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山楂红了(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山楂红了(散文)


作者:何叶 榜眼,2547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发表时间:2025-10-18 10:38:07

我住的这个小区里有许多山楂树,这个季节山楂已经熟了,红彤彤地挂满了树。
   昨天我下班回来,看到两个老人正在打山楂,老爷爷正举着一个长棍子用力对着树上的山楂果,山楂果叽里咕噜掉下来,老奶奶蹲下身已经捡了半兜子。见此情景让我想起那年我家院子里的那棵山楂树。
   那年我们一家从东北来到承德,我们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很大的山楂树。正好也是这个季节,山楂树上的果已经挂满树,我们搬进来那天正有几个村里村民摘果用棍子打果。他们看见我们进来急忙收了东西,不好意思地走了。听邻居邹娘说这个房子以前住的是王医生一家三口,王医生一个月前调回南方了。
   这棵山楂树有些年头了,王医生一家入驻在这里的时候就有了,为了便于村民摘果方便也一直没有垒砌院墙,所以我们搬进来后,奶奶也说了也别垒砌院墙了,这样村民摘个果进出方便。但我们住进来之后,村民看我们一家声势浩大的,有老有小的,就都不再好意思来打山楂了,满树的山楂没人摘那可不行。奶奶说这是大伙的,我们坚决不能占为己有。为此奶奶为这事就专门挨家挨户串门,她每去一家都不空手,不是给拿几个粘豆包就是给拿一捆东北的粉条或者给拿一些山蘑菇榛子。动员大家伙去我家院里摘打山楂。在奶奶的几次动员下有几家的小孩子拿着棍子来打山楂了,但大人来的还是很少。邹娘说:“慢慢来,熟悉了就好了。”
   奶奶属于急性子,她可等不得熟悉了。她说山楂果挂在枝头没人摘她看着着急。于是她就和我们一起摘山楂,高处够不到的我和哥就爬上树摘,实在够不着的就举着长棍子打下来。打山楂可以但奶奶不许我们用力打,说伤了树来年就不结山楂了。摘好的山楂,奶奶领着我们一家人挎着篮子挨家挨户送。村民被我们一家人的行为感动了,不再认生,每年山楂果结满一树的时候都会来我家院子里摘。
   那时家属院有公共的露天厕所,离我家住的地方不近。平时天气好的时候还好说,如果赶上下雨下雪天去那也不方便。奶奶年纪大了,父亲就在院里一角搭了一个简易厕所,便于奶奶上厕所方便。有一天奶奶上厕所方便的时候,邹娘家的大白猪突然吭唧唧走进厕所,奶奶用手拍它,结果它一下怒了用嘴使劲一拱就给奶奶拱进了粪坑里,奶奶坐在粪坑里起不来了大喊大叫起来。母亲急忙跑进茅厕把奶奶拽了起来。爱洁癖的奶奶那天弄了一身粪尿,即使反复洗干净了,也变得郁郁寡欢了。从此后,她再也不敢在院子里的茅厕方便了。母亲就和父亲商量:“咱们还是把院墙垒起来吧。”父亲说:“那也得征得我妈同意呀!”
   父亲一开始和奶奶商量,奶奶还是说啥不同意,奶奶说:“大不了我就去公厕得了。”后来父亲说:“如果你怕乡亲以后不来摘山楂果,你就提前和他们说一下解释好了,咱们再垒砌院墙不迟。再说了,只要心里装着别人,再高的墙也挡不住真情呀!”
   奶奶听后答应了并说:“你说得对!墙可以垒,心不能隔。”她即刻去了村委会,在大喇叭里说了垒砌院墙的事,并说了,我家院子里的山楂果永远都是村里人的共同财产,即使垒砌上院墙了也不属于我家自己的。
   村里的乡亲都是善解人意的,那天奶奶在村委会一通大喊之后,村民都来到我家商量帮忙垒砌院墙的事。前院的张叔叔还主动承担了垒砌院墙买砖头的事,他说他小儿子就在前面的砖厂上班,没过两天,他小儿子就给我家拉来了两车价钱便宜的砖,这些砖虽然都是砖厂廉价处理的一些次品,但绝不影响垒砌院墙用。垒砌院墙那天,村里人家都来帮忙了,几天的功夫院墙垒砌上了,黑色大铁门也安上了。
   那天,奶奶站在新垒砌的院墙前,望着那扇崭新的黑色大铁门,眼里闪着泪光。嘴里念叨着:“这墙不仅围住了院子,更把咱们一家人的心与整个村子紧紧连在了一起了。”
   垒砌院墙的第二年的秋天,山楂果结得满树都是,红艳艳的挂满了枝头。奶奶一大早就起来了。她让父亲把家里吃饭大桌子搬到院子里,又让母亲烧了两壶开水,沏好了茉莉花茶,她就出门了。她直接去了村委会,喊起了大喇叭:“乡亲们,今天都来咱们家摘山楂啊!今年果子结得老多了!茶水也给你们沏好了!”
