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小事】红薯干粘豆包(散文)
姥爷来北京了,给我带来了他晾晒的红薯干姥姥包的粘豆包。
一周前和姥爷视频,说起想吃他晾晒的红薯干了,姥姥插话说,想不想吃她包的粘豆包呀?我忍不住说:“当然想吃了,这两样可是我的最爱呀!”
姥姥说:“那就让你姥爷给你送过去。”
当时也觉得姥姥说的只是一句玩笑话,谁成想昨天晚上姥爷竟然真来北京了。姥爷是坐飞机来的,没有提前告诉我。看见姥爷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惊讶得不知道说啥好。
姥爷属于急性子,见到我之后急忙掏出他在东北拿来的红薯干和粘豆包。一个劲让我赶紧尝尝。姥爷晾晒的红薯干是我喜欢的,姥爷特有的手艺,红薯干特有的柔软劲道甘甜可口比街上任何商家做的红薯干都好吃。我的眼前浮现出,姥爷那年在我们学校前卖红薯干的情景。
那年高中时我考上了县一中,从未离开过家的我感觉一切都那么不适应。刚住校一周我就病了,不停地咳嗽,还一到下午就开始发烧。学校通知母亲把我接回了家,去医院检查是肺炎,当天就住进了医院。住院需要钱,可家里刚给我和哥交了一些学杂费。没办法,母亲就给远在东北的姥姥打了电话,姥姥闻讯后,就让大舅和大舅妈看管家里的饺子馆,拿了钱来到承德。
一个礼拜后我出院了,为了不耽误学习,姥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说他要在学校附近租个学期房,陪读。姥爷和姥姥在东北开饺子馆也有几年了,所以也积攒了一些钱。母亲坚决不同意,母亲是个多会过日子的人呀!租房子得花钱吧!但姥爷属于特别倔的人,他决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何况姥姥也同意姥爷这么做。她说,如果租房子,她也过去到时候她做个饭啥的,照顾我和姥爷。
就这么着,姥爷当天就和姥姥一起看了学校附近的一处平房,有水有电,一商量价钱还算能接受,一年六百块钱。随后,父亲和母亲捎来了被褥,一些锅碗瓢盆,我就办了走读。
姥爷和姥姥来承德时还背来一麻袋红薯,红薯是家地里种的,姥爷就把红薯拿到出租屋蒸了一些,晾晒了我爱吃的红薯干。每天,我上学姥爷都会给我装一些。同学课间都吃从家里拿来的零食,我就吃红薯干。
我同桌叫林笑笑,她家庭生活富裕总会拿一些红富士苹果,每次吃都会给我分一个。我呢,也会给她分一些我姥爷晾晒的红薯干。她吃了我拿来的红薯干,惊讶地说,我家的红薯干比她妈摊上卖的红薯干好吃,甘甜。林笑笑她妈经营个水果摊,除了卖一些水果以外,还卖一些零食也有一袋袋的红薯干。林笑笑还告诉我说,如果我姥爷卖红薯干一定挣钱。
回家我就说给了姥爷听,姥爷听后高兴的不得了。连夜蒸了红薯,开始在院子里晾晒红薯干。姥姥呢,也不闲着,她更有经济脑瓜。其实她一开始来这租房她就整明白了,她发现附近的小吃摊很火,学生买零食的很多,附近居民住户聚集,都还多是上班族,都喜欢买现成的。姥姥就着手蒸粘豆包开始卖。
东北吉林的粘豆包可是一大特色,粘豆包小巧耐看好吃,独特的风味,刚一拿出去卖立马围拢上一群人。姥爷的红薯干,姥姥的粘豆包立时抢了市场的风头。不光林笑笑家摊的红薯干不好卖了,就连有几家店里进的红薯干也开始滞销了,他们因此就对姥爷有了意见。姥爷可不想影响别人家的生意,他就给东北几个做红薯干生意的亲戚打了电话,收购他们的红薯干,邮寄过来的红薯干什么价钱收购的,就按什么价钱推销给附近几家店铺让他们卖。我不解姥爷为啥会这样做?自己挣钱多好呀!姥爷却对我说:“这叫共同致富!”
姥姥卖粘豆包在市场可是独一份,没人和她争。临近的胖兰她家是做面食的,她男人十几年前车祸去世了,她男人去世后,她为了养她婆婆一直也未再嫁,面食生意不好做,而且附近也有几家再做。姥姥就偷偷把自己蒸粘豆包的手艺传授给了她。姥姥之所以这么做,只因为姥姥刚出摊时,没有落脚的地方,胖兰就给姥姥腾出一块地方让姥姥出摊。姥姥怕影响她的生意,不好意思去。她却说:“人都说同行是冤家,咱俩井水不犯河水的,不碍事的。再说了,即使咱俩做同样生意我也会帮你的,出门在外不容易。互相帮忙应该的。”
姥姥说人家有情,我要有义。就这么着姥姥把自己做粘豆包的手艺传授给了胖兰。
姥爷和姥姥在学校陪读我两年,大舅和大舅妈要出外做生意,姥爷和姥姥才回了东北……
时光荏苒,如今我坐在北京的租住房里,品尝着这跨越千里的红薯干和粘豆包,仿佛又回到了承德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小院。姥爷看我吃得香甜,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满足的笑容:“知道你爱吃,你姥姥天没亮就起来现包的。”
窗外北京华灯初上,窗内亲情温暖如春。我突然明白,这些年姥爷姥姥的善良从未改变——就像当年姥爷宁愿自己少赚也要带着乡亲一起致富,姥姥毫无保留地传授独门手艺。他们用最朴素的行动告诉我:真正的幸福,是分享时的甘甜,是相助时的温暖。
这份跨越两代人的爱与善良,比红薯干更甘甜,比粘豆包更暖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