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红】关于影视创作与受众的思考(随笔)
2025年10月25日下午,碑林区作家协会网络作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西安九座花园召开了专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我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在完成第一项内容——“王飞先生《亲近大地》阅读分享会”后,第二项议程由与会人员自选主题逐个发言。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年仅36岁的李佳鑫的即兴发言。
这是我第二次见他。第一次见他,是在2025年7月16日碑林区作家协会网络作家专业委员会授牌仪式上。他一米七五的个头、白皙的脸颊、阳光帅气的外形,加之文质彬彬、口若悬河的谈吐,以及自我陶醉、深情投入的歌唱表演,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经碑林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波老师介绍,我才得知他的真实身份:毕业于西北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曾获第二十二届全国校园歌手大赛亚军;2012年通过主演电影《沙井村之恋》进入影视圈,后续参演《马到成功》等作品;2015年发行首张音乐EP《少年》,其中歌曲《小城姑娘》入围“华语金曲榜”;2017年转型导演,自编自导舞台剧《你好,梦想》,并执导扶贫微电影《阳光路上》;2024年执导魔幻驻场舞台剧《杜鹃仙子》,同年编剧并导演的舞台剧《破晓》获“最佳原创奖”,还担任陕西广播电视台综艺栏目《向上吧少年》导演。
如此成就斐然的青年才俊,他的发言自然令我倍加关注。
李佳鑫的发言层次分明,着重围绕前面几位发言老师提出的“作品能否赚钱与得奖”以及“对网络作品的看法”这两个话题展开阐述。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而是通过讲述自身经历巧妙引入。至今我仍记得他条理清晰、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样子。
他说,2010年,他包了个活,带了一圈人,拍了一部两小时的电影。能不能卖出去?后续观众会有怎样的评论?接着,他就这两个问题往下分析。
他说,有一次,一个学生问他:“老师,咱们拍戏,您看外头这个电影怎么样?那个电影怎么样?”
他说:“咱们评论的时候应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商业片若只为讨好观众,咱赚钱就行了,别让专业人士去评价它;二、真正能得奖的电影,基本上都卖不了票房。咱得先搞清楚这一点,因为大众欣赏不了这类电影。为什么呢?因为我是要把文学作品转化成影像,把它呈现出来的。我刚刚还专门看了一下我上学时的一本笔记,里面有一道题,问的是‘作家与导演的关系与分工是什么?’。那道题满分10分,老师给了我9分,我的回答是:‘作家产出的是内容,导演产出的是成品。’”
接着,他进行了一番鞭辟入里的阐述。
他说:“我在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做这件事,一定是因为我喜欢这个内容。我把它嚼碎了、吸收了,从中汲取了营养,才能把它呈现出来。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写作的目的到底是赚钱,还是得奖?这个话题咱就先说到这儿。再结合另一个话题,说说网络上的很多作品。我没看过网络小说,但当下最火的影视短剧,其制作公司的前身都是网络小说公司。这些公司转型做影视短剧,说明什么?我们的受众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方式获得所有符合自己幻想、契合自己设定的内容。这是我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大问题:我认为那些东西是‘毒’。这些内容没有任何营养,甚至价值观导向都是错误的。所以,满足了受众的幻想之后,反而害了他们。我觉得这玩意儿跟传播不良观念的刘大妈一样,甚至比那还过分——现在的爱情观、价值观、婚姻观全被带歪了,我觉得根源就在这儿。综上所述,我再讲一个小典故:岳云鹏火了之后,问师父郭德纲:‘师父,很多人说我说的这不叫相声。’郭德纲说:‘孩子,先吃饱了再说。’谢谢大家!”
他的这番阐述见解独到、内涵深刻、富有深意,令大家心悦诚服,因而赢得了一致喝彩!也让我钦佩不已!仔细思索,他的这番言论归根结底可概括为《关于影视创作与受众需求的思考》,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