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昌黎有条葡萄沟(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昌黎有条葡萄沟(散文)


作者:荷锄叟 秀才,2456.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发表时间:2025-10-21 20:43:38
摘要:原创游记

【星月】昌黎有条葡萄沟(散文)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名扬天下,八年前自驾新疆的时候,曾在返程时路过吐鲁番,深入葡萄沟,见识了葡萄即将成熟时节的盛况,记录在《新疆是个好地方——走不出的天山》里。这个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来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的龙家店镇亲戚家,这里距离昌黎葡萄沟不远,于是,10月5日,中秋节前一天,趁着秋雨绵绵无法拍鸟的间隙,前往葡萄沟一游。
   昌黎县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是河北省东北部的一座小县城,东临渤海湾,背依碣石山,背山面水,得天独厚。灵山秀水,优越的自然条件,让这里盛产优质葡萄,是华北地区著名的葡萄产地,跟张家口的宣化葡萄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法国波尔多同处北纬39°酿酒葡萄黄金种植带,是著名的华夏干红葡萄酒、长城干红葡萄酒的主要产地,我国的第一瓶干红葡萄酒——北戴河牌干红葡萄酒就是这里生产的,这里拥有“中国酿酒葡萄之乡”“中国干红葡萄酒城”等称号。
   葡萄沟坐落于碣石山的背风坡,是碣石山主峰仙台顶背后的一道谷峪,一条小溪顺着山谷蜿蜒流淌,形成绵延七八里路的葡萄长廊,号称“十里葡萄长廊”。由于碣石山质地为花岗岩,岩石风化剥蚀以后形成的土壤沙性好,透气、透水性强,灌溉用水又都是山上流下来的优质山泉水,再加上当地气候受渤海湾影响,夏秋季节昼夜温差大,日暖夜凉,非常有利于葡萄糖分的吸纳和蓄积,因此产出的葡萄甘甜可口,并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道。可供鲜食的玫瑰香、龙眼儿、马奶子等葡萄,是这里的主要葡萄品种,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享誉海内外。
   至于碣石山,正是曹操曾经在《观沧海》里登临的那座碣石山。当年曹操东征乌桓,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而巩固了大后方,为他今后南征,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志得意满的曹操,在挥鞭凯旋时,登上渤海边上海拔695米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顶,瞻顾北国秋色,眺望茫茫大海,只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于是,“幸甚至哉”,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著名诗篇。只是当年前魏武大帝,做梦也没有想到,1800年之后,这里居然有一条葡萄沟名扬四海。
   我们来得有点晚,这里的葡萄大多已经收获了,留下来的只是为了招徕游客,作观赏布景用的,因而,用相机拍下来,便少有了珠圆玉润般的晶莹剔透,有的葡萄粒子显得有些瑟缩干瘪,但从那一串一串、挤挤挨挨的果子形态来看,它们曾经的高光时刻,似乎依稀还可一见。所幸我们也只是来观光的,走走看看罢了,并没有购买品尝的欲望,就不管它老去的滋味了。而走进葡萄沟,就跟一头钻进了孙猴子的水帘洞一般,遮天蔽日的葡萄藤蔓,将道路、房舍、院落甚至山沟、山坡都笼罩起来,整个一条葡萄沟俨然成为一座神仙护佑的福地洞天。
   据说,这条葡萄沟400年前就已经初具规模了,当初这里的先民引进葡萄的种子、藤蔓,沿着河沟一路栽种下来,400年的坚持不懈,400年的繁衍生息,才成就了今天这一条“十里葡萄长廊”。沿街排列的房舍也不乏百年老宅院。有一座赵家老宅,门楼、房舍都比较低矮,但三进的纵深,顺着山势、沿中轴线向后、向上延伸,一直通向院后山坡上的葡萄园,而不管是门楼还是房舍,又统统被葡萄藤包围着,也不论是短墙还是山墙,就都成了葡萄藤的骨架,并一直架到了山坡上,跟院子后面的葡萄园连接起来,遮蔽了整个山坡。
   碣石山是一座石头山,名副其实,裸露的岩石光滑平整,犹如一块块巨石的阵列。碣石本来的意义就是石柱的意思,只是这里的巨石阵列绵延数十公里,一直从滦河入海口延伸到北戴河湿地公园,然后探入渤海湾,我怀疑,今天的鸽子窝景区的鹰嘴崖,是碣石山在陆地上的绝唱。在平均海拔只有5米的昌黎县境内,突兀而起五六百米的这么一系列山脉,从而让小城昌黎,拥有了抵御北方寒冷气流的屏障,又有了挽留湿润的水汽的功能,从而成为依山傍水、山海相连的富饶之地。
   坐落于葡萄沟的西山场村,一共124户人家,400年来,几乎家家种葡萄,户户酿美酒,如今,更是依托葡萄产业,大力兴办休闲旅游项目,可供餐饮、住宿、休闲、度假的民宿,比比皆是。村民们把自家的前院开辟出来,用葡萄架做天然的凉棚,棚下设置桌椅、秋千,经营餐饮、休闲娱乐行业;把房舍重新装修,利用冬暖夏凉的自然条件,接待四海宾朋;屋后贮藏葡萄美酒的山洞,当地人称作酒堡的,此时也开发出来,结合酿酒文化,供游人观赏、品味。一条葡萄沟年产100万斤葡萄,不仅造福昌黎一方百姓,也让全国各地的游人,品尝到新鲜葡萄的甘甜,让海内外的朋友,享受到葡萄美酒的甘醇。
   在葡萄架下,我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顺着葡萄沟上行,所见葡萄藤也越来越壮硕,布满龟裂的皴皮,透露着它们曾经上百年的沧桑岁月。据说,最老的一架葡萄藤,已经有180岁了。
   下雨了,还没有走到葡萄沟的尽头,我们不得不回返,那茂密的葡萄架,正好为我们遮风避雨。

共 19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游记,以游踪串联昌黎葡萄沟的自然与人文,构思精巧。作者以吐鲁番葡萄沟起笔引出此行,既铺垫情感又形成对比。详叙昌黎地理优势、葡萄品质成因,穿插与波尔多同处黄金种植带等干货,兼具观赏性与知识性。更妙在勾连曹操《观沧海》,让碣石山的历史厚重与葡萄沟的烟火气交融。对葡萄藤沧桑、老宅风貌的描摹细腻,雨中断游的收尾添余韵,是篇兼具底蕴与意趣的游记佳作。散文主题明确,文笔细腻,引经据典,描述生动,散发着浓郁的葡萄清香,读起来口舌生香,好似嗅到了葡萄美酒的芬芳。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5-10-21 20:54:35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游记,散发着浓郁的葡萄清香,读起来口舌生香,好似嗅到了葡萄美酒的芬芳。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10-21 21:18:09
  辛苦了,您的编按令小文增色多多,谢谢了!
2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10-21 21:15:29
  非常感谢淇水碧柳老师的编辑推荐,您辛苦了!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3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10-21 21:36:20
  葡萄沟也有新篇,长见识了。
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曾在许多文学网站发文交流,乐在其中。
回复3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10-21 22:42:55
  雨天,没能更好参观。谢谢光临!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