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忆】桂花糖,香甜蜜意飘满小村庄(散文)

精品 【云水·忆】桂花糖,香甜蜜意飘满小村庄(散文)


作者:春草葳蕤 探花,1502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3发表时间:2025-10-22 13:28:16

秋风一起,树叶渐黄,悠悠碧空,如洗。抬头遥望,万里晴空,白云飘飘,一行大雁,鸣叫着,南飞而去,深深呼吸一下,满腹都是淡淡清香,不是别个,此时,桂花正在开放,恰恰是桂花飘香之时。
   记得,儿时住在奶奶家里,家门口庭院里就有棵桂花树的,桂花树,婆娑,葱郁,不仅花香。花儿也精巧别致,惹人喜爱。听奶奶说,那桂花树,是十三奶奶送给我奶奶的。送来时,小小的一株桂花树苗儿,现在早已是长成了呢,已然开了一茬又一茬的花,子也结了一茬茬。那么,用桂花做得桂花糖,自是做了不知多少了,可是,桂花的香与蜜甜蜜甜的味道,我还是吃也吃不够的。
   奶奶总是说:你十三奶奶做了最大的好事,就是带过来了桂花树,教会了人们制作桂花糖。
   奶奶还说呀,从前总是以为这桂花树娇贵着呢,咱们这里怕是养活不了它,担心,桂花它不好栽不好养活的,不是咱们普通百姓家养活的花儿,可是还真就活了。
   奶奶一说起桂花树,几个奶奶都开了话匣子,尤其是三奶奶六奶奶七奶奶的,也跟着笑着说着。她们都说是,当初呀,让一个“桂(贵)”字给迷惑了,以为多金贵又是多高贵,贵的东西,就不是咱们百姓的东西。何况桂花糖桂花糕还有桂花蜜桂花茶,都好似贵得不可攀似的。哪想到,自从十三奶奶来到村庄,一棵棵的桂花树栽植起来,那些高贵的东西,也就不再那么高贵了,反而,都来到了身边,进入了百姓人家里了。
   是的,每到秋天,桂花树,枝枝叶叶,绿盈盈,花儿金黄黄的,静静地摇曳在门前,姿态万千的样子,秋风里,万物在凋零,唯独,桂花树,在盛开花朵。此时,越加风姿绰约,树冠丰满,绿绿的叶子间就会开出金色的宛如繁星点点的桂花来,一眼望去,那精致的小花儿一簇簇的,好似闪烁着金色光芒,让人陶醉其中。
   或许,美丽的外表不是桂花的有点,最是那一缕缕的桂花香,迷恋着人们,令人大赞着:啊,好香呀,又是一年秋天到了,桂花飘香时。
   奶奶很是喜欢,有事没事,喜欢坐在树下做针线或是喝茶。每次奶奶喝茶,自然好几位奶奶也拿着针线活而来了,她们或缝活绣,各自忙着,边饮着茶,说着话,倒是个个都一副自在舒心的样子,慈祥的面容,和蔼,可亲。当然其中,最不可却的就是十三奶奶,她离着奶奶家不远,隔着一条巷子,可是,她家的桂花香与我奶奶家的桂花香,早早地连在一起了,缠缠绵绵,无法分得开。
   我最喜欢的是,饮茶的茶桌上,那一碟子的桂花糖,有我奶奶做的,也有十三奶奶做的,可以分辨开吗?或许,十三奶奶做得要地道些,因为必定人家十三奶奶娘家有传统的配方嘞。我奶奶和村子里的奶奶都是跟着十三奶奶学的。
   十三奶奶嫁到我们村子里时,不仅带来了桂花糖,还带过来桂花树,更是教会了村庄里的人制作桂花糖,有的人,还因此以桂花糖来谋生呢。小雨淅淅的春季,或是雪花飘飘的寒冬里,村头巷尾的,有叫卖桂花糖的村人,边挑着担子走,边吆喝:桂花——糖嘞——
   从此,我们村子里的人就开始喜欢栽种桂花树,村前屋后,场院地头栽植上了一棵棵桂花树。十三奶奶从来也不嫌烦的,只要有人问她怎么样制作桂花糖,她就耐心地与前来问她的人说,说不明白,就亲自去人家里手把手地教人家,直到教会为止的。
   小小村庄,不被很多人知道,但是,我却记忆很深刻的,因为,那是奶奶的村庄,是我的老家。尤其是桂花糖,小时候,衣袋书包里,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桂花糖。
