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平静中隐藏澎湃的激情(散文)
平静中隐藏澎湃的激情
赖辉
有缘千里来相见,在清平古墟初次见面,认识杨刚老师,我还以为是陈刚,不知者无罪。因为我长期负责陕西区域的工作,还以为是陕西杨刚,陕西杨刚原名杨刚利,陕西省富平县人,长期在建筑行业务工,边务工边坚持写作,处女作《坎坷人生》。总之杨姓的是中国大姓,杨刚同名作家太多了。
其实杨刚老师是湖北人,老师,笔名诚文,号静心阁主人。当然老师都是经过一翻脱变的,用文字表达情感,批判人性的善恶丑陋。弘扬时代精神。教育型的作家更加洞察社会与人性。
在活动晚上就餐时携千金坐在我右侧,千金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甚是讨人喜欢。杨老师彬彬有礼,在吃饭时一直照顾我。做事中规中矩,为人师表。后来才知道是在中学教书。其作品《匆匆》没有细读,也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过匆匆那年,也许匆匆往事让我们成长发展,一块见证了我们的过去。也许珍惜家庭、生活工作,活在当下。
悠悠往事不堪回首啊,拜读杨刚老师的短篇小小说,从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写读后观。《想找个人聊聊》这是对生活平凡的叙说,针对家庭,朋友,家族的生活锁事阐述。足够让平静如水的生活有温度有激情,有发人深思的感概。当然同样是对人性有独特的见解。主人公李小文远离故土到海城工作,除了工作之外难于找到信任的亲朋好友。人际圈单一孤独,偌大个繁华的城市难觅互信生活人际圈,简单的平民生活足够启迪人生的真理。父子之间的对话见证了世态炎凉,但在孤寂之时又找到生活乐趣。知足常乐,孤芳自赏同样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哲理。
《有种离开,是杜甫不见李白》中的主人公王志与钟诚之间的青春记忆,患难见真情,只能随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离开。相识是种缘份,缘散人散,无法停留。这也许生活的一部分,也许是种生活无夸的择选,给人刻骨铭心。
《山上养鸡的日子》主人公利民在特定时刻特定环境下选择养鸡的生活,悠然见南山,也许是种隐居的形式。是对人性世故的另一种剖析,席正流泪的样子,可能是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又无奈的另一种描述。脚踏实地,在生活面前我们都要实事求是的对待。
《祭祖》通过对主人公柳小明的描写,介绍了祭祖的场景,表还了忠与孝,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信仰与传承,不忘祖宗,爱国爱家的情怀。语言简炼却中肯,从生活锁事中见人生哲理,在细节中表达细致的情感和精神食粮。
杨刚老师作品《迁徙》通过描写主人公小兴打工历程。从中考到十六岁童工的农家子弟成为特区普通农民工,然后成长成家回老家的前后描写。这是种爱的迁徙吧,梦牵魂梦的老家成为一种风景,装满着思乡心切之情,从此乡愁就成为一种新的思念。在爱的迁徙途中,车流漫延各条高速路尾灯闪烁的红光,映红回家的道路欢快的车流。唯有不变的是故土的眷恋,青春的问味,种植在血液与骨髓里的乡愁基因,在迁徙中生养生息,代代相传。另一方面又对当时特定时代特定家庭特定选择的辛酸和无夸的奋争。来了就是深圳人,最后在特区摆脱贫穷,成为打工一族的追梦人。在打工阶层中寻觅到自己的位置,然而乡愁就种植在打工人的心中,通过迁徙来释放那种压抑的情感,感恩于时代。
泛读完杨刚老师中篇小说《请你相信我》主人公主和丽是来深圳工作老师的真实写照,在特区一线城市缺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虽繁华却信任危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两难择选,在生活拮据之时我同样也有这种感触,我在石岩庄校长那里也做过半年业务老师,主要在节假日与晚上,主教初三数理化。也去面试中西乡桃源居的外国语实验学校,人与人之间最难的就是相信。在特定的环境更是如此。杨刚老师是位高产作家,作品都是从生活细节入手,娓娓道来,平静中隐藏澎湃的情感,让平凡的生活带有温度,也许是对人性有独特的见解吧。
杨刚老师作品是我作为江西客家人的个人看法,是我个人读后观。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各异。来自不同民族,更是格格不入,然而深圳这座城市却包容接纳了我们。我们都是文学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