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念】歌声里(散文)
国庆节当天,学校组织了全校大合唱,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全校师生穿着统一的校服,整齐地站在操场上,激昂的旋律响起时,“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歌声响彻校园。作为活动组织者,看着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听着嘹亮的歌声,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恍惚间,想到了自己从小到大在歌声里的成长,想到了祖国这些年的繁荣发展,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回想起曾经的日子,从儿时的小院到如今的校园,在歌声里的人幸福滋味绵长。
一
犹记得漫长的夏日,蝉鸣喧嚣不已。
男孩子们像条鱼似的整日泡在水塘。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管他是狗刨式还是蛙泳,个个无师自通,像天生就会戏水似的。不敢下水的就削根竹竿当鱼竿,在水边钓鱼,连竹竿也没有的就在岸边凑着热闹当看客。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笑声,也因为有了水塘,孩子们的夏天才变得不那么漫长了。
夏日午后,响起了“叮咚”声——是竹竿碰着水桶的“叮咚”声,不用开门也知道,对面的小超、阿海和巷子口的阿成,正舞着竹竿、拎着水桶往水塘奔。轻轻拉开虚掩的木门,我偷偷溜出去了,边跑边捂着耳朵,仿佛这样就听不到“吱呀吱呀”的门声。孩子们都是装模做样地躺在床上,眼睛半眯着,随时准备溜出去玩,压根儿就没有睡过午觉。后来上了小学,老师看我不睡午觉,就安排我当小班长管着班上孩子们睡觉。
果然,还没到水塘边,远远地就看见一根长竹竿探入水中,白色泡沫做的鱼浮飘在水上,看阿海那神情,已然有一条大鱼往钩子上游了。这时候再跑去,恐怕要把鱼儿吓走。虽然可能钓上来的是一条小鲫鱼,再稍大点的就是鲤鱼,还有可能钓上来一条水蛇。于是,我顿住了脚,站到水塘的石块上翘首望着那边,“哎呀——”脚下突然一滑……
我站在塘边的石头上,没想到石头早就松动了,一个不小心,脚歪了一下,我掉水里了。多亏旁边有位大娘在洗钵子,又恰逢父亲在岸边一户人家里聊天,后果真是不敢想象。喝了一肚子水,肚子鼓得可不是就像那皮球嘛,在家躺了好几天。从那以后,不用被大人禁止,我是再也不敢到水塘边玩水了。那笑声从此和我无缘了。
老松树的树干上淌下浓稠的松脂,蝉鸣阵阵。我躺在竹床上,双脚蹬着老松树,用力摇晃。松针纷纷落在身上和头上,无聊的我将它们一根一根捡起来。
“小波,外婆教你唱曲子愿不愿意啊?”外婆笑眯眯地拿了一把竹椅过来,靠在椅子上,一手慢悠悠摇着蒲扇,婉转的曲子便从柔柔的风里飘出。松树脂不滴了,蝉也止了鸣叫,那歌声像一股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里,消散了所有的烦闷。
有时候,听着那歌声就迷迷糊糊睡着了;有时候,我会蹲在外婆脚边,趴在外婆腿上,仰着小脸,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欢喜。外婆唱到兴起,还会拉着我的小手,教我比划几个简单的动作。
我迷上了外婆教的曲子。日头刚爬过老柳树,我和月、红挎着竹篮就往田埂跑。远去一田的紫云英,是我们的梦幻童乐园,我们在那里做着快乐的梦。竹篮往田埂上一放,掐朵紫色的小花戴在耳根后面,我就先开了腔:“你耕田来我织布……”月就学着戏里的样子,弯腰做着织布的动作。我们打打闹闹,好不开心,远处大人们叉着腰,隔着田垄喊道:“唱得好得很,再来一段啊。”我们害羞得马上钻进紫云英田。这时,咿咿呀呀的唱腔响起:“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大人的嗓音浑厚有力,歌声落在田埂上,也深深地落在我们的心里。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我们一跳一跳地回家了。
有了黄梅戏的陪伴,日子变得可爱了,回忆都是甜丝丝的。
二
八九十年代的幸福歌声里,一定有熟悉的广播体操音乐。
清晨,阳光洒满校园,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多么熟悉的场景。“现在开始做广播体操,第一节,伸展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激昂的旋律响起来,本来噪杂的操场一下子变得整齐有序。上学时,我一直把做广播操当作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对待,每个动作尽力做到标准。伸展运动时手一定得伸得笔直;踢腿运动时,腿绷得紧紧的,尽力踢得高高的;最喜欢转体的动作,余光里总能看到班主任老师含笑的神情,甭提多带劲了。
我小学作为第一批学生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学也是第一批加入学校团支部,还被推荐为团支部书记,总觉得是因为我广播体操做得标准。
上小学时,学校选拔一批学生参加镇广播操比赛,我有幸作为十几个孩子之一被选上。参加比赛要求服装统一,我们穿的是校服。上衣是红色的,领子的设计很特别,宽宽的荷叶边搭在两边,下身是裙子,红白相间的花边,同学们穿在身上,个个像盛开的红月季,美得晃眼,转个圈就像一只红蝴蝶,我早就羡慕了。我想象着自己穿上裙子的样子,心里像揣了颗糖,甜滋滋的,就盼着能快点穿上那漂亮的裙子,在赛场上展现出自己最精神的一面,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穿着那身衣服,动作整齐划一,赢得阵阵掌声的场景。
我开心地盘算着回家跟爸妈说,心里恨不得立刻就能拥有它。当我听到老师说一套校服要45元时,我什么也没说,从老师的办公室走出来时,我仿佛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像玻璃碴子掉在地上似的。要知道,那时候的45元,要是用来买肉可以买上七八斤,只有到过年才会买这么多。我没敢跟爸妈提这事。那时候的孩子好像都这般早慧懂事,接受事实,不吵不闹。
