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我帮父亲养猪的日子(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我帮父亲养猪的日子(散文)


作者:秦淮 白丁,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发表时间:2025-10-26 10:54:56
摘要:原创首发

父亲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父亲对自己的人生却有他的规划和想法。平日里,父亲把几亩田地打理的井井有条。每年都能收获满意的粮食,不但每年能完成上缴国粮的任务,还把我们的口粮保留的绰绰有余。让我们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受冻挨饿过,这算是父亲最大的功劳了。
   尽管父母亲比较勤劳朴素,但每年到年底,家庭除去所有的开支,基本没有结余的钱。每年春节,父母给我们三个孩子都做了一套新衣。而这些钱,都是父母亲平日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父亲看到日子这么清贫,总把这个责任归结为他做父亲的没尽到义务。让他总是闷闷不乐,心有不甘。那个时候,村里人没有一家能天天吃上猪肉的。一个月能吃上三四回算生活条件不错了,父亲看到村民和自己的生活太拮据了,就连吃肉都成了一种奢侈。父亲看到这一情况,很想通过养殖来发家致富。既然村民和自己都吃不上猪肉,那就以养猪开始,把养殖的生猪低价供应给村民,而且,自己也不为吃肉而烦恼了。
   父亲是个说一不二的男人,说干就干。首先,父亲把两间破烂不堪的厨房,给收拾干净。并从村里叫来泥瓦匠,把两间旧厨房改造成四间养猪舍。从村委会借得一万元资金,用于引进猪苗和米糠的供应。在那个年代,市场上还没有猪饲料这个名称呢。无论是家庭养殖,还是合伙养殖,那些养殖的生猪,就靠吃米糠和菜叶喂养大的。那一次,父亲一从猪苗市场引进20头小猪。分四个猪舍,每间猪舍只养五头猪。为了每顿能供应上生猪的进食,父亲放下脸面,拖上板车,走村串户。叫喊着收购村民家中的米糠,父亲也不讨便宜。就按市场价收购,那时,村里还没有拖拉机和货车呢。全靠人力拉板车,来运输物资的。那个板车,制作很简单。就是请木匠应用杠杆原理,打造成一个木制的车厢,车厢中段,挖两个圆形槽,把链接两个轮子的杠杆,卡进了圆形槽内。由运输者,握住多出的木质手臂,向前拉或者拖,让运输的物资轻轻松松运回了家。
   父亲走村串户的时候,大声叫喊吆喝着:“收购米糠咯……”村民每天上午,都能听到父亲的吆喝声,为了能换几个钱,补贴家用。很多村民都愿意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后,把剩下来的米糠卖给了父亲。而村民自家喂养的生猪,就依靠每天去田野,割取青草和菜叶,来饲养生猪。而且,在那个年代。每家饲养的生猪,仅靠野草和菜叶,也饲养着膘肥体壮。每次,村民提着糠袋,让父亲过秤。父亲总是态度谦和地说道:“十斤差二两,就算十斤吧!”父亲总是让村民们尽可能多得一些利润,让每个村民都乐意和他做生意,成为他的顾客。
   为了让所有的生猪都吃上有营养的米糠,让20头生猪尽快长成膘肥体壮。父亲就动员我们全家,拎着菜篮去田里割青草和菜叶。包括我的母亲也行动起来,我们姐弟三人,加上母亲,都投入到割野草和菜叶的行动中。在行动的时候,我们四人时常出现在田野中,田埂上,山坡上,草地上,远远望去。我们几个花花绿绿的人影,点缀在五颜六色的田野里,特别显得醒目而富有生机。仿佛我们几个人,也成了田野间的花朵,给大自然增添了一道活力四射的风景。
   我们在田野里割草的时候,父亲也没闲着。为了让猪圈有个良好的养殖环境,必须每天给猪圈冲洗地面,和喷洒消毒工作。那时,还没有通上自来水,村民所需的生活用水,都需要去河边或池塘里挑水回来。把家里的大水缸倒满为止,父亲为了把卫生工作搞好,就买了一个七担水的大水缸。每次在打扫猪圈前,都会挑来七担水,倒入大水缸。装满后,父亲就用洗脸盆。一盆一盆冲洗地面,一边冲洗,一边用大竹扫帚,把地面上的猪粪和积水冲刷的一干二净。等地面吹干后,就把杀虫药水,喷洒在猪圈的每个角落里。让细菌和病菌无处藏身,这就为生猪的正常生长除去了后患。每天在猪食的供应上,父亲就在猪圈外,修建了两个大土灶。专门把米糠和菜叶搅拌均匀后,放入大铁锅内,点上柴火,把米糠都煮熟后,喂养给生猪。每次,在煮米糠之前,父亲把我们割来的青草和菜叶,用菜刀切成小片状,便于蒸煮和食用。而且,父亲为了不让生猪烫伤食道,故意把煮好的米糠。冷却成适当的温度后,才一桶一桶把猪食倒进猪圈里的食槽内,让所有的生猪都能安全进食。当20头生猪吃饱后,又趴在了地上睡觉。父亲就没闲下来,把食槽里剩余的残渣,都一点点清理干净。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不让食槽里的残渣变质,而破坏生猪的消化功能。
   我们把菜叶和青草集中堆放在猪圈外,而且保持通风透气。不让菜叶和青草腐烂变质,尽可能把当天的菜叶,让生猪吃完。保证菜叶和青草的新鲜度和安全感。有时,父亲忙不过来,让我们姐弟三人,帮忙把所有的青草菜叶剁碎。并加入适量的米糠。还让我们三人,把米糠和菜叶均匀掺合在一起。当我们完成掺合的任务时,父亲的两个大铁锅也煮开了水。于是,就把掺合的猪食。倒进铁锅里的开水中,一边加料,一边搅拌,直到猪食安全混合后,趁着适当的温度,父亲便把猪食投喂了下去。
   那年年底,20头猪,一头也没病死和发生意外。都被喂养的膘肥体壮。除了留下五头宰杀卖给村民,其余15头都卖给了屠宰场。杀猪时,所有的村民都像过节了一样,排成长长一条队伍。手拎着菜篮,等候买到新鲜的猪肉。那个时候,我们姐弟三,忙着为父亲收钱找零了,那个场面,真是自豪和满足。因为,我们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吃肉问题,还帮助村民多吃上了几次猪肉。何况,还收入了一笔可观的利润。
   这件事,每次想起来,都让我想到了一家人。为做同一件事,做出了应有的付出和责任。才让父亲了却了他的心愿和志向,也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和榜样……

