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收获】古长安未央宫遗址公园游记(散文)

编辑推荐 【金文·收获】古长安未央宫遗址公园游记(散文)


作者:王金启 举人,461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发表时间:2025-10-23 12:57:29
摘要:中秋期间,作者游览未央宫遗址公园,震撼于其辽阔与苍凉。这里曾是西汉及多朝理政中心、丝绸之路起点,规模宏大,见证辉煌。如今只剩夯土、芳草与奇石,引发作者对历史兴衰、帝王功过及百姓苦难的深沉感慨。遗址既是汉文化繁荣的见证,亦是后人反思历史的教科书。

今年中秋时节,选了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我来到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游览了古长安未央宫遗址公园。走进未央宫遗址公园,瞬间我就变成了一只蚂蚁。未央宫遗址,仅仅用一个大字是根本无法形容它的博大的,用巨大来描述未央宫遗址,在这里也显得有几分牵强。当时展现在我眼前的未央宫遗址是一望无际、无边无际。
   此时此刻,恍然之间我竟然有一种错觉,这哪里是一座宫殿的遗址,这分明是辽阔的草原!放眼望去,方圆十几公里之内,没有想象中高耸入云的豪华宫殿,也没有巧夺天工的亭台楼阁,没有大汉雄风留下的古朴风貌,也没有经济发达时期的商贸街市,留下的只是一片片茂密的芳草,一堆堆静默的黄土,一条条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游览公路,一处处看不到边际的宫殿遗址。
   历史是一条从古而来流向远方的河流,流淌到汉朝的四百年间更是波澜壮阔的时期。未央宫曾经是汉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建设规模之大,豪华之极,古今中外,堪称之最。但是,曾经辉煌璀璨的未央宫,如今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是历史的空白,是无边的想象,是大火焚毁后的焦土,还是被摧毁后的残砖碎瓦?是博大的胸怀,是美好的盛世,是动乱的岁月还是沉浮的命运?站在不同视角,所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是我相信,后人经过此地,大都会有一声叹、无限感慨。这叹息里,有莫大的伤悲,无尽的惋惜,万千的悲伤,还有对百姓命运和血汗的万分痛心。
   进入城门大约1000米,是一个石砌的横幅牌匾,上边用鎏金字体雕刻着“古长安未央宫遗址公园”几个大字。继续向前走了大约300米,有一道夯土堆积的土墙,看上去古朴笨拙,上边用黑色书法字体依然写着“古长安未央宫遗址公园”。我继续前行,视野非常辽阔,一望无际的都是绿油油的芳草,中间偶尔有几朵野花,横卧着几块看似很自然其实却是人工精心摆放的石头。这些石头横卧在杂草之中,有的如乌龟,有的像牛背,有的似牛头,有的似骆驼,有的方方正正,有的奇形怪状。我非常喜欢这些石头,想从这些石头的纹路里寻觅历史的记录,叩问历史的真相。阅读一块块石头,恰如阅读一部部无字天书,可以纵横天地,可以包容宇宙,可以穿越古今,可以天马行空。但是我的心仿佛被汉朝的历史烟云迷惑,总想着那些辉煌灿烂,又想着那些英雄传奇,无法真正感悟当年百姓真正的生活。我继续沿着一条路向前走,一边浏览未央宫遗址的风景,一边感叹岁月的无情。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中国西汉帝国的都城宫殿遗址,也是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统一帝国的都城遗址。抚今追昔,望着眼前一片片野草、一棵棵大树,一块块石头,一层层黄土,我的心震颤着,感慨着,思索着,感悟着。我仿佛在与两千多年前的每一块泥土和岩石在对话,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当年汉朝人的心跳。
   遥想当年,汉朝开国之君刘邦金戈铁马,横扫大秦,建立了汉朝的一统江山,内心壮怀激烈,在庆功宴上,吟唱出千古流传激荡魂魄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江山依旧兮心犹壮,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那时候的刘邦醉了,沉醉于美酒,沉醉于江山,沉醉于山呼万岁,沉醉于美人如云。但是谁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脚步,谁也无法改变岁月的变迁。他们最终化为一抔土堆,恰如沧海一粟,转瞬之间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只有夕阳依旧在,只有废弃的焦土,横卧的岩石,还有无边的芳草,世世代代,依然静静地守候着这片土地,记录着历史风云,诉说着千年的巨变。
   据历史学家考古推定,汉朝未央宫始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两年后基本建成,刘邦之子惠帝即位后移居于此,未央宫从此成为西汉皇帝的皇宫。汉武帝时期,宫殿达到鼎盛,殿台楼阁达40多座,殿门81座。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被作为皇宫使用的时间近360年,是中国古代使用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宫城。未央宫北距渭河南岸约2千米,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为“形胜”之地,既防范了水患,又在古代冷兵器军事作战中具有优势,同时也彰显了帝王的威严。未央宫总体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宫城周长8800米,面积约5平方千米,约占都城面积的七分之一。宫内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等40余殿。宫城之内的主干路有3条,两条南北平行的东西向干路贯通宫城,中部有条南北向干路纵贯其间,将未央宫分为南、中、北3个区域。其中最著名的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居未央宫正中,其北侧为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前殿北部西侧为少府、中央官署,更北处建有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和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未央宫建有沧池:位于未央宫西南部,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池水由城外泬水引入,既美化了环境,又解决了皇宫的用水问题。沧池中有象征“山”的渐台,后世在皇宫内修建人工湖、筑造假山即始于此。角楼:未央宫西南角楼遗址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车刘村北,现存台基平面呈曲尺形,这里出土了大量瓦当,以云纹瓦当为主,还有凤纹瓦当等,为研究汉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线索。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从这里领下汉武帝的旨意,率领百余人取道河西走廊西行,开启了“丝绸之路”的“凿空之旅”。无论是当年还是后世,用气势恢宏、布局讲究、做工精细、气象万千形容未央宫一点也不为过。
   我沿着一条路向前走了大约2000米,不远处映入眼帘的便是未央宫的前殿遗址。如今,这里只剩下一片高大的夯土台基,台基上长满了杂草,却依然能看出当年宫殿的宏伟轮廓。站在台基下,抬头仰望,我不禁想象起当年汉武帝在这里临朝理政的场景: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恭敬地聆听着皇帝的诏令,朝堂之上庄重肃穆,一派盛世景象。据史料记载,未央宫前殿是汉代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处理国家政务的场所,其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之一。如今,虽然宫殿的木质结构早已荡然无存,但那高大的夯土台基却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汉代工匠们高超的建筑技艺。我随着游人登上了前殿的夯土台基,站在夯土台基上,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俯瞰四周,所有的风景尽收眼底。我不禁想到,当年的未央宫的建设,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耗费了多少能工巧匠,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无论是一砖一瓦,还是一草一木,可都是百姓的血汗啊。我不禁想起了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在前殿的夯土台基上徘徊很久,内心依然无法平静。
   我从前殿夯土台基走下,走进后宫遗址。这里依然到处都是芳草和岩石,偶然有几棵大树,点缀其中,只能依稀看出当年后宫的巨大轮廓。我仿佛看到皇后在一群如花似玉的宫女簇拥之下,恰如众星捧月一般在宫殿里大摆筵席的场景,我仿佛看到成千上万的宫女在巨大的宫殿里欢声笑语,举办着盛大的宴会,歌唱着太平盛世,跳动着仪态万方的舞蹈。但是这些宫女,却都是平民百姓的女儿,大好的青春年华,却被强迫关进宫廷之中,万千寂寞和孤独,无处倾诉。几十年荒废人生,最终寂寞老死宫中。没有人记得她们的名字,没有人理解她们的生命,没有人尊重她们的尊严。她们恰如一群待宰的羔羊,无依无靠,只能小心翼翼服侍君王,有人甚至几十年都见不到君王一面。如今,这里只有焦土一片,芳草萋萋!
   此时此刻,夕阳西下,日近黄昏。我知道在这座未央宫遗址,如果每座宫殿都看一遍,步行的话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一一浏览。我望着远处的夕阳芳草,急忙从后宫绕道往回走,一路依然到处都是各种宫殿的遗址。我已经记不清当年有多少宫殿有多少门了,而我只是如一只蚂蚁一样,见到的是很小的一部分。我只能说,未央宫遗址,我曾经来过。
   古长安未央宫遗址,是我见到的最为庞大最为荒凉的古代建筑遗址。它曾经超越古今的辉煌,如今却跨越岁月的苍凉;它曾经繁华绝代的壮美,如今却一片废墟的荒芜。思古怀今,怎能不让人泪如雨下,感慨万千!未央宫遗址,既是汉朝文化繁荣的历史见证,也是让后人反思历史的教科书。