   小小村庄也就温馨起来,甜蜜起来了。村庄里有我的奶奶,还有许多的奶奶。奶奶们当然大多从外村嫁过来的。我奶奶是,还有就是十三奶奶。我叫她十三奶奶,是因为我把村子里的奶奶都排了一下次序,没排完。十三奶奶伸出尖尖十指,粗略算了一下说,她在村子里该是排到十三了,就叫她十三奶奶好了。那时,已经没有了十三爷爷了,只有奶奶一个人住在老屋子里。
   然而,十三奶奶嫁过来那一天,十三奶奶总是会讲起,坐在桂花树下,她给我讲了一遍又一遍。那一天,喜鹊叫喳喳,一顶花轿将十三奶奶抬进了十三爷的家门口。
   十三爷爷,当时家里和县城里都开着织布厂,一连好几家的织布厂,也算是十里八乡的富户了。十三爷爷的父亲经常去江南做生意,与十三奶奶的父亲相识又交好,都在心底里感觉很不早相识的样子。于是,两家就有了联姻的意思,于是一桩好亲事就此促成。
   桂花树下,我喜欢写作业,一边听着奶奶们聊天,再就是伸手去拿起夹子夹一块桂花糖,放在口里,慢慢化着,不断用舌尖抵着那一块香甜的桂花糖,往往是糖的甜没有到达咽喉,而,那一缕缕桂花香却早已直抵心腹,一种气势势不可挡。
   我含化着桂花糖,奶奶就教我读诗词:“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奶奶说是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上半阙,奶奶的话没完,十三奶奶就接上下半阙:“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入流?”
   奶奶说,也不知怎么,每次看到桂花开了,就会想起这首词来。感觉诗句好似放在了桂花树上的桂花间,也是粘着桂花香气的,读着品着,一缕缕的香,淡淡的,飘逸在空气里,令人舒畅,悠悠然。
   我知道,奶奶和十三奶奶都读过书,也都是曾经大户人家的女子,更是,也都有着梦想的。尤其奶奶读了好多的书,最喜欢的就是古诗词,因此,曾经我小叔小姑姑没少因为背不出诗词挨奶奶戒尺打手心的。我倒是没有挨过,一是奶奶疼爱,再就是,我也喜欢诗词,虽然那时小不解其中味,但是或许年纪小,记忆好,奶奶教几遍,我还是能记住的,因此,背诗词我还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深得奶奶喜欢,总是夸我奖励我,自然是,桂花糖没少吃呢。
   十三奶奶无意间,却吟出了这样的一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三奶奶和六奶奶说十三奶奶是想十三爷爷了,十三爷爷走了好多年了呐。
   十三奶奶没有否认,端着茶,轻轻嗅着茶香,也夹了一块桂花糖,吃在口里,悠悠地,她慢慢启开记忆,说桂花开时,就会想家,想家里的那片桂花林,她家种植着许许多多的桂花树。她说,就是想家,从前是,现在也是,虽然家里没有爹娘了,可是,还是想家,想那块土地,那里的人那里的山水。
   坐在桂花树下,感叹着,说自己已经来了几十年了,大半辈子的感觉。那年来时,自己才十七岁,照现在还是个孩子嘞,还在娘的身边读书或是工作。而她嫁到夫家,成了媳妇儿媳,很快就成了孩子的娘了。
   十三奶奶眯起眼睛,望一望满树的桂花,几只鸟儿飞来,落在树上,喳喳,喳喳在叫着。好似也格外喜欢这桂花吧,颜色还是香气呢?惊艳到了似的,在不停说着:这样太香了吧,这么漂亮的颜色,金黄金黄的,好似落日的艳丽色彩。
   桂花糖,十三奶奶说,家里一接到婆家给她定下的婚期,就开始制作桂花糖了。