共 22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普通农民父亲,以质朴的担当和前瞻的眼光,带领全家闯出一条“养猪致富”的小康之路。本文以白描式的细腻笔触,还原了父亲从规划、筹资、建舍、采购到饲养、防疫、销售的全过程:他放下“面子”走村串巷收购米糠,精打细算却从不短人斤两;他带领妻儿割草拾叶,把田野当车间;他挑水七担、冲洗猪圈、蒸煮饲料,用汗水消毒每一个细菌死角。20头猪膘肥体壮的背后,是父亲对家庭的承诺、对乡邻的善意,更是对“穷则思变”最生动的诠释。文章语言质朴,细节饱满,既呈现了上世纪农村生活的艰辛,也闪耀着亲情与责任的温暖光辉。今天重读这段家庭史,不仅是对父辈奋斗精神的致敬,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贵的民间样本:致富不一定靠宏大叙事,一把米糠、一口铁锅、四间猪舍,也能撑起一家人的尊严与希望。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26 10:55:55
  父亲以远见与汗水改写清贫,亲情与责任在猪舍炊烟间升腾,催人奋进。一篇主题鲜明的乡土散文,值得一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26 10:56:46
  热烈欢迎老师加入晓荷社团!期待老师佳作不断!
回复2 楼        文友:秦淮        2025-10-26 11:02:53
  谢谢老师,辛苦了!
3 楼        文友:秦淮        2025-10-26 11:02:24
  谢谢芹芹森老师的精彩编按,辛苦了!致敬!
回复3 楼        文友:秦淮        2025-10-26 11:03:20
  谢谢芹芹森老师!辛苦!
4 楼        文友:何叶        2025-10-26 11:11:08
  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父亲,不甘清贫,立志养猪改善生活。他精心改造猪舍,走村收糠,带领全家割草煮食,严格消毒管理。年底,20头肥猪丰收,低价售予乡邻,既解村民吃肉之难,又为家创收。父亲的担当与智慧,成为子女心中永恒的榜样。感谢陈老师加入社团,问好老师。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秦淮        2025-10-26 11:18:15
  谢谢社长的阅读和点评。辛苦您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