塔的光芒并未熄灭,因为它点亮了我的心灯,是它那外在的光明,转化为了我内在的生存智慧。外界的明暗或许不由己,但心中的明灭可以自定;前路的风雨或许难预测,但掌灯的姿态永远从容。
拈花湾,是心灵永远的归宿;是赏过一次,就一生梦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