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时光】同是天涯沦落人(赏析)

精品  【浪花·时光】同是天涯沦落人(赏析) ——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作者:吴需荣 举人,4765.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0发表时间:2025-10-25 10:00:50

柳宗元是二王八司马事件的受害人。事件之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等人。十年之后,皇帝本拟启用这帮干才,可还是有人阻止,于是他们终究没有能够回到中央,而是纷纷改任,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其它人也都如此,算是官升一级,成了地方主官,但还都是蛮荒之地。都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柳宗元和这几位曾经的战友,现在的难友,又同为天涯沦落人,自然有很多话要说。这首诗就是他初到柳州,站在城楼上,登高怀远,放眼风物,感慨万千,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感受告诉这些同道们所作。诗歌感情真挚,气韵不凡,思绪婉转雄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是:“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首联,貌似写景,实际就是写情。城墙上的高楼接着大片的荒地,这里隐含了我这个主体。楼当然不可能接着荒地,事实上是我站在城墙的高楼上,我的目光所及都是荒地。柳州在当时是边鄙之地,人烟稀少,城墙周边是大片荒地很正常。柳宗元作为被贬谪的官员,看到如此荒凉的场景,自然会感慨莫名,兴起很深的哀愁。古人登高,本就有祈福避邪,还有望远怀人之意,柳宗元登到高楼上,自然会怀念故人,其中那几位同样被贬谪到天涯海角的战友,更是同病相怜,心有戚戚。放眼远眺,看到大荒尽头是大海,大海尽头是天空,反正都是大片的无人区,看不到生物,天地间似乎一片死寂。这让柳宗元似乎又回到了写作《江雪》的时代。无边无尽的荒凉,迷迷茫茫的海天,让我的愁思似乎也无穷无尽,前途一片茫然,思绪自然也是茫无所措。同样的茫然和愁思,大唐人用的意象是高楼、大海、天涯,而宋人多用落花、小园、孤舟,也可见唐人风气之豪迈。
   颔联,是写的近处,也许是在城内,反正也是看到的景色。这里,有围墙,有水池,自然是有人居住的地方。而且,水面有芙蓉,墙上有薜荔,和上联相比充满了生机。不过,柳宗元看到的却是疾风劲雨在肆虐,在胡乱搅动着水池,肆意拍打着围墙。这当然是说环境的险恶,也是在说这里生活的艰难。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芙蓉、薜荔都是屈原笔下的香草,是正人君子的象征,柳宗元当然是比作自己这一帮永贞革新中的改革派了,我们本来是想让国家变得更好,我们是香草,是直臣,是一心为国为民不计私利的优秀人才,可天不遂人愿,香草偏要经风雨,直臣偏要受打压,我们这帮人就像这水池围墙一样,任意受到侵害而毫无办法。所以,芙蓉薜荔,可能并不一定是柳宗元看到的实景,但却成了他控诉世道不公的代言人了。
   颈联开始,是写兄弟们了,也是这首诗的主旨了。诗是寄给兄弟们的,自然要表达对兄弟们的牵挂和情义。柳宗元为什么要寄给漳汀封连四州,因为这四州的主官是战友,而且这四个州和柳州一样,都是当时的南方蛮夷之地,算起来不远,可能的话还能相互照应下。所以,我站在高楼上,自然想看到兄弟们的城市,于是向着你们的方向远眺。可看到的是什么呢?五岭上的树木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完全遮蔽住了我向岭南兄弟们远望的目光;而弯弯曲曲的大江,犹如人的肝肠,更让人感受到肝肠寸断痛彻心扉。真钦佩古人的才情,人的大肠弯弯曲曲本是自然生理现象,古人居然把弯弯曲曲的河流比喻成曲折的大肠,还生造出了“九曲回肠”这个词语,九是概数,指多,似乎无限曲折的河流也蕴藉了无穷无尽的哀愁。我想看兄弟们,可看不到;我不想看到愁肠百转,可却总是呈现在面前。人的一生,就是荒谬,就是背离了自己的愿望,这应该是柳宗元和他兄弟们共同的感受吧。
   最后一联,兄弟们都到了这百越鬼地方,此地百姓还没开化,还在身上刻有文身。想想也很好笑,古时候文明的人都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损伤,所以要正衣冠,保护好自己一丝一缕,连头发都要保护好,更别说在身上刺什么图案了。而边鄙之地,未曾教化,还处在原始社会仿佛动物一样的野蛮阶段,所以喜欢在身上刻有熊虎等猛兽作为图腾,一方面是吓唬对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希望能得到图腾的护佑,增加自己的勇敢和力量。所以,文身本来是不文明的表现,可现代却成了年轻人的新宠,也算奇哉怪也。我们都到了这里,本来相隔不远,可以经常聚聚以慰相思,可实际上别说聚了,互相连书信都通不了。这有点夸张了,唐玄宗时已经能够从岭南飞马将荔枝运送的京城,所以驿路应该已经通了,只是人烟稀少,使用频率不高而已。柳宗元这样写,只是再次说明了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对兄弟们的思念和关心,也有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悲哀。
   柳宗元写过《江雪》,营造出一片孤独死寂的世界,似乎他就是个孤悬世外的高人,不近人间烟火。可实际上,他外冷内热,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对朋友的感情非常真挚。在永州,他写过《捕蛇者说》,不顾贬谪之身,直接为百姓张目;由于贬谪之地生活不便,他的母亲死在任上,所以后来刘禹锡要贬谪到更为贫困艰苦的地方时,他考虑到刘禹锡还有老母,唯恐步自己后尘,竟然直接向朝廷上书,让自己代替刘禹锡去艰苦之地。这等情义,绝对非常人所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看起来冷漠不可亲近,实际上接近了之后才会发现,是重情重义的热心肠。柳宗元的这首诗,让他在世人前卸下了孤傲的伪装,让人们认识到了重情重义的柳河东。
   白居易曾经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更不用说,沦落天涯的人,本来就是好战友,好朋友,心自然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柳宗元到了柳州,就想到了他们,想到了大家共同的境遇,从而唐诗宝库中多了一篇情真意切的佳作。七律一首,新春赠友人:时日匆匆自逝然,常思棹桨度天边。春花秋月真情在,物是人非志气阑。对酒当歌知旧事,醉生梦死看新年。谁能长袖凭空舞,直欲飞身去广寒。
   (原创首发)

共 22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这篇赏析以“二王八司马事件”的历史背景作为切入点,深情且细腻地解读了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深层意蕴。吴老师跳出了单纯的文字释义,将诗歌置于诗人贬谪生涯的语境中,逐联剖析景与情的关联,从首联大荒海天的苍茫愁思,到颈联风雨香草的隐喻控诉,再到颔联岭树江流的牵挂之痛,最后落脚于尾联音书难通的境遇之悲。文中既串联史实,厘清诗人与同道的天涯沦落之缘,又结合《江雪》《捕蛇者说》及替友上书的轶事,立体呈现柳宗元外冷内热、重情重义的品格。吴老师这篇赏析兼具文史厚度与情感温度,既解码诗歌的意象密码,又善于挖掘文字背后的人生感慨与真挚情谊,为读者读懂这首唐诗佳作提供了生动且深刻的指引。好文推荐阅读共赏!浪花有你很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一季阑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25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10-25 10:08:54
  吴老师这篇诗评脉络清晰、情感饱满,既解读了诗歌意象又结合了背景与人物品性,整体很棒!
2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10-25 10:12:37
  微调了几个字词,若有不妥,吴老师联系我修改。感谢赐稿征文,写作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