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云水·忆】会葫芦雕刻的老舅(随笔)

编辑推荐 【云水·忆】会葫芦雕刻的老舅(随笔)


作者:白衣居士 秀才,162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发表时间:2025-10-20 15:35:06
摘要:古语说:“娘亲舅大”,确实如此,老舅和我们家走的很近,也非常亲,我家的大事小情都会请上老舅。

古语说:“娘亲舅大”,确实如此,老舅和我们家走的很近,也非常亲,我家的大事小情都会请上老舅。每年的中秋节和春节,我都会去银州区看望我的老舅和舅妈。每逢佳节,老舅也都会来我家看望我的母亲,平时总打电话询问母亲的身体情况。老舅心肠热,非常善良,特别重视亲情。
   其实我有三个舅舅,两个大舅和一个老舅,我妈的家庭情况十分特殊。姓杨的大舅和我母亲同父异母,我母亲四岁时,我姓杨的亲姥爷就去世了,丢下我的姥姥、大姨、母亲和未出生的二舅。为了生存,我的姥姥又嫁给了一个王的人,并把大姨和母亲也都带到了王家。我的那个后姥爷,后来我也曾见过,为人忠厚善良,对我母亲、大姨和二舅就像亲生的一样。后来我的姥姥又生下了老姨和老舅,二舅也改姓王了。姥姥命运多诘,54岁时她就因脑出血去世了,当时老舅只有十二三岁,那时我还没有出世,因此我从来没见过我的姥姥,只是后来才看见过她的一张照片,一个慈眉善目中国传统的农村老妇人。
   姓杨的大舅,我们走动的少些,一直到我十多岁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个大舅,他和母亲长得也非常像。母亲领我哥哥和我去过大舅家,记得大舅见面就告诉我们,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姥家。其实大舅和大舅妈也非常善良,对我们非常亲昵和友善。
   二舅叫王连山,和我母亲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弟,血源上是我们最亲的舅舅,实际上姓杨。我们习惯了一直管他也叫“大舅”。小时候,我们总去他家,王姥爷就和亲姥爷一样对我们,给我们糖果。大舅会放电影和画画,大舅画画完全是天赋,一天也没有学过,画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非常逼真,是一个地道的草根画家。
   可惜前些年,我的两个“大舅”先后因病都去世了,我很怀念他们。如今只剩下一个老舅了。时光荏苒,我的很多长辈都长眠于地下了,因此对于健在的长辈我特别关爱和尊敬他们,无论社会怎么向前发展,血浓于水的亲情都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和最值得珍惜的情感。
   老舅年轻的时候,经常来我家,给我们兄弟姐妹买些学习用品,因此我们非常亲近他。据说老舅学习很好,因为家境贫穷,才没有继续读下去,他也特别擅长绘画,和连山大舅一样。中学毕业后,他当过几年民师,当过公社团支部书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城了,在企业做过管理。后来又和舅妈一起在龙首市场等地卖过衣服。
   老舅重情重义,谁家有事,他都主动上前帮忙,力所能及地周济经济条件不好的亲戚。早年我在银州区岭东读师专的时候,总去老舅家蹭饭吃,每次去老舅和老舅妈都会给我做些好吃的,实际上他们家并不富裕,收入有限。刚进城不久,一直住在两间低矮狭小的平房里。我非常感恩我的老舅和舅妈,我师专毕业前,老舅想方设法想把我留在城边中学工作,还曾经给我介绍过一个女朋友。
   2002年我家也搬进了银州城里,距离老舅家近了,他便隔三差五来我家看望我父亲和母亲,因此我非常感恩我的老舅。等我经济条件好转以后,我就开始去看望他和舅妈。每次去,老舅都很高兴和感动。我知道我生活的越好,他就越高兴,因为我是他的外甥,我生活的好,我父母就会过得好。
   如今老舅已经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但他一直不闲着,总是上山采蘑菇,去溪水里钓鱼,在家里饲养花和养金鱼等。让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最近几年,老舅又痴迷上了葫芦雕刻,并把自己雕刻好的葫芦作品拿到集市上买,精美的葫芦作品颇受爱好者的喜欢,供不应求,这更激发了老舅的葫芦雕刻的激情。
   在很多人家里都喜欢摆放葫芦雕刻挂件,是因其谐音寓意和文化象征,兼具装饰性与吉祥寓意。葫芦的“葫”与“福”、“禄”谐音,“芦”与“禄”也相近,因此常被赋予“福禄双全”“多子多福”的吉祥含义,象征家庭美满、福气满满。此外,葫芦肚大腰圆的形态,在传统文化中也被认为能“收纳福气、驱避不祥”,有守护家宅的心理暗示。在我国葫芦雕刻艺术历史悠久,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一部分。
   我每次去他家,老舅都会兴高采烈地向我展示一些新作品,并详细地讲解其葫芦雕刻流程。我仔细端详老舅的那些葫芦雕刻作品,让我惊叹极了。其实葫芦雕刻艺术十分复杂,需要有绘画天赋和灵感的人才能驾驭。老舅靠自己研磨,无师自通,真的非常了不起,特别是对于年近七旬的老人来说更不容易。
   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葫芦,被老舅雕刻成了一件件精致典雅、别具一格的工艺品。葫芦雕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葫芦寓意与仙道、宝贵、长寿、子孙繁盛等密切相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我老舅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位花甲老人,怎们能雕刻出如此精妙绝伦的作品呢!
   老舅的葫芦雕刻图案种类繁多:有吉祥图案:如“福禄寿喜”吉祥数字组合,以蝙蝠(谐音“福”)、葫芦(谐音“禄”)、寿桃(象征“寿”)和喜鹊(代表“喜”)构成。有人物图案:常以帝王将相、八仙人物、传奇英雄等为题材,如雕刻八仙过海的场景,展现八位仙人各自施展法术渡海的画面,寓意着克服困难、吉祥如意。有山水图案:通过细腻的线条勾勒出山川的轮廓、树木的姿态,如“深山藏古寺”,画面中群山环绕,古寺若隐若现,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意境。有花鸟鱼虫野兽图案:特别耀眼的是“凤戏牡丹”,凤凰与牡丹相结合,凤凰是吉祥的象征,牡丹代表富贵,寓意富贵吉祥。还有“竹雀图”,竹子象征气节,雀鸟增添灵动之感。 
