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前行者(随笔)
前行者(随笔)
与通透者同行,于低谷处拾光。
人生行路,总会与些“通透、敞亮、立于制高点的”人相遇。他们像提前握了人生剧本的执笔者,每一步规划都清晰如明镜,待人接物间满是洞见,让人在与之相处时,既敬佩其格局,也难免在对比中看清自身的混沌与局限。这份相遇,恰似一场恰逢其时的雨,带着冲刷迷茫的加速度,逼着人从似懂非懂的惯性里觉醒,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与姿态。
曾以为,与人相处只需捧着真心、拼着力气便够。我们十年如一日在家庭与责任里摸索,学着为人父母的模样,试着做大家庭的标杆,以为用“父母心”便能换来对等的认可。可直到看见小钱、苏荣与依萍那般“通透”——他们的方案早有筹谋,目光始终落在更高处,才恍然大悟:有些差距,并非努力便能填补,若始终低着头、哈着腰,把自己放得太低,换来的只会是他人眼中的轻慢,而非尊重。就像小玉说的,爷爷与孙子能有举过头顶亲昵的互动,却不能丢了自己的位置;若总以“孙子”的姿态迁就,便永远成不了撑起场面的“爷爷”。
想起家中姑爷的故事,更觉“自我轻贱”是人生最蚀骨的毒药。他出身中医世家,本该是五千年医道传承的接力者,却当着我的面说“中医是骗人的幌子”。他不信祖辈的智慧,不认可自己的身份,连带着把家族的威望也摔进了尘埃里。最终,本该受人敬重的世家子弟,活成了随波逐流的庸常之辈,潦草一生。这让我明白,人可以平凡,却不能贬低自己;可以朴素,却不能丢掉体面。衣服旧了能缝,破了能补,洗得干净、叠得整齐,便是对生活的敬畏;人也一样,精神头不能垮,哪怕处境普通,也要活得舒展、立得端正,这才是对自己最基本的尊重。
与“通透”者相处,最忌活成他们眼中“不屑一顾的小昆虫”。他们站在制高点,看得清人情里的轻重,也拎得清关系中的边界——就像苏荣会为哥哥苏晨做一万件事,却不愿为儿女亲家做一件可能得罪哥哥的事。血缘的优先级、认知的差异,本就是人性的常态,怨不得旁人,只能怪自己没早看清:相处的本质是“势均力敌”,你有自己的威信、规矩与样子,别人才会予你对等的重视。若总在关系里模糊自我,哪怕付出再多,也难撼动对方心中的天平。
后来才懂,与通透者相遇,不是为了让我们陷入“不如人”的焦虑,而是为了借他们的“亮”,照见自己的“暗”。就像不懂的“周期率”,如同算不尽的圆周率,虽一时无解,却值得我们带着敬畏去探索;人在低谷时的迷茫,也并非绝境,而是觉醒的契机。不必夸张自己的本事,也别贬低自己的价值,守住“精神整齐”的底线,昂起头、立住脚,哪怕走得慢些,也能在时光里熬出自己的分量。
这场与“通透”者的同行,像一场及时雨,洗去了我们的懵懂与怯懦,也让我们在看清现实后,更懂得如何做自己——不卑不亢,有棱有角,既能在顺境里做旗帜,也能在低谷里拾光,活成自己人生中真正的“制高点”。
走出低谷的贵人是谁,是自己的信仰与笃定。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