   做好宣传后,奶奶小跑着回到家打开大铁门。邹娘第一个提着竹篮站在门口,笑吟吟地说:“我带了刚蒸的粘糕,一会大家来摘果了好给大家垫垫肚子。”
   母亲热情地把邹娘让进屋里,这时我家前院的张叔叔和他小儿子也来了,他们还拿了一个很长的棍子,棍子的头上还绑了一个红布条,一晃一晃的很耀眼。奶奶夸张叔叔真细心,说棍子上绑个布头,这样打果子才不会伤树。
   没过多久,村里的村民都陆续来我家了,热热闹闹的挤满一院。张叔叔的小儿子和几个年轻人,轮番上树开始摘果。年纪稍大的在树下用篮子口袋接着还不时捡着树上掉下来的果。
   奶奶忙前忙后,热情地招呼村民过来喝茶水唠嗑。母亲还把昨晚熬制的山楂糕,切成小块分给大家
   “这院墙垒得好啊。既方便了你们,又不耽误大伙儿摘果子。你们这一家人,真是把心都掏给乡亲们了。”邹娘拉着奶奶的手说着。
   中午时分,家家户户的篮子里都装满了红艳艳的山楂。奶奶站在院子中央,声音洪亮地说:“往后每年这个时候,这扇大门都为大家敞开。这棵树是咱们全村人的宝贝。”
   后来的许多年里,那棵山楂树依然枝繁叶茂。每年秋天,红果子挂满枝头时,黑色大铁门总会准时打开,迎接前来摘果的乡亲。而奶奶挨家挨户送山楂的身影,也成了村里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共 21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初读此文,扑面而来的,是山楂坠枝的清脆声与泥土腥甜的潮气,是一扇迟迟不忍垒砌的院墙,也是一条在人情世故中反复丈量“公私”与“亲疏”的心路。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当下偶遇切入,由小区两位老人挥棍打果的寻常场景,牵出一段二十余年前、关于“一棵山楂树”的集体记忆:王医生南调,留下无墙旧院;新户东北落户,带来“山楂属大家”的祖训;奶奶急性子,先以粘豆包、榛子、粉条反向“行贿”,催开乡邻羞涩的脚步,又在意外“猪拱粪坑”的尴尬后,主动广播、共商、共建,将一次不得已的“垒墙”转化为全村合力的“筑门”。墙高了,门却常开,红果满枝时,茉莉花茶香飘黑铁大门之内,山楂糕切块待宾客,棍子绑红布防伤树,老少轮番上树,妇孺树下接果,一场自发的地方“采摘节”由此定型。作者通篇未用宏大语汇,却在“山楂—院墙—广播—棍子—粪坑”一连串日常意象中,完成对传统乡土“共享伦理”与“公共精神”的生动注释:墙可隔断猪患,却隔不断互相敞开的善意;门可标明产权,却不妨碍公共资源的制度化分享。文章由静至动,再由动归静,现实与回忆交织,细节与情绪互文,奶奶“急性子”与“洁癖”的反差,更使叙事充满张力与温度。文末一句“黑色大铁门总会准时打开”,既收束全文,也点题——真正的“门”开在人心,真正的“墙”是信任的底线,而非砖石的高度。在城乡融合、社区重构的今天,文章提示我们:基层治理不必一味“拆墙透绿”,更需“筑门迎客”;乡村振兴也不只是产业升级,更是情感共同体的再生产。山楂树年年结果,人情网络岁岁循环,所谓现代性,或许就是在“墙”与“门”的辩证里,找到公私兼顾、情理法兼容的可持续路径。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8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18 10:38:44
  作者以山楂为媒、墙门作笔,写活乡土温度;叙事平实却张力十足,细节生香,人物立骨,温情与幽默并蓄,尽显文字功力与人文关怀。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18 10:39:07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10-18 14:04:18
  山楂有味,意蕴绵长。
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曾在许多文学网站发文交流,乐在其中。
4 楼        文友:暗夜百合        2025-10-18 19:55:51
  满树红山楂串联起的,是最暖的乡土人情。奶奶不垒院墙让村民摘果,挨家送东北特产拉近距离,即便遭猪拱粪坑后垒墙,也用大喇叭承诺山楂仍属大家,还敞开大门备茶备糕。那些细节特别动人:棍子绑红布防伤树,村民主动帮垒墙、送粘糕,满院热热闹闹摘果的场景,把 “墙可垒,心不隔” 写得真切。这篇文没有华丽辞藻,却用山楂树、黑铁门这些寻常物,道出人与人之间敞开心扉、共享善意的珍贵,读来满是温暖。
   拜读老师好文,祝创作愉快。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