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遇】苏埠镇的变迁(散文)
我出生的小镇叫苏埠镇,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镇。我的童年就是在苏埠镇度过的,初中念完才离开苏埠镇。记忆里村子的碧绿的田野、清澈的溪水、金色的稻穗、忙碌的农夫,像一幅山水画横亘在脑海里,虽然岁月流逝,但苏埠镇的印记越来越清晰。
苏埠镇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东北麓,隶属于安徽六安市。苏埠镇始建于元代,由一位姓苏的人在淠河上设渡口得名“苏家渡”,后随竹木茶麻等物资集散逐渐发展为商贸重镇。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大别山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素有“小南京”之称。
镇上的明清老街历经几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一排排木质结构的商铺老宅诉说着苏埠的繁华过往。漫步在老街上,青石板路与古朴的门面房相映成趣,浓重的历史的气息和质朴的古韵,扑面而来。这里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房屋多为上下两层木板楼,青砖黛瓦与柱雕梁画栋相得益彰,古朴而典雅。走进小巷人家,木柴土灶的烟火气油然而生,竹床竹椅、矮凳茶几等家具随处可见,让人仿佛穿越到上个世纪的皖西乡村。
我曾在明清老街附近住过五年,五年里无数次踏着青石板路去商店买零食、玩具,或是浴室洗澡。当年老街的生意还算不错,生活的烟火气从古传到今,不一样的时间却在一样的空间续写着苏埠镇的繁荣和热闹。
镇上西北有一片河滩,有大大小小的水洼,被细密的白沙围绕着,我们几个小孩子经常会去那里游泳和钓鱼。每次钓上来一拃长的小鱼,穿上树枝就地烧烤起来,味道鲜香。到那片沙滩需要经过老街,老街的青石板上便留下我们匆忙的脚印,街上充斥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1991年我上小学了,学校是苏埠镇第一小学,离家只有五十米。现在我回到原来的家,发现学校只有几步之遥,可年幼时却觉得那段路很长——孩子与成人对距离的感知差异就是如此奇妙。学校对面有个早餐店,每天早上我和姐姐去早餐店能买到六个肉包子,只要一块钱,妈妈提前把钱给店主了,我们到了店主自然就认出我们来。美好的一天就在肉包子的香味中开始了,现在看校园有些局促,可是当时的我们课间以及放学后在校园里玩得是那么开心、肆无忌惮,乒乓球桌、双杠等器械处围着一圈人,现在回想上小学时真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学业不重要,玩得开心才重要,不像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双重压力下,像负重的牛一样喘着粗气,不堪重负。
到1996年我要上初中了,就在五年级毕业的那两个月里,家里搬家了,正好离我所上的初中只有二百米远。初中叫苏埠镇中学,后来初中合并了,苏埠镇中学消失了,原址上是新建的商业街。每次到镇上路过商业街的时候我总能回想起上初中的三年,是我开始发奋努力的起点,中考时我考了学校第四名,后来上了六安市第一中学。要不是苏埠镇中学三年的努力,我的人生也许是另外一番光景。
初中时隐约听老师说起过小镇的历史,最有名的是一次战役,后来还拍成了电影《四十八个日日夜夜》。起初我没在意,只是恨自己生的晚,要不当时拍电影自己也能客串一把呢。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场战役是如此的重要及辉煌。
1931年11月,国民党军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围剿”,在兵败黄安、商潢战役失败后,又于1932年3月纠集重兵进占皖西苏家埠、麻埠等地,继续向根据地疯狂进攻,对根据地构成了巨大的威胁。3月22日起,红四方面军分割包围苏家埠、韩摆渡、青山店3个敌军据点,诱打六安、霍山出援之敌。敌军被围数月,弹尽粮绝。蒋介石急令皖西“剿共”总司令厉式鼎,率2万兵力从合肥方向前往增援。红四方面军遂以主力打援,并于5月2日在陡拔河一带将其全部歼灭。
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生俘敌总指挥1人、旅长5人、团长12人及营以下官兵1.8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物资,并击落敌机1架。这次历时48天的战役就是“苏家埠战役”,是鄂豫皖苏区红军的空前大捷,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
近几年小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建起了苏家埠战役陈列馆,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宣传那场战役,也是家乡小镇值得骄傲的一段历史。
苏家埠镇的面积在六安市乡镇中名列前茅,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是副处级,而非普通的正科级,这在整个六安市乡镇中属于独有的。小镇在2010年以后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崭新的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商铺里的陈设都是光鲜亮丽的,原本的老街没落了,新街的发展则如朝阳一样冉冉升起,苏埠镇“小南京”的称号又一次被人们提起。
2023年,苏埠镇启动明清老街修复工程,投资500万元修缮白麻公所等文物建筑,升级基础设施,并融合红色旅游、非遗美食打造文旅街区。老街又一次浴火重生,让现代的人记住了历史上它本来的面目,使这个千年古镇重新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小镇最有名的早点是水煎包,每次回到小镇总会光顾一家夫妻店。男的负责包包子,女的负责煎包,包好的包子挨个放在煎锅上,每个包子白白嫩嫩,像小面团一样。先煎片刻,再倒入植物油继续煎,每个包子再翻个个,上下都煎成焦黄的颜色,里面的馅煎熟了隔着老远都能闻到香味。苏埠水煎包虽然不是独有的,其他地方也有这种水煎包,但味道却没有苏埠的正宗,每次吃完口齿留香,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
苏埠镇的发展日新月异,就像老树发新芽一般,每次去都有新的惊喜,家乡人的纯朴勤劳会让这个小镇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苏埠镇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