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忆】遇见深秋(散文)
一
掀开日历,忽然发现时令已至霜降,它是秋天最后一个登场的节气。在一场接一场的秋雨中,秋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走了,深秋已不期而至。
这个秋天,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秋天,雨水特别多,淅淅沥沥,连绵不断,下了近两个多月。就连国庆节、中秋节,本是令人高兴的日子,结果,秋雨太过热情,日夜不停地光顾,我第一次感到秋雨多了也让人烦。
我曾坐在窗前,呆呆地看着秋雨肆意地挥洒,秋风伴着秋雨,无情地摇曳着树枝,好像随时要把秋叶摇落下来。听着秋雨噼里啪啦地敲打着屋顶,心想:这秋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呢?我比什么时候都盼望见到秋日的阳光。
终于,在深秋的时候,秋雨停下了脚步。久违的阳光,拨开云彩,驱散了阴霾,笼罩着大地,自然界的一切都变得明媚起来。压抑许久的心情也豁然开朗了许多。
清晨,我走在街道的林荫路上,抬头望去,树叶清新透亮,有的呈现红色,有的呈现黄色,还有的半红半黄,像被染料染过似的。忽然来了一阵秋风,黄叶纷飞,像一只只黄蝴蝶,就那么在空中翩翩起舞,每一片都有自己的姿态,无论大小,都显得那么自信,那么从容,宁静温柔。
落叶叠加在一起,厚厚的,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地毯,脚踩上去,软绵绵的,像是棉花团,特别舒适。我低头弯腰,捡拾了一片小小的发黄的树叶,它的形状像鸭掌,颜色有深有浅,脉络清晰可辨,上面布满了岁月流过的痕迹。
看到小小的落叶,我不禁思绪万千,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捡落叶的情景来。
深秋的早晨,刚露出头的麦苗上布满晶莹的白霜,绿里透着白,桐树的叶子落在麦苗上,像是给麦子盖了一层被子。它们可是烧锅引火的好柴火。我一大早被母亲喊起来,揉揉惺忪的睡眼,一骨碌爬起来,拿起篮子就到地里捡落叶去了。
大的桐树叶可以用手抓,顺便再捡拾一些干树枝,小的杨树的叶子就得用木棍上安个钉来扎。村西边的河沟旁边有两排大杨树,夏日里,我和小伙伴们喜欢在杨树下乘凉,玩抓石子的游戏。秋日,杨树叶落了,树枝上光秃秃的,我喜欢来到杨树林,捡拾杨树的落叶。看到地上哪一片落叶厚实,一棍子下去,稳准狠,就能扎上一摞子大大小小的杨树叶子。最有趣的是,能在树叶子下面发现小虫子,它们躲在叶子下面,却没想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突然造访,所以吓得它们惊慌失措地想要逃跑,一时间兵慌马乱的,只看到叶子没有脚却在一点一点地移动。背着满满一篮子捡拾的落叶往家走,心中特别有成就感,走路都脚下生风,那样子好像打了一场胜仗似的。
我们拾的落叶,有的晒干,成了母亲做饭烧锅的柴火,有的被推进院子里的大粪坑内,等它们腐烂,沤成肥料,来年好拉到地里,让庄稼长得更好。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树还是那树,只是那些杨树的落叶再也无人问津,任凭风吹雨淋,最后化作春泥,滋养大地。
多年后,再回首,那些捡拾落叶的日子,成了我最难忘的秋天记忆。
二
故乡地处中原,四季更替明显。春华秋实,秋收冬藏。母亲夏日里种的萝卜、白菜,也在深秋时候陆续地成熟了。
深秋时节,北风呼呼地刮着,吹得人身上发冷。母亲的头发被秋风无情地吹起,她顾不上整理头发,带着满心的喜悦,风风火火地带着我们来到地里,收获她丰硕的劳动“成果”。
地里成片的白菜,一棵棵圆滚滚的,水灵灵的,像绿色的大皮球。母亲指挥我们用铁锹贴着地皮砍白菜,然后再一棵棵地搬起来往车里装白菜。有的白菜很大,能有十几斤重。我们干起活来,劲头十足,砍的砍,搬的搬,不一会儿工夫,一地白菜就被一清而空。
我们把白菜排列整齐装上车,拉回家,窖藏。这样,白菜就可以吃整个冬天,直到第二年春天。冬天时,母亲就用这些白菜做熬菜、包饺子、炒豆腐、炖粉条,它是我们餐桌上最主要的蔬菜之一。
