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家】乌梁素海见闻(散文)
对乌梁素海,我一直怀有仰慕之情,可又觉得像神话传说一样遥不可及。故此,也只是在书本上看看,心里想想,借以满足那份神秘的好奇性。谁知机会说来就来,没有事先谋划,好友相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这样发生。
那天是2025年的7月16日,一个晴朗的天气。流火的季节,瞬间点燃了我们的热情。在此之前,我曾做过无数臆测,直至亲眼目睹乌梁素海,才知贫穷限制了想象。她秀丽、绚烂、美轮美奂,完全超出我的想像。真没想到,在这遍布草原与荒漠的内蒙,竟然藏着如此妩媚的江南诗韵。
乌梁素海是迷幻的仙境,以蓝色为基调,既像宝石镶嵌在大地上,又如锦缎在草原铺展。置身湖中,犹如梦的国度,天是蓝的、水是蓝的,白云逡巡,马儿似的从蓝天奔腾到靛海,引领你的思绪在天地间自由翱翔。
这里是一方净土,不染一丝纤尘。天空高远,空气清新,如同被过滤了似的,带着丝丝凉意,气温陡然下降几度。真难以猜想,被风沙裹挟的她是如何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的乌梁素海倒是令人刮目相看了。
我曾做过功课,乌梁素海是黄河的女儿,一脉相承,同根同源。不过看上去,形象却大相径庭。与饱经沧桑的“黄脸婆母亲”相比,乌梁素海透着女儿般的娇嫩,清新脱俗,尤其是那清澈见底微波荡漾的湖面,犹如女孩水汪汪的大眼睛,秋波妩媚,顾盼生辉,特别招人喜爱。
禁不住诱惑,我们踏上栈桥,一路蜿蜒,向着湖水深处走去。“深山藏古寺,幽林听梵音。”湖水深处,环境清幽,远离尘缘,想必有不一样的感受。
乌梁素海是一个神奇的世界,随着前行的脚步,它像一副精美的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放眼望去,天宽水阔,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上,童话般的世界。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浩浩的芦苇荡形成的绿洲在向你招手。
行走在栈桥,就像画中人一样,我醉梦其中,飘飘欲仙,就如检阅的贵宾,惬意地享受这水陆空带来的仪式感。行走栈桥,就似踩在一幅动画上,景色甚是怡人。澄澈的湖水清亮亮的,一眼见底,好似装了透视镜一样。微风拂来,碧波荡漾,粼粼地漂散开去,如同无数温柔的小手抓挠你的心脏。
那丰美的水草绿意盎然,散发着青春的活力,随手一抹,就让清纯的湖水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在这温柔乡里,欢快的鱼儿游来荡去,尽情享受时光的安暖。我不由地驻足观看,心中好生羡慕,好想也变成一条鱼儿,回归到快活自由的本真。
桥上观景,意犹未尽,得陇望蜀,我们还想有更进一步的体验。泛舟湖上,投怀送抱,乌梁素海一定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温柔和浪漫。
售票窗口,我们一时拿不定主意。概因船票有几种,上至豪华游艇,下到一叶扁舟,各种套餐俱全。这些船票价格虽相差不多,感受却截然不同,就看你喜欢哪种口味。大家一合计,最终选择了样式最土的竹筏,竹筏贴地气,有渔舟唱晚的浪漫,可以体验别样的渔家风情。而接下来的行程证实,我们的选择是多么明智。
说是竹筏,也只是形状相似,并非真的竹子,具体什么材质还真说不上来。驱动工具也不是撑船的竹蒿,而是机器带动的螺旋浆。这种土洋结合的方式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但对我们这些久居平原的“陆生动物”来说,感觉依然新鲜。
这是一条乌蓬船,中间摆着一张方桌,两边是供游客乘坐的条凳,方寸之地,设计非常人性化。不大的小船坐了有七八个人,其中就包括我这样的胖子,让人甚是担心。是否超载,船夫心中自有定数,担心纯属多余,杞人忧天罢了。
船夫是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性情随和,非常健谈,懂得也多,数十年的湖上生活,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胸。游览过程中,他临时客串导游,讲的都是我们喜欢的干货。遇上这样的明白人,游程平添了几多理性,真是我们的造化。
湖中观光,风味独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风景,只有与湖水亲密接触,你才能窥到她灵魂深处更多的奥秘。小船启动,向幸福出发,乌梁素海向我们无私地敞开了她迷人的怀抱。
这是一段梦幻般的旅程,清澈的湖水柔若无物,蓝天白云画一样铺展在这片素笺上。泛舟湖面,若天马行空,有种腾云驾雾的朦胧和迷幻。海天一色,浮光掠影,身处其间,宛如走进了一个童话故事之中。