共 33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通过这篇游记可以看到《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循环智慧隐性脉络,赋予遗址书写哲学厚度。作者以“蚂蚁”自喻踏入未央宫遗址,用草原类比其博大,在芳草与夯土间,串联起这座宫城从西汉帝宫到多朝理政中心、丝绸之路起点的千年历程——恰如易理“生生不息”的文明演进,却也暗合“盛极而衰”的天道循环。文字融文学性与哲思于一体,刘邦《大风歌》的豪迈与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喟叹相映,在古今对照中叩问“泰极否来”的政治规律。于苍凉废墟里,见帝王霸业转瞬即逝,宫女百姓悲歌无声,恰似易理“无往不复”的世事常态。本文不只是游记,更是以易解史的沉思录:作者借遗址兴衰,暗合《易经》“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政治智慧,让读者悟透繁华终落、兴衰有常的哲理,明白王朝存续需守民本初心。这是兼具易理哲思、历史深度与艺术质感的佳作。今天,我们跳出历史周期率,需谨记接受人民监督,自我革命。推荐阅读!【金文编辑:江西学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10-23 12:58:21
  社长辛苦了,期待更多精品佳作!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2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10-23 12:59:20
  这篇游记兼具历史厚重感,实为游览历史遗迹、感悟古今的绝佳范本。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10-23 14:08:13
  感谢江西学士老师认真负责,编辑的又快又好!
4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10-23 14:08:54
  祝福江西学士老师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5 楼        文友:安然小静        2025-10-23 21:53:56
  优秀精品佳作,受益多多!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