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老挝妹嫁进村(散文/外一篇)
◎老挝妹嫁进村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来。有人在欢呼着,有人在放喇叭:“老挝妹来啦”,“他家在老挝娶了一个漂亮婆娘回来了。”
那天是个好日子。本来太平者接老挝妹回来,不出意外的话要提前两个月的。因为要在两国大使馆办理手续,女方没有到结婚年龄不给办,就只好在女方家呆上个把月走关系。又在老挝大使馆挨了一个月,求爹爹告奶奶花了两个月时间才把手续办下来。
太平者结过婚,今年四十多岁了。前任妻子生了一个孩子,做洗三澡酒时,丈母娘来庆祝,陪女儿坐月子。快满月时,丈母娘就提出要八万元彩礼,太平者母亲不同意。满月后,丈母娘就把女儿与刚满月的婴儿一起从湖南新宁接回河南去了。后来,就杳无音讯。
前任妻子走时,太平者只有二十多岁,到今年四十多岁了还没有找到老婆,大人就着急了,恰巧邻组一黄姓的女儿嫁到老挝,就想托这层关系为儿子找个老婆回来。前几年,被嫁到老挝的姐姐为自家单身老弟介绍了一位20岁的老挝妹,只花了20万彩礼,人又长得漂亮,并为老弟生了两个孩子。为此,太平者父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托关系要黄姓的女儿帮忙在老挝联系一个女孩给儿子。这样,太平者就终于有了老挝的美女做妻子了。
老挝妹来村里时,老挝妹的爸爸妈妈、妹妹,还有舅舅、舅妈都来了,看到村里的高楼大夏,宽敞的马路,家家户户的小车羡慕得不得了,“这地方好富裕呀”他们在想,眼里对中国农村半个儿子的家庭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太平者岳父喝酒怕是“海量”,把太平者的父亲和两位叔叔都喝趴下了,自己却没有一点问题。喝完酒后,照样在村子里散步“转悠转悠”。在村里半个多月,餐餐请人来陪酒,餐餐把来陪酒的地方人搞醉。
“老挝人喝酒真海量。”有人这样评价说。
岳父母一家人在村里住了半个月时间就回去了,而老挝妹在村里跟着老公(太平者)在家里帮忙干农活,扯田里的草。晚上挽着老公的腰或手拉手在村里散步,没有害羞的样子,双方就是听不懂在说什么,不好交流。在家里,两口子各自在看抖音、视频号。太平者母亲陪媳妇时,用地方土话跟她交流,女孩只是笑笑、点点头,不知母亲在说什么,表达什么意思,不懂,不懂,就是听不懂。女孩的眼神里只能看出“尊敬与尊重”二字。“老挝妹挺懂事呀。”路过的人看见就这样说。
不知不觉转眼就过去了两个月,本村一姓阳的村民也在黄某女儿的帮助下,介绍了一位老挝妹做媳妇,年龄比太平者老婆大好几岁。男的也快五十岁了,比女孩足足大了二十多岁。老挝苦,不但生活苦,而且农村里没有好的房子住,全部是竹片编织起来的,屋顶是竹块或者是草盖起来的,一到下雨天就漏雨。所以,她们见到这个富裕的村子后就定了心。说“中国好,老挝穷。”近几年来,村子里一下娶进四五个老挝妹,个个都勤快。村子里收割稻子时,收割机去不了的田,要用小型打谷机,或者黄桶,要人工割禾,她们就自告奋勇捋起袖子、拿起镰刀下田帮忙割禾。
真的,在抖音上、视频号里经常看到老挝妹到中国来找工作,学说中国话,讲得有点别扭,但很勇敢。老挝妹拿着老挝币在中国使用,中国老板不接收老挝币,但也有中国好人会出面帮助老挝妹度过难关。老挝穷,但老挝妹很勤快。