马达声响,船犁碧波,惊得水鸟纷飞,平静的湖面顿时变得热闹起来。这些水鸟形色各异,或远或近、或高或低,占据了立体的三维空间,以其骄健的身姿诠释着生命的律动。在这里,鸟是湖的主人,湖是鸟的天堂,二者相互交融,共同营造出一副和谐的幸福家园。
“快看,前方有条大鱼!”船夫惊叫声,将我们的注意力拉向船头。只见一条流纹在疾速前行,鱼的影子并未见到,更甭提大小了。明察秋毫,我不由为船夫暗竖大好指。
船夫来了兴致,有些激动:“这条鱼真不小,有十来斤重。”我大是不解,距离这么远,又在水下,怎么就断定鱼有十斤重。“何以见得?”我忍不住发问。“就如人脚印深浅由体重决定一样,多大的鱼就会激起多大的尾流。水面上讨生活,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船夫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态,让你不由不信。自信源于阅历,我满脸佩服,好生羡慕他拥有一双超人的火眼金睛。
船越行越远,湖岸渐渐被甩在身后,直至从视野中消失。乌梁素海张开宽广的怀抱,将他那不为世人所知的柔情和秘密向我们展示无余。
“平地看山山绝低,上楼山色逐层奇”置身湖水深处,我终于领略到乌梁素海神奇的一面。这里是一片清幽之地,远离凡尘,不为世俗打扰,确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满湖水色,风光旖旎,目之所及,天蓝水碧,纤尘不染,心地空明,所有的杂念仿佛被清水洗去似的。游览其间,有一种遁世的感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了无牵挂,便觉自己是个自由的人了。
有这么一句话:简约才是王道。对此,乌梁素海做出了做好的诠释。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湖中只有两种植物:水草和芦苇。水草潜伏水下,那里是鱼儿戏嬉的乐园。阳光透过,水波晃动着影子,水草愈发地清新鲜活,透着一股诱人的气息,引来更多的鱼儿到此欢聚。看着它们那优哉游哉的惬意,让人感觉做鱼也是一种幸福的事情。
乌梁素海深谙审美之道。大自然以春秋笔法,在粼粼碧波中含蓄地勾勒出大片芦苇荡,这里一簇那里一丛,星罗棋布,为湖水带来了生机和灵性,简直是神来之笔。
小船像一条鲶鱼,不断地在芦苇荡中钻进窜出,自由自在,好不快活。我们这些老人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不时发出阵阵欢笑,不时引来过路游艇羡慕的目光。这时,我才体会到当初选择竹筏是多么的正确。别看游艇豪华,貌似高大上的样子,说到底也只是表像。若想偷窥芦苇深处藏着的奥秘,还得与湖水亲密接触。这贴地气的快感,也只有小船才能体验。船小好调头,游艇是办不到的,旅游玩的不就是开心嘛。
山有山道,水有水路。茫茫湖水,一望无际,看似无迹可寻,实则都有固定的航行路线。湖水非比陆地,没有北斗导航,要在迷宫般的芦苇丛中闯进闯出,非得常年在此生活的船家不可。否则,钻进迷魂阵那就是死局。老船夫告诉我们,他在乌梁素海生活了几十年,天天和水打交道,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闭着眼睛也能走得出来。他老家是河北人,本来已退休还家,由于缺少像他这样的活地图,单位又重新把他召回,老马识途,不服不行。
老人很健谈,对湖里的事情了如指掌。他说湖里生活着许多动物,鱼、鸟自不必说,陆地上的獾和狐狸也在芦苇丛中栖息。尤其是狐狸,又奸又馋,常常偷食鸟蛋,如有机会,鸟儿也不会放过,可说是湖中一霸。
乌梁素海属于自然保护区,严禁盗猎行为,包括鸟蛋在内,所有动植物都不得染指,狐狸例外,人不得僭越。可总有人心生贪念,逾越法律红线。船夫向我们讲了一个真实而惨痛的故事。
数年前有一四川游客来此打卡,不知怎的就起了觊觎之心,趁着夜色偷偷进湖盗猎,谁知此行竟成绝路。等人们发现他时已是一具死尸,眼睛被大鸟啄食,黑洞洞的样子着实吓人。大家分析死因有两个:一是迷路,茫茫大湖水天相连,夜色昏暗,兼有芦苇遮挡,辩不清方向,绝望无助,力竭而毙。身亡之后,召来鸥鹭光顾,啄珠而食,其惨状不忍直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偷鸟蛋,招至亲鸟报复,受到攻击,溺水而亡。
为了蝇头小利置公德于不顾,视法律为儿戏,终至危及自身,教训惨痛。“种德者必养其心,守法者必利自身。”人们应引以为戒,加强自身修养。维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人人肩上都有责任。
说话间,船已驶进苇荡深处。船夫善解人意,在一略显空荡处停下来,让我们静静享受大自然给予的馈赠。这里是一方独立的天地,除水道外,四周被浓密的芦苇包围,上面是天,下边是水,仿佛与世隔绝,恰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样子。
