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要不要担心
好些年了,远远望去,白云山似乎没发生多大变化,只是更绿了,绿油油的,郁郁葱葱,山顶在白云里若隐若现,让人想起那首诗“江上有奇峰,锁在烟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眼前这幅黑白山水画,不就是这个意境吗?瓦砾江也还是那条默默流淌的河流,静悄悄的,缓缓前行,不会卷起惊涛骇浪,陪伴着福林村的人们安居乐业,岁月静好,一切似乎很惬意,过惯了平静日子的很多人也变得慵懒起来。
但平静的后面可能酝酿着看不见的危机。
福林差不多成了空心村。
乍来村里,都是好印象。鳞次栉比的乡村别墅布满各个角落。依山而建是福林村的传统,它在满足人们居住的同时,避免了侵占耕地的矛盾。过去多是把房屋建在山里,可以有效应对兵荒马乱的动荡时局。现在就截然不同了,山上的住户都争着抢着往山下搬,势必占用本来就少得可怜巴巴的农田。一家一户还能勉强对付,多了就危及良田,危及粮食安全。国家一直强调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样能守得住、端得牢禁不住吗?牯子忧心忡忡起来。
李放心是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什么事都不放心,钻牛角尖成了他的专利。他说的话多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的东西,可信的不多,人们总是一笑了之,他却穷根究底,坚定不移。有人说:“放心啊,你什么都怀疑,什么都担心,有什么作用,何苦呢?”放心昂起头颅,嘴一撇:“你们呀,就是屋毛虫,没见过天,什么世事都不知道,不担心?我都替你们感到可怜。”解放质问:“我们什么不知道,你什么都知道,说来听听?”放心来劲了:“老哥,好,我就说说。外面的世界我们不了解,福林村的情况看得见吧?好端端的水田抛荒不少吧,毛主席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到时候吃什么?!你们说要不要担心?”
他这一说,大伙都沉默了。
是呀,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了,确实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担子上了肩,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得热火朝天,粮食产量蹭蹭地增长,把自家的谷仓胀满了。装不下了怎么办?过去搞集体,就往公社粮站送征购粮,现在粮站没了,就要自己找销路。家庭养猪,用不了多少,何况没几户养猪了;去市场卖,价格上不去,刨去农机、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的开支,种田不赚钱,甚至还赔本。如今是市场经济,谁会做亏本买卖?
红旗也忍不住跟着担心地说:“各位,这么说来,也莫怪放心老担心,你们看,屋场前面这一大片是多好的稻田啊,竟然也抛荒了好几亩,杂草丛生,乱糟糟的,看着就揪心啊!地势平坦,灌溉也方便,都是‘红片田’,稳产高产,种上水稻多好!可就是没人种呀,太可惜了。”解放接过话茬,也说:“红旗,过去我们在生产队出工,一出动就是多少人,年轻人占多少,都是青壮劳力,人欢马叫,热气腾腾的。为老贵和尤老瘪把山歌一唱,大伙听了,干劲倍增。现在是人口自由流动,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成了空心村,没人种地了,哦,也有,就是他们说的‘386199部队’,只剩下妇女儿童老人了,怎么种地?实在种不了,就只能抛荒了。莫怪放心一直担心呢。”
李放心愁肠百结,继续说下去:“乡亲们呀,门前都是这个样子,山里、垅里那些梯田、‘斗笠丘’‘蓑衣丘’就更别提了,全都抛荒了。田墈有的崩塌了,田塍没有了,田里长满杂草,甚至是灌木、竹子,比人还高。过去老开荒,尽量增加稻田面积、粮食产量,是由于人口增加要吃饭。现在人口增加少了,难道不要吃饭了?!想起来我就担心,睡不着啊。”
放心停不下来了:“还有,如今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在作田种地,他们干不了几年了。我们也干不了多少年。到下一代,下下一代,谁干?给他们一粒种子,他们能种出水稻收获粮食?!怎么得了!”