母亲常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除了爱吃白菜,我们也爱吃萝卜。母亲每年都会种几畦白萝卜,供我们一家子吃菜。拉完白菜,母亲会领着我们把地里的萝卜一根一根拔出来,把萝卜缨子给拧掉,只要它的根部。它们的样子又圆又长,上身穿着绿衣服,下面穿着白裤子,拔出萝卜带出泥,每根萝卜浑身都带着泥土的芬芳。母亲也把它们窖在家里的西墙角,这样吃的时候,方便挖掘,即使在寒冷的下雪天,也一样可以挖出来,炒着吃,炸萝卜丸子吃。偶尔用萝卜来炖肉吃,萝卜的清香,沾染了肉香味,别提多美味啦。
小时候,生活条件有限,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这叫自给自足,母亲几乎顿顿变着花样为我们做萝卜白菜吃,这是最接地气的蔬菜,餐桌上的常客,我们怎么也吃不够。
这个深秋时节,新鲜的萝卜白菜上市了,爱上专门从市场上买回了几棵大白菜,用它来做熬菜吃,再放上几个炸好的萝卜丸子,清爽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三
深秋,层林尽染,遍地秋色,整个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深秋,天气越来越冷了,虽然有一些寒凉,但挡不住人们出门赏秋的脚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十月,天气微凉,正赶上开封第四十三届菊花节,大街上、公园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出门俱是赏花人。这些菊花品种繁多,色彩鲜艳,姿态万千。独头菊、大立菊、悬崖菊、案头菊、千层菊、塔菊、七彩菊,菊花的种类之多,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菊花的颜色非常丰富,白的似雪,红的像火,粉的若霞,还有半紫半红,半黄半绿,半白半蓝,那色彩仿佛是画家的调色盘,各种颜色一应俱全。花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含蓄内敛,有的热情似火,有的打着卷,有的拉着丝,各有各的美。独头菊,一枝独秀,傲视群雄,独站鳌头。悬崖菊,从高处垂下来,如绿色的瀑布,上面点缀着朵朵小黄花,黄绿相间,美如画卷。人们给菊花起的名字也特别富有诗情画意,像什么国华粉山、帅旗、飞泉流瀑、绿水秋波、凤凰展翅等。
那些身着宋朝服饰的美女,花枝招展,笑脸如花,她们穿行在花丛中间,衣袂飘飘,步履轻盈,犹如仙子降落人间。偶尔,与游客互动,含笑合影,不是明星,胜似明星。
每年秋天,我都会和爱人到龙亭湖畔赏秋菊。深秋时节,天空格外高远,蓝莹莹的,像一块铺展着的巨幅蓝色的宝石,它倒映在大宋御河里,倒映在龙亭湖中,秋水共长天一色,奇美无比。放眼望去,满城尽是菊花黄,贵气逼人,菊香四溢,萦绕鼻尖,惹人心醉。
广场上,聚集着许多喜欢放风筝的人。那风筝的样式多种多样,蜈蚣、燕子、长龙、蝴蝶、蜻蜓,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一只只风筝在秋日的天空里尽情地展翅高飞,像一架架小型的彩色飞机在空中盘旋,试与天公相比高,它俯视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尽情地欣赏着深秋无边的美景。
远处,金黄的树叶在秋风中飞舞,与竞相开放的菊花交相辉映,让开封古城熠熠生辉。一只白鹭,悠闲在有龙亭湖水面上展翅飞翔,舞姿轻盈,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蜻蜓点水般地掠过水面,这一方天地仿佛都是独属于它自己的。
娇艳迷人的菊花,是秋天最后的倔强,与枯黄的落叶相依相伴,形成了深秋独有的华章。步入深秋的画卷中,我被这绚丽的景色所吸引,仿佛做了一个清冽的、浅浅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