自从老挝妹嫁进村后,面对面看到老挝妹在地方的为人处世,才肯定了抖音与视频号里的老挝妹是什么样的人了。“我爱中国,我喜欢中国人。”“你要老婆吗?我做你老婆。”老挝妹是这样说的。因为老挝太穷了,中国太美了,所以老挝妹就纷纷往中国来找工作、嫁到中国来。
中国单身汉又被老挝国的老挝妹看上了,恐怕将来中国单身汉会要清零了。
◎我的打工经历
中学毕业后,我一直呆在深冲老家,走着自己设计的人生路。近年来,迫于家庭、社会等诸多压力,决计走出大山,去外面闯荡闯荡。
今年初,家住株洲的二姐红兵给我来信,说她已为我找到了一份工作。我好高兴,并在心中默许诺言:以实际行动去给红兵姐一个惊喜。因而,收到二姐的信不久,我背起简单的行囊,告别父母,来到了株洲。
第二天,我去了位于株洲泸松区的浪仔副食品批发部。老板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见面后,他对我说:你的情况我已知道了,你要在这里干的话,任务很简单就是卖货送货。说着,便叫我骑一辆三轮车给他看看。骑自行车我算是高手,可以双手离把,潇洒自如。但三轮车却没试过,心想它也欺负不了我吧。于是,我来到车前,跨了上去。我抓住车把,想把三轮车调个方向,谁知事与愿违,就是拉不动。老板在一旁喊:“你要松开刹机呀!”我低头一看,果不然,原来是车给刹住了。经老板指点后,我就推着三轮车来到宿舍区,走了五圈。老板很满意,说可以了。接着提了一些具体要求以及要注意的事项,我就骑着三轮车上了街。
我要去的目的地,是株洲大桥某批发部,路程约八公里,老板只报了个地址、店名,要我一个人去送。株洲的街道,纵横交错,街上人流熙攘,车水马龙。因是初次骑车送货,我不敢造次,又由于车技不熟,骑得很费力。只觉得满街的人都在盯着我,生怕闹出什么笑话。一路上瞻前顾后的,极为小心。到了目的地,穿越那条狭窄的街道,过摊位时不是撞了行人,就是撞了人家的柜台,我只好一一赔尽不是。心想:外出打工,没力气不行,没技术更不行。
待把货送完返程时,我竟在火车站附近迷路了!从火车站到泸淞区建宁街仅一公里左右,可我当时急于送货,忘了记回来的路径,什么路什么街,全给忘了,怎么办?第一次出来送货就遇此难题,老板肯定会笑我这个没出过远门的乡巴佬。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智商不低的人,我站在十字路口,面对着纵横交错的五条街道,认真地回忆起来。一会,我终于想起来了,建宁街两旁的建筑都是四至六层的房子,马路为上坡式,而其他街道都是平坦大道。于是,我按照认定的那条街道走,三分钟后就看见“建宁街1号”的门面了,总算松了口气。为此,送货归来,已是中午时分了。
吃完午饭,老板喊住我说:“你要在这里干,首先要识字,认得产品名称;其次骑车技术要过硬。每天上班早晨六点起床,晚上九点收班,是比较辛苦的,再者一年之中不给假,腊月二十八才能放假回家过春节。你自己考虑清楚,到时我们再签订合同。”
对于老板提出来的条件,我仔细掂量了下:若论骑车技术,有原来的基础,我可熟能生巧;说识字的话,更不在话下,我是搞创作的,发表过许多作品,还能不识产品名称?至于无假期,就让我为难了,因五月里是母亲六十大寿,我必得回去给她做寿。到时我想回去,老板不允,难免发生不愉快。思前想后,我觉得出门打工有观察社会、体验人生、养家糊口的好处,但打工也难免有处处将就人家的无奈;我不奢求能混出什么名堂来,但至少应有相对的自由。看来,在此打工是不可能的了。
这样,我又干了两天,清理了行李,离开了“浪仔”批发部。我短暂的打工“生涯”,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