解放自我安慰说:“放心你也别太担心了,将来都是机械化,用农机干得快也干得好,是吧。”放心摇摇头:“机械是要人操作的,人少些可以,但还是要人吧。没人还不是一句空话?!”红旗来了兴致,提起另一个话题:“那倒不一定。听说现在有了人工智能,将来什么都用机器人就行了。开车不要人,无人驾驶,连公交也开始无人公交了。耕地、插秧、撒药、收割、晾晒,都用机械。连扫地、做饭、洗衣、服侍老人,都是机器人干。所以不用杞人忧天。”放心反问:“你是听谁说的?”
红旗得意地笑了笑,底气十足地回答:
“我这可不是胡思乱想说的,是听牯子说的。前次我去县里,在牯子家吃午饭,聊了半天。牯子就说了这些。他说,现在正渐渐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科学越来越发达,技术越来越进步,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这是总的趋势。举个例子,以前检查肠胃,都是用内窥镜,把管子插进胃里、肠子里,很痛苦。后来搞无痛胃镜、肠镜,其实是把人麻醉了,没有知觉,所以不感到疼痛了,还是有一定的损害。现在国外就让你吞服一粒胶囊,就看得一清二楚。那胶囊就是一个微型机器人。甚至检查血管也可以注射一个这样的机器人。你们看现在的科学技术厉不厉害?”
放心听了一愣一愣的:“我看还是不能没有人,检查、注射还是要人吧?再说,作田种土,什么都是机械、机器人干活,那人干什么?”说完又开始担心起来。
解放边想边说:“红旗说了那么多,我本来以为是天方夜谭。但你说是牯子说的,那就不是空穴来风。牯子可是实实在在的人,不会‘扯飞天炮(说大话)’,将来可能就是那样。说现实的,我们村柳林片正在热火朝天搞园田化,搞好后都是机械耕作,前景很好。抛荒的情况是存在,说到底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农田还在正常耕种,我们这帮五六十岁的老人还可以撑一段,应该没事的。‘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过于担心为好。”
红旗接茬,娓娓道来:“也是,不要太担心了。再说担心也没用。牯子也是这个意思,他说,凡事要看主流、看大面、看全局,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现在大趋势、总体上是好的、有希望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要悲观丧气。他还讲了一个古代故事。”放心抢着问:“什么故事?说来听听。”
红旗不紧不慢地说:
“就你猴急。牯子是这样说的,他说古时候有一个人,什么事都担心,就跟你放心一样。”放心打断红旗:“别老往我身上扯。接着说!”
红旗笑了:“是的,牯子没说到你。他说,古时候有个人上街,听人说书:杨文广兵败被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那人就急得不行,夜不能寐。有一天看到一个农人,扛着一根楠竹,竹稍削得很尖锐,他又担心戳着人,更睡不着吃不下了。他老婆看他病恹恹的,要他去算命试试,看是不是撞了邪。算命先生说,根据你的八字来算,你来世会变个女人,嫁给番邦的丑汉叫麻哈子。那人更急得寝食不安,愁苦不已。老婆劝慰说,你一定要放宽心,不要老是担心,不要杞人忧天,天不会塌下来的。那人回答,要我不担心,除非杨文广解围得救、扛竹子的平安到家、麻哈子写来休书休了我,我才能放心!”大伙听了,不禁一个个笑弯了腰。李放心也忍俊不禁,又面红耳赤地低下了头。
在一旁认认真真听完红旗讲述,解放字斟句酌地说:“牯子这故事颇有深意。我想,它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看得远、看得开,不要只看眼前。有些不好的东西总会过去,我们不是常说‘久雨总会晴,上坡总有平’嘛!大家说是不是?”
几个人都说:“解放说得没错,就是。”
大伙站起来,伸了伸腰,抬头看西边,红红的夕阳挂在白云山巅,依旧光辉灿烂,预示着明天又是一个阳光普照的大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