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暖事(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暖事(散文)


作者:米缸有米 童生,57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发表时间:2025-10-19 14:51:27

每年冬天到来之前,母亲都会给我们一家人提前做好棉袄棉裤。
   母亲会做棉袄棉裤这门手艺,其实还是和我家对门的邻居,老杨大爷的媳妇学的。老杨大爷的媳妇手工活好,还会踩缝纫机。那时村里有缝纫机的人家没有几家,我家也没有缝纫机。每年过年,母亲都会给我们一家人做新衣,都会去老杨大爷家借用他家的缝纫机。老杨大爷的媳妇也好,人也不吝啬。村里人家要用缝纫机了,她都会热情地让来家里,不收任何钱。人常说“好人不长寿”。老杨大爷的媳妇几年前得了一场大病,钱花不少,人却去世了。媳妇去世后,母亲可怜他家的两个孩子冬天穿不上棉袄棉裤,就承包了他一家人的过冬的衣物以及棉鞋。因此,老杨大爷就把他家的缝纫机搬到我家,让母亲用了。父亲是个倔强的人,他不喜欢占人便宜,再加上老杨大爷家里也确实困难,他就把在外做木匠挣的钱给了老杨大爷二百。老杨大爷起先不要,他说,他媳妇也走了,缝纫机摆在家里也没人用呀。放着也是放着,就送给母亲了。但父亲还是把钱硬塞给他。
   老杨大爷的媳妇在世的时候,两口子恩爱。他也勤快,不赌不耍的,可是媳妇去世后他学会了赌钱,父亲给的二百块钱,他还没等捂热乎呢,就都给输光了。输了钱他恼火还把赢他钱的老孙头一棍子给人的腿打断了。他看惹祸了,孩子也不管了就跑路了,一跑就没了音信。母亲就把他家的一儿一女,接到我家抚养。
   那个被打断腿的村民看见母亲好心收养了老杨大爷的儿女,正找不到老杨大爷呢,就以为是老杨大爷托付给母亲让照顾的,肯定是给我家钱了,三天两头来家里闹腾要钱。一天,父亲实在为难,就和母亲商量把孩子送回他家吧,不然人家总来闹腾也确实没法过日子。父亲还偷偷嘱咐母亲,即使把孩子送回去了,咱们暗地里帮助不就得了。
   母亲也觉得父亲说得有理,就让他俩回了家。每天做好饭偷偷送回去,这样那家人也没有理由再来家里闹腾了,家里也消停下来。
   两个孩子总没人管也不行呀!父亲就利用做木匠活的便利条件,打听老杨大爷到底躲哪去了。经过四处找寻,一天终于在他表姐家找到了他。但父亲怎么劝他也不回家,他说他不是不回家,而是确实没有钱给受伤的患者。他现在帮他表姐打理生意。让父亲给他一冬的时间,等他挣了钱再回家。他让父亲无论如何帮忙照顾一下他的两个儿女。
   父亲回到家,一声不吭开始抽烟,他和母亲商量:“咱俩干脆就好人做到底吧,去那个伤者家里问问需要多少钱,咱们先帮着给受伤者把钱垫付上吧,把事了了。”
   母亲就和父亲一起去了受伤的人家,商量来商量去,伤者家属也说了,想私了就拿三千块钱吧,这事就算拉倒。三千块钱可不是小数目,父亲做木匠攒了一些钱加上母亲踩缝纫机的凑了凑只凑了一千七百块钱,还剩一千三上哪找去呀?父亲就又跑回城里去了他师傅家,他师傅给凑了一千三凑够了三千给了受伤的人家。这回可以理直气壮帮老杨大爷照顾他的孩子了。母亲就把那两个孩子接到了我家。
   那一冬,老杨大爷的两个孩子就留在了我家。
   母亲给两个孩子都做了新棉衣,姐姐的用碎花布,弟弟的用深蓝布,里外三新,棉花絮得厚厚实实。每天清晨,两个孩子穿着暖和的棉袄坐在我家饭桌前,喝着热乎乎的玉米粥,脸上渐渐有了红润。
   父亲晚上做木工活时,会让兄弟俩在旁边打下手,递个刨子、磨个砂纸,一边教他们手艺,一边说:“人这一辈子,谁还没个难处,但得记住,手脚要干净,心要正。”
   大年三十那天,母亲做了一桌子菜,我们放完炮正准备吃年夜饭。老杨大爷走了进来,只见他手里拎着两盒点心还有一些水果。他明显的瘦了,但显得人很精神。他落座后,从兜里掏出厚厚的一沓钱,刚要递给父亲,父亲没接钱,只说:“先让孩子给你磕个头吧,这么些日子过去了,孩子们都想你了。”
   两个孩子怯生生地走过来,老杨大爷一把把他们搂在怀里,眼泪滴在孩子们的新棉袄上。那晚,我们两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饺子,窗外的雪静静下着,屋里的灯暖暖得亮着。
   开春时,老杨大爷在村里开了个小修理铺,再没赌过。每个周末,他都会让两个孩子来我家,说:“去帮婶子挑担水,你叔修家具时搭把手。”
   棉袄会旧,风雪会停,唯有那冬夜里两家人的相守,暖事,像母亲缝进衣角密密的针脚,在岁月里印下最暖的痕迹。

共 17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质朴温润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寒冬里邻里相守的动人画卷。母亲亲手缝制的棉袄,不仅抵御着北国的严寒,更编织起两个家庭在命运变故中的深情。从借用缝纫机的情谊,到收养孤雏的担当,再到垫付赔款的义举,每一个针脚里都藏着中国人骨子里的良善与坚韧。父亲那句“手脚要干净,心要正”的叮咛,恰似照亮迷途的灯火,终让失散的灵魂找回方向。这件棉袄的温度,早已超越衣物本身,成为苦难中相濡以沫的生命见证,在飘摇岁月里铸成永不冷却的温暖丰碑。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9003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10-19 14:51:43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10-19 14:51:55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