   桂花糖,还是因为那一桂(贵)字吧,富贵的寓意,贵气的用意,都是预示着美好,婚后日子的显贵,幸福,因此,要多制作一些桂花糖的。结婚的那一天需要很多的。因此,自从十三奶奶十四五岁,也就是定亲那年开始,家里就开始了一项艰巨的工作,就是制作桂花糖呐。
   父亲母亲都很欢喜,自己的女儿要出嫁了,岂能不欢喜,然而,也是很担心,必定女儿要嫁到别人家里去了,离开父母离开家乡了,以后的日子要完全依靠夫婿依靠自己了。
   十三奶奶一直都在外面读书的,眼界很高,本是自己恋爱,然而,父母不同意,觉得那是一时冲动,不算数的,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哪里由得自己。
   就如这桂花糖,一丝一毫也不得差的,将就不得的,人生的每一步,都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错了一步就满盘皆错了。
   尤其是,婚姻大事,更是一旦错了,整个的人生也就次输掉了,哪里还会有幸福快乐可言?
   十三奶奶的父亲带领着家里的几个壮小伙子,从摘桂花开始,每一步骤,都是很严谨的。桂花的采摘,不是只将花儿摘下来,而是整枝的剪下来,带回家里来,再一朵朵小心翼翼摘下来,去掉花蕊去掉花蒂,一朵朵精巧的桂花儿放在白瓷盘里待用。
   而且,不仅要做桂花糖,还要做其余的几种有玫瑰代代花薄荷乌梅和靛青,它们的颜色也是不同的,桂花糖是黄色的,而玫瑰代代花薄荷乌梅靛青分别是红白绿蓝和黑,这六种糖因颜色不同而命名,统称为“桂花糖”。其中乌梅糖的原料可直接购买的,至于玫瑰薄荷等其余五种,需自行制作的。不用说,相当耗时又费工的,需要家人和雇来的工人亲自采集原料、研磨、印制等工序的。
   十三奶奶说着,饮着茶,口里也含着一块桂花糖,往昔时光又一次展现在了眼前,不禁走进了回忆里:一定是看见了父亲母亲还有家人了吧,幸福的眼神里,让我猜想着,也在体会着十三奶奶的幸福与快乐。
   却听见,十三奶奶说:只是现在结婚省去好多繁缛了,而在当时,凡是大户人家,娶媳嫁女的,都是需要很多的桂花糖,用量很大的。
   那时,桂花糖的作用也很蛮大的,或许,还是那一“桂”字与“贵”同音吧。而桂子,说来,还是一种长生药物,这就无意间,跟“早生贵子”的吉利口彩联系上了,因此婚礼上用到桂花糖,那可是真的吉利又讨彩,好极了。
   至于说道就更是不用说,相当有讲究的,一般要在结婚三日宴请时,才分糖的。这天晚上要宴请宾客的,此时桂花糖就用得上了的。等宾客坐定,主人就派人按人头逐个的,一个也不落的,规规矩矩地将桂花糖放在杯筷的旁边。普通每位两包:一红一绿。这一绿一红是指得包装纸的颜色,早已包好的。包装,一般普通的包装是每包四块,红和黄两色。不用说,这黄的就是桂花糖,红的玫瑰糖。有四块的,也有六块一包的。大概长短宽窄二指宽,长短,如手指略微短些。
   至于制作,更是严谨又艰巨的。要用上好的冰糖,要自家来磨成细粉。桂花,采集来,要在酸梅水中浸了三小时以上的,还要再捞出桂花来,捣臼,舂成浆糊状,加入磨细的冰糖粉,拌匀。然后用力舂捣,直到臼内的桂花与糖充分混合相融在一起,而且,成为一体的桂花与糖不再粘连着石臼,完完全全成了桂花糖了。
   此时,一颗颗桂花糖,按照人们的意愿做成了,最后一步,拿来印板,把桂花糖的糖面上印上字迹,如:元宝、福字、方胜双喜、双鱼、双钱等,都是些吉利又如意的字句。
   我口里含着桂花糖,听着十三奶奶讲着桂花糖说着桂花糖,心里早已甜成了一坛蜜。想想制作桂花糖,还真是不易。
   此时,却从巷子口又一次传来了桂花糖的叫卖声,奶奶问,也不知这家做的桂花糖正宗不?