天地一片空明,没有一丝风声,四周静悄悄的,空气中透着怡人的气息,时光仿佛凝固。苇丛边有鹭鸟在踱步,洁白的羽毛、长长的细腿,姿势优雅的像位绅士,间或发出一两声嘤鸣,似乎想和我们交流什么。在我们脚下,丰美的水草簇拥着,鲜绿鲜绿的,如婴儿娇嫩的小脸。不知何时,一团“乌云”从水草上漫来,不疾不徐,轻飘飘的。那是黑鱼妈妈领着她的“孝子鱼”在巡视领地。
我们屏息静气,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破坏了这美好的画面。时间就这样慢慢流去,安宁而又祥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甚至被自己的心跳感动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时间不早了,咱们走吧。”船夫悄悄说道。为不惊扰美梦,他破例关掉马达,撑着竹篙朝前方划去,平静的湖面便多了一份诗意。我不失时机地举起相机,一幅唯美的画面就这样走入镜头。
乌梁素海就像一部精彩的喜剧故事,看点不断,高潮迭起。这不,我们尚在兴奋中沉醉,一幕更美的画面又呈现于眼前。
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湖面,比较安全,是鸟儿栖息的天堂。这里的水草更是丰茂,疯长的身子探出湖面,平展展地铺着,如一层碧绿的锦被。放眼望去,鸟巢星罗棋布,白花花的鸟蛋拥挤在巢穴里,在金灿灿的阳光照射下格外醒目。在我印象里,鸟巢一般建在树枝、芦苇之类的空隙中,筑在湖面水草上还是第一次见到,倒是大开眼界。
这里是鸟的家园。它们密匝匝的散布在水面上,上下翻飞,相互追逐,如一串灵动的音符组成的合唱。不过细瞧,你就会发现不和谐的杂音:它们有的追逐并非嬉戏,而是在打斗,争夺的目标就是鸟嘴里的那根水草。见多识广的船夫道出了端倪:“这种鸟叫燕鸥,非常强盗,总想不劳而获。现在是繁殖季节,有的不想自己筑巢,瞅准机会就到别家巢穴窃取水草,一旦被发现就会引起争斗。你们再看看这些鸟巢,发现什么异样没有?”
听罢船夫的话,我重新端详起这些鸟巢,大致分为几种类型:一是有鸟孵化的;二是蛋满巢穴完整的;三是巢穴破落、仅余一两枚蛋的。
望着我们疑惑的眼神,船夫上了一堂文化知识普及课:“燕鸥孵化有雌雄双方共同承担,交替进行,趴在窝里的有公有母,这是第一种情况。至于第二种巢穴完整、有蛋无鸟的,说明亲鸟外出觅食未归。此时最危险,巢穴不设防,为盗贼提供了下手的机会。刚刚你们看到的,就是归来的亲鸟和盗贼打斗的场面。最后那些破落的鸟巢也很好理解,已被盗鸟全部破坏,就如被攻陷的城池一样。国破家亡,亲鸟背井离乡,失去鸟巢的护佑,鸟蛋沉湖,剩下的一两个毛蛋也是早晚的事,这就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燕鸥是候鸟,一年就繁殖一次,繁殖期二十多天。今年不成,要想生育只能等到来年了。”他的话充满了遗憾和伤感,让人听着有些心酸,仿佛那被捣毁的巢穴就是他的家一样。
这船夫身兼多职,既是船家,又是向导,还是普及法律知识的义务宣传员。看着触手可及的鸟蛋,我不免心动:这些被亲鸟遗弃的鸟蛋已失去价值,浪费可惜,何不带走呢?也许看出我的心思,船夫的话有些旁敲侧击:“这里是生态保护区,明令禁止盗猎行为,鸟蛋也在保护范围,非分之想还是尽早打消。”听了这话,我脸上一红,为方才的想法而羞愧,对船夫更是充满了敬意。
也许是工作需要,船夫懂得特别多。据他讲,燕鸥是群居动物,习惯于群宿群飞,概因捕食需要。关于这个话题,我非常感兴趣,早就听闻海上有鸟岛,可惜无缘际会,今日得见这片“育婴院”,群居之说所言不假。
“做月子”的鸟最忌打扰,动物都有护犊本能,这是母爱的象征。客不走主不安,我们决定撤离。船夫很有爱心,动作轻柔,尽量不发出大的响动。
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徐志摩的那首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走远了,我回首遥望,翱翔的鸟群恰似流动的白云,与天上与水里的交相辉映,如诗似画。这样的云彩你怎能忍心带走呢?何况也没有那个能力,美好的东西只应留在梦里。
和燕鸥作别,我们也该“归巢”了。船夫调头,小船向着码头驶去。渐渐地,岸边景色次第清晰起来,树木、庄稼、房屋渐渐涌入视野,我们仿佛从遥远的童话王国回到现实,一幕精彩的穿越剧就此进入尾声。
乌梁素海之行,我怀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所见所闻满足了猎奇心,让我看到了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世界,此行不虚,了无遗憾。泰戈尔有句名言: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也想说:乌梁素海没有留下脚印,但我已经来过。
文章情感炽热,语言简朴,描写细腻,一路行进,娓娓道来,仿佛使人身临其境。
问好秋蒿老师,感谢对酒家矢志不渝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