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农民的胸怀(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农民的胸怀(散文)


作者:米缸有米 童生,57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发表时间:2025-10-18 14:57:18

父亲有个外号叫“贼胆小”。这个外号是村里的“贼人”何大牛给起的。
   那年母亲嫁给父亲时,母亲的娘家陪送母亲一头才满周岁的小黄牛。小黄牛在母亲的精心喂养下,一天天长大了。农民以田地为主,小黄牛为我们家出了不少力。那时候村里有牛的人家不多,所以赶上农忙播种季节,有人会来家里借牛。母亲也慷慨,每次有人来借都会借给人家。但不幸的是有一天,黄牛竟然丢了,母亲发了疯地挨家挨户敲门找。找到何大牛家时,母亲明明听见有牛的叫声,但何大牛就是不让母亲进屋。母亲就抄起他家院子里的棍子大声喊着:“你如果不让我进去找牛,我就和你玩命!”
   何大牛被母亲的气势震住了,不得不闪到一边。母亲冲进屋里,看见自己的牛正被拴在房间里的一个柱子上。母亲解开缰绳就把牛牵回了家。
   何大牛这回不干了,煮熟的鸭子就这么跳出锅跑了,他觉得委屈。于是他就尾随着母亲来到我家门口,然后扯开嗓子就骂开了街。偏说一样的牛多了去了,这头牛是他在集上买的,非要母亲赔他钱。不然他就不走!他在门外没完没了得闹腾,把母亲的火拱起来了,就抄起擀面杖和他理论起来。那天,个子矮小的母亲被何大牛推搡着摔倒在地,父亲正好从外面回来见了,就赶紧上前把母亲从地上拉了起来。父亲挡在两个人中间,何大牛还是不依不饶。
   父亲就问他:“你想咋地?”
   他说,这个牛是他从牛贩子手里买的,如果母亲非说这个牛是她的也行,但要给他二百块钱。原来何大牛母亲得了重病,刚从医院做完手术,他想给他母亲买点营养品,所以偷了母亲的牛,想傍黑的时候牵出去卖了,结果被母亲发现了。父亲听他说要二百块钱,就毫不犹豫地从兜里掏出卖大葱的二百二十块钱给了他。何大牛兴奋地接过钱就急忙跑了。
   为了这件事,母亲和父亲好几天没说话。母亲说父亲:“明明是自己家的牛,你还要倒搭钱给何大牛,你到底是咋想的呀?”
   父亲回复母亲道:“理是这个理,但何大牛也没坏心,他只是想给他母亲买一些营养品。那是孝!”
   母亲说:“你可别解释了!你就是胆小鬼!你就是怕何大牛耍无赖!”
   父亲嘿嘿笑着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就怕他咋了?”
   这件事后,何大牛就给父亲起了“贼胆小”这个外号。不仅如此,何大牛竟然还得寸进尺。有一天,他还笑嘻嘻地来我家和母亲借牛,说要耕地。母亲坚决不借,把他直接轰了出去。谁知第二天一早,父亲却背着母亲牵着牛去了何大牛家地里,不仅把牛借给了他犁地,还帮他干了一天的活。那天,母亲闻讯后去了何大牛的地里,本想把牛牵回来的,牛没牵回来,她却抹着眼泪自己回来了。原来母亲去了地里,正看见何大牛背着自己母亲站在田里,父亲正牵着牛帮他家犁地。何大牛说他母亲得了绝症,也治不好了,执意想来田里看看……
   那天何大牛还和母亲和父亲道了歉,说他对不起母亲和父亲。
   父亲帮他梨着地对他说:“谁家还没个难处?你娘想看地,就让她多看几眼。这地啊,是咱们庄稼人的根。”
   从那以后,父亲经常会牵着母亲那头牛去帮他犁地,何大牛也突然间变好了。以前游手好闲的他开始安分守己地去地里干活。有时去地里干活都会用车推着母亲,他说把他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他不放心。每逢我家农忙,他总是会第一个来我家里帮忙,默默地把最累的活儿都干了。
   一年后的秋天,何大牛提着一篮子鸡蛋来到我家。他站在院子里,深深地给父亲鞠了一躬:“叔,这是我娘临走前嘱咐我一定要送来的。她说……说您让她走之前,又看到了咱家地里长出的好庄稼。”
   父亲接过篮子,从里面拿出两个鸡蛋,剩下的递了回去:“心意我领了,剩下的拿回去给孩子补补身子。”
   何大牛执意不肯,父亲拍拍他的肩膀:“乡里乡亲的,互相搭把手不是应该的吗?”
   母亲站在灶房门口,看着这一幕,嘴角终于露出了笑容。
   很多年后,何大牛成了村里有名的种粮能手,还当上了村民小组长。每当有人问起他转变的原因,他总是说:“是‘贼胆小’叔教会了我,真正的胆量不是逞凶斗狠,而是能在别人最难的时候,递出一双温暖的手。”
   父亲听了只是笑笑,继续侍弄他的菜园。那片被他精心照料的土地,年年都长出最水灵的蔬菜。而“贼胆小”这个外号,不知从何时起,成了村里人对父亲最亲切的称呼——在他们心中,这不再是对胆小的嘲笑,而是对一种宽广胸怀的由衷敬佩。
   这就是一个农民的胸怀,农民的胸怀不惊天动地,也不是什么声嘶力竭的证明,而是静水流深的包容。它能在坚硬的现实土壤里,开出最柔软的人性之花,让曾经迷途的心灵,找到归家的路。

共 18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贼胆小”这一外号为线索,通过黄牛失窃、赔钱息事、助人犁地等情节,层层递进地塑造了一位看似胆小懦弱、实则胸怀宽广的农民形象。父亲用“以德报怨”的处世智慧,将一场冲突转化为教化人心的契机,他理解小偷的孝心,包容无赖的刁难,最终用包容唤醒了何大牛内心的良善。文章在质朴的乡土叙事中,深刻诠释了“柔弱胜刚强”的东方智慧:真正的胆量不是逞凶斗狠,而是在裂痕中播种善意,让迷途者找到归途。这种静水流深的农民胸怀,恰是乡土中国最温厚的道德底色。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8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10-18 14:57:4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10-18 14:58:08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暗夜百合        2025-10-18 19:55:05
  父亲的 “贼胆小” 里藏着最动人的宽厚。面对偷牛的何大牛,他没追责反而给钱解其燃眉,还主动帮衬犁地,这份包容不仅唤醒了何大牛的孝心与良知,更让 “贼胆小” 从嘲讽变成敬重。文中细节很戳人,母亲的愤怒与父亲的温和对比,何大牛背母看地的画面,都让农民的胸怀具象又温暖。它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他人难时递出的援手,是在矛盾里选择善意的智慧,读来让人明白,真正的强大从不是逞凶,而是用包容种下善的种子。
   拜读老师好文,祝创作愉快。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