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城】桂A至桂P:八桂大地的国庆迁徙图鉴
国庆八日长假的钟声敲响,当高速公路的栏杆缓缓抬起,一场属于广西人的“地域迁徙”正式拉开帷幕。不同于其他省份车流中混杂的跨省牌照,在八桂大地的交通动脉上,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那些以“桂”字开头的车牌,它们像一个个流动的地理符号,串联起壮乡的山山水水,也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团圆期盼与旅行向往,更藏着“书香红城”浸润下的人文韵味。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高速入口已排起长龙。桂A南宁的车流中,有带着老人孩子奔赴北海银滩的家庭,后备箱塞满了精心准备的生活用品,也藏着几本壮族民间故事集,他们期待在“天下第一滩”的碧海蓝天下,让孩子在追逐浪花、捡拾贝壳之余,品读滨海文化的古老传说;桂C桂林的自驾车队里,或许藏着计划重游漓江的摄影爱好者,更有“百色诗联群”的文友,他们带着笔墨纸砚,准备在竹筏上即兴创作,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境转化为平仄相间的楹联。桂L百色的车牌格外醒目,作为红城儿女,有人选择返回凌云县等县域探访亲友,在浩坤湖的碧波旁漫步,看喀斯特峰林倒映水中,随手记录下“浩坤碧水映千峰,壮寨炊烟入画中”的诗句;也有人驾车前往靖西通灵大峡谷,在瀑布飞流直下的水雾中穿行,灵感迸发间写下赞美自然鬼斧神工的散文,这些作品或许不久后就会出现在“书香红城”的征文专栏中。
沿途的服务区成了临时的“地域文化交流站”,也成了文友们的即兴创作沙龙。桂E北海的车主分享着刚捕捞的鱿鱼干、沙虫干,热情介绍着侨港风情街的越南卷粉,同时拿出自己记录的滨海随笔,与同为文学爱好者的游客交流创作心得;桂P防城港的游客捧着新鲜的海鸭蛋,推荐着万尾金滩的落日盛景,说起京族哈节上的歌谣,现场哼唱起来,有文友立刻用手机记录下歌词韵律,计划改编成现代诗歌。桂K玉林的自驾族交流着大容山露营攻略,也探讨着都峤山丹霞地貌的文学创作角度;来自桂M河池的壮族同胞哼着山歌,车厢里飘出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他们随身带着的《刘三姐歌谣集》,成为服务区里众人传阅的“热门读物”。桂F崇左的游客对着地图研究德天瀑布的游览路线,有人提议待游览结束后,共同参与“书香红城”发起的“八桂山水行”主题征文活动,用文字定格跨国瀑布的壮美。
这场“车牌大聚会”,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假日出行,更是广西地域文化与文学魅力的双重展演。从桂D梧州骑楼城的青砖黛瓦间,文友们在百年商埠的沧桑中寻找创作灵感,咬一口香甜的纸包鸡,将岭南文化的韵味融入散文篇章;到桂J贺州黄姚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明清古建筑前总有举着笔记本的创作者,在千年古榕下听老人讲述传奇故事,把时光沉淀的韵味化作笔尖的文字。从桂N钦州三娘湾的沙滩上,看白海豚跃出海面的灵动瞬间,探访冯子材故居,将家国情怀写入诗歌;到桂G来宾金秀圣堂山的云海中,欣赏瑶族长鼓舞表演,身着瑶锦的姑娘们翩翩起舞,成为文友们笔下最动人的意象。每一块车牌背后都对应着一处独特的风景,一段别样的故事,更孕育着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学作品,它们在高速公路上交织穿梭,如同“书香红城”的纽带,将八桂大地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与文学之力紧密相连。
当夕阳为群山镀上金边,返程的车流渐渐汇聚。桂A至桂P的车牌在暮色中闪烁,车厢里装满了特产与纪念品,更载着满满的创作灵感与文学收获。这个国庆,那些流动的“桂”字车牌,不仅见证了假日的欢乐与团圆,更诠释了广西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为“书香红城”系列文学活动注入了鲜活的素材与蓬勃的生命力。而高速路上的相遇与别离,文友间的交流与共勉,都成为这个长假最温暖的注脚,等待着下一次重逢时,在“书香红城”的平台上,共同解锁八桂大地更多未被书写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