第二天来到学校,看见同学们在那里排练,听着广播操的音乐,第一次让我觉得心烦,我低着头走过去,心里想好了:不准备去排练了,不要再想校服的事了。刚在位置上坐下,老师就过来了,她把我喊到办公室,拿起桌上的红色校服对我说:“你爸听说你被选上参加镇里的广播操比赛,给你定了两套校服!”我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两套校服?那可是九十块钱啊!看着鲜艳的红色校服,我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我心里想着一定要好好排练。穿上校服,也想像同学那样转个圈,只是那时心里除了激动还有些愧疚,就是开心也不会表现得太明显。
每天,我的心里就像憋着一股劲,平时训练时一点也不觉得累,还主动指导同伴的动作。老师也夸我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这让我练得更刻苦了。回到家,我还会对着镜子练习,嘴里喊着广播操的节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终于,到了比赛那天,节奏一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我们化身成了一群展翅的红蝴蝶,在阳光下整齐划一地飞舞。观众席上的掌声此起彼伏,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和满足。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化为了最灿烂的笑容。那一天,我对自己说:“你是最美丽的红蝴蝶。”
三
1997年,香港回归的喜讯传遍了街头巷尾,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幸福的欢愉之中,学校特别热闹。那时我正值初中阶段,学校举办了一场庆祝香港回归的主题活动,那一段时间,大家每日都沉浸在歌声的幸福里,至今想起来,眼眶里还闪着幸福的泪光。
我们班以合唱《东方之珠》作为开场,同学们挥舞双手,随着节奏轻轻摆动,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祖国统一的自豪感。操场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
一位男老师穿着深蓝色的上衣,深情地唱了一首《一棵小白杨》,唱到动情处,他的眼里分明有泪光。听说他是从部队转业归来的,是想起了那段从军的岁月和战友的情谊吧。老师的歌声悠扬,飘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仿佛引领我们穿越千山万水,抵达那守卫祖国的边疆。
英语老师最时尚,穿着一件红色的长裙,来了一曲英文歌《七子之歌》,歌声里是对祖国统一的期待。1999年澳门回归的时候,她又一次唱了这首歌,台下的我们跟着后面哼唱。记得当时我们为了学习这首歌,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一个字一个字工工整整地抄下来,下课的时候,几个人找个地方,沉浸在学习中,成为了大家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
全校师生合唱《我的中国心》作为活动压轴。激昂的旋律,让在场每个人的心紧紧相连,共同为香港的回归欢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那一刻,歌声传递的幸福,正是大家共同为祖国欢庆的激动与荣耀。
高中的元旦晚会,也是我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次集体活动。音乐老师在各班选取了几个学生组成一支合唱队,高中学习紧张,只有利用晚上的时间排练。学校有个大礼堂,每天晚自习最后一节课,柔和的灯光下,老师耐心地指导我们,从音准到情感表达,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排练一遍又一遍,肚子早就空空如也,当时学校食堂承包给了一个老板,晚上结束后,食堂里传出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原来是给我们准备了一些面条,有葱花,还有肉末,竟然只要5角钱。回想起那段排练的时光,总记得那一晚面的温暖。
晚会那天,我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站在聚光灯下,我们手拉手,彼此相望,大声歌唱。那一刻,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了最动听的歌声,“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祖国一定更美”,歌声回荡在礼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我们青春中最闪亮的记忆。
考上大学后,我有幸成为学校晚会的主持人。在一次元旦活动中我不仅要主持节目,还和室友们一起报名了合唱节目,演唱的是《心愿》,原唱是“四个女生”组合,歌曲非常动听,但算是比较冷门的一首歌。可能是因为要与众不同,说实话,我觉着六人当中,自己唱得最差,在排练歌词的时候,她们让我优先选自己想唱的。唱得怎么样,早就不记得了,那时候的歌声一定是最纯净的,笑容也是最纯真的。
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每个节日,我有幸见证着孩子们在歌声里成长。
一路走来,歌声陪伴着我从懵懂孩童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每一段歌声都承载着不同的记忆与情感,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幸福。那些时光里的歌声,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我的生命里,指引着我继续在幸福的道路上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