   老舅有一双灵巧绝妙的手,他所雕刻的花鸟虫鱼野兽,山水画、神仙和传奇英雄人物等堪称绝妙。葫芦上的牡丹花、菊花,桃花、金鱼、老虎、狮子、仙鹤,天鹅,燕子、松树,柏树、枫树、瀑布、名山、武松、穆桂英、吕洞宾等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原本认为老舅可能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所迫,自己的退休金少,简单雕刻几个葫芦,拿到市场上去买,挣些钱补贴家用罢了。但当我看到老舅的精美葫芦雕刻作品后,老舅的形象在我心中刹那间高大起来,平凡的老舅原来是一位民间葫芦雕刻艺人,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敬爱的老舅真的很了不起,居然大器晚成,成了民间草根葫芦雕刻的艺人,把吉祥康泰,富贵喜庆送给千家万户,把福禄祥寿带给祈盼的人们。
   老舅告诉我,他雕刻葫芦绞尽脑汁,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好几位雕刻艺人,购买了大量工具,精挑细选了大量葫芦,开始雕刻的作品有很多瑕疵,成了残次品。后来反复打磨改进,才逐渐成熟些,但总是不断学习改进,力争雕刻出的作品更加精致,更加具有特色,让爱好者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影响力更大些。老舅让我看他的手指,都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老茧,我很心疼老舅。老舅雕刻成功的每一件葫芦作品都耗尽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开始老舅在市场选购自己中意形状的葫芦拿回家雕刻,后来亲戚朋友也把形状好的葫芦送给老舅,后来老舅特意购买一些葫芦种子,让农村亲戚给种上,秋天老舅再回收。葫芦样式多了,老舅的葫芦雕刻作品也丰富起来了。
   老舅告诉我一个秘密,其实雕刻葫芦和葫芦雕刻是两种不同的技法,我是学中文的,咋听起来都有点懵。老舅微笑的告诉我,雕刻葫芦技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大、中、小三种特制的钢针,在葫芦表皮上,以纤细的线条阴刻出所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然后涂上松墨,使线条变得很明显。另一种技法是用刻刀将葫芦的壳镂空,以粗犷的空隙线条勾勒出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而葫芦雕刻也分为两种:葫芦雕和刻葫芦。目前老舅最擅长的是刻葫芦,就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而葫芦雕是一种立体艺术,而刻葫芦则不是,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刻葫芦是在葫芦上走刀划针,能随意刻画出常见的花草虫鱼图案,作为观赏。
   通过老舅的细致讲解,我惊奇的发现,老舅的这些作品经上色后,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等栩栩如生。老舅说,自己葫芦雕刻包含三道工序:第一是将成熟的葫芦放在锅中煮,然后发酵去掉青皮;第二是雕刻各种图案;第三是上色。最简单的一件葫芦雕刻作品,老舅也要花费半天功夫,常常是一气呵成,甚至都不吃午饭。雕刻出一件成功作品,需要花费几天时间,但老舅却非常兴奋。自从喜欢上葫芦雕刻以后,老舅就不再去采蘑菇和钓鱼了。
   现在很多老人喜欢跳广场舞,打麻将,健步走,钓鱼、旅游等休闲活动,而老舅唯独喜欢上了葫芦雕刻,而且很痴迷。我很羡慕老舅,也很敬佩老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爱,老有所成,让自己的夕阳余晖更加璀璨,让自己的黄昏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价值,人生也多了一分精彩,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共 33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老舅的精彩散随笔。“娘亲舅大”,这短短四字,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作者对亲情最深的记忆。老舅,便是这亲情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笔触生动细腻,将老舅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如老舅常来外甥家送学习用品、在作者读师专时变着法儿做好吃的等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些温馨的瞬间,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力量。还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老舅的善良比作“冬日里的暖阳”,将他的重情重义比作“家族精神的纽带”,形象地展现了老舅在亲情中的重要性。文章巧妙地将亲情与文化相结合,通过老舅痴迷葫芦雕刻这一线索,引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老舅通过雕刻,将这份文化传承下来,也将对亲情的珍视融入其中,让亲情与文化相互交融,也让读者在感受亲情的同时,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富有感染力的佳作,推荐赏读。【编辑:淡淡的云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10-20 15:52:10
  作者通过回忆与老舅及其他舅舅的交往细节,展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文章透露出对时光流逝、长辈老去的感慨,以及对"血浓于水"这一永恒亲情的深刻体悟。感谢老师带来的佳作,感谢老师支持云水。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10-20 15:56:32
  文章以情动人,生动感人,开篇点题,结尾升华,通过家庭背景介绍与个人回忆穿插,由亲情扩展到文化传承。文章成功地将个人家庭故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亲情的珍贵和传统文化的魅力。祝老师秋安文丰,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10-20 19:20:45
  蛮有意思的老舅,很传神。
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曾在许多文学网站发文交流,乐在其中。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10-21 20:36:01
  佳作欣赏!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