   十三奶奶笑着说:正宗,我教得,咋会不正宗?
   又一次,我的心儿甜甜的,桂花糖的甜度,香甜润口,甜如蜜了。
  

共 41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桂花糖为线索,串联起对故乡、奶奶和往事的深情回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对奶奶的敬爱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开篇描绘秋日美景,引出桂花飘香,自然而然地勾起对奶奶家桂花树的回忆。详细叙述桂花树的来历、奶奶们制作桂花糖的场景,以及十三奶奶带来的桂花树和制作技艺,展现出村庄因桂花而变得温馨甜蜜的氛围。, 奶奶们的慈祥可亲、十三奶奶的善良热心,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作者通过描写在桂花树下写作业、听奶奶们聊天、品尝桂花糖等细节,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温情的童年时光。同时,引用李清照的鹧鸪天,增添了文章的文学韵味,也进一步烘托出对桂花和故乡的深情。文章情感真挚,生动细腻地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和亲人的温暖,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桂花香的村庄,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浓浓思念。佳作,推荐赏读。【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22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10-22 15:43:01
  从桂花的开放、桂花的用途到桂花带来的情感,层层递进,将奶奶对十三奶奶的感激之情、几位奶奶对桂花树从误解到喜爱的情感转变以及“我”对桂花糖的深厚情感等丰富情感巧妙地串联起来。通过桂花这一具体意象,将原本分散的情感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文章结构紧凑,情感表达更加集中而深刻。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10-22 15:49:32
  文章对奶奶、十三奶奶等人物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如描写奶奶“有事没事,喜欢坐在树下做针线或是喝茶”,通过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奶奶的闲适与优雅。同时,大量的对话描写让文章充满生活气息,如几位奶奶关于桂花树的讨论对话,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还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温情的场景之中。感谢春草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秋日愉快,佳作连连。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阿巧        2025-10-22 16:38:54
  美丽的桂花树,甜甜的桂花糖,承载着作者美好的童年记忆。尤其是十三奶奶和十三爷爷的爱情故事,更是与桂花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桂”寓意着“贵”,是幸福的象征。文章描写细腻,画面感强,透着纸背,仿佛能闻到淡淡的桂花香,那桂花糖的味道,甜如蜜,让人念念不忘。感谢春草葳蕤老师的精彩分享!祝愿老师创作愉快,佳作不断!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乡笛        2025-10-22 19:04:25
  桂花糖,香味浓浓,让人如临其境,如在其中,享受其美,感受其情。文章叙写细腻,引人入胜。好文,拜读学习了。
5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5-10-22 22:22:57
   感谢云彩老师编审,辛苦老师了。葳蕤敬茶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工作顺利!
春草葳蕤
6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5-10-22 22:24:18
   感谢阿巧老师百忙中的留评,葳蕤敬茶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事事如意!
春草葳蕤
7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5-10-22 22:25:26
   感谢乡笛老师的留评,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工作顺利!
春草葳蕤
8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10-24 21:03:44
  甜甜蜜蜜的快乐回忆。
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曾在许多文学网站发文交流,乐在其中。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