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红】习作之乐(散文) ——我的退休生活之三
 【柳岸·红】习作之乐(散文) ——我的退休生活之三 
一、我的文学梦
  
小时候,很喜欢上语文课。那时所学的内容非常有限,仅仅语文课本而已。一年两本书学完也就背完了。上高中时,有同学订了《辽宁青年》,我借阅之后大开眼界。这种杂志,对于当时我们那个年代生活在穷乡僻壤、无课外书可读的农村孩子来说,就像一扇突然被打开的窗户,让我第一次看到了课本之外那个充满活力和动感的新世界。
  
我非常喜欢《辽宁青年》,尤其是每期的卷首语,我总是将它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反复朗读背诵。每次诵读,我都会入情入境,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这种杂志,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渐渐地,读的文章多了起来,于是就做起文学梦来——希望自己的名字也能变成白纸黑字,作品能在《辽宁青年》的某一页,或者是某一页的某个角落出现,那样也就心满意足了。
  
有了想法,就有了行动。于是,就在笔记本上偷偷地写诗,在课堂上构思小说,在周六回家的路上遐想,仿佛那四季美丽的田园风光,都在我的笔下流淌成散文。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日子里,我偷偷地写了不少诗歌和散文,然后决定先试着从诗歌入手,把自认为最得意的一首诗装进信封,贴上邮票,按照投稿地址邮寄给《辽宁青年》。
  
等待的日子非常漫长,我几乎每天去学校门口等待着回复。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结果杳无音信。我不甘心,又写,写了又投……最后也是石沉大海。接着,改投了几篇散文,其结果也是同样。更为悲催的是,文章没见于刊尾报角,大学也差点失之交臂!
  
无可奈何花落去,满腔热忱逐波流。由于注意力分散,成绩下滑,渐渐地,我的写作热情便降温了,文学梦想随之而破灭!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得不承认,文学是神圣的殿堂,不学无才之人岂能登高雅之堂?此后几十年,虽偶尔有写作的冲动,但那只是昙花一现,加之终日劳碌繁忙,力不从心,再无闲情提笔,从此,便一蹶不振,偃旗息鼓。
  
  
二、结缘江山文学网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7年8月22日,我的知友同淑君和她先生一起来我家玩。闲聊的过程中,她告诉我她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这个网站为作者和读者提供原创作品发布、阅读及交流的机会。它内容齐全,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而且规模比较大,注册的人已经过万,其中新手上路那个栏目很适合初学写作的人。
  
我对她的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立刻进入书房打开电脑搜索查询。当我看到她短短三个月在网站发表的30多篇诗歌、散文时,感到非常羡慕和激动。
  
“你现在就注册,好好练练笔,你也会写出好文章的。”淑君热情地鼓励我。
  
知我者莫过于她!在她的实时指点下,我一步步操作,最终完成了网络注册。
  
注册后的第十三天(即9月3日),我将自己写好的一首诗《月是故乡明》和一篇散文《风雨求学路》同时投稿,以便投石问路。没想到,第二天下午4点28分,第一首诗就被录用发表,诗歌后面还有编辑岁月如菊精彩的编者按。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编者按,心情之虔诚,让我恍若回到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自己,正捧着作文本,一字一句地琢磨着老师的评语。
  
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我又看到第一篇散文《风雨求学路》发表,同时附有编辑冰皇雪舞的编者按。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散文第二天又获得精品。
  
江山文学网如此神速的回复和编辑精心地为每位素未平生的作者撰写的编者按,不仅让我从心里对它充满了深深的敬意,更让我感到自己的创作被珍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
  
万事开头难!几十年不曾动笔,写作起来,困难重重。比如,缺乏灵感,感觉言之无物;即便是有灵感,但写起来缺乏清晰的写作思路,正所谓“老虎吃天,无处下爪”;语言表达,及句子结构太过于口语化等。当然,就更谈不上内容的新意和深度。因此,注册后一年多的时间,仅有10余篇散文见于网络平台。更为受挫的是,在连续发了17篇文章后,我的两篇作品也连续被退稿。其中一篇是游记,退稿原因是:文章有些冗长无游记散文之新意,望老师修改后再投稿支持;另一篇是散文,退稿理由是:文章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像是一篇总结报告,不符合发文要求。
  
退稿之事,给了我沉重一击,使我深切地意识到:写作绝非轻而易举的事,它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仅凭一腔热情而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深刻的洞察力及独特的表达,只能是在自我的圈子里重复旋转,难以赋予文字以应有的叙事魅力与思想深度;同时,我也在深深地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感觉自己只能望而却步,感觉写作之路举步维艰,因而又一次陷入困境,如坠云里雾里,不明方向,不知所措。
  
说来惭愧,此后便三年辍笔,停滞不前。望“江山文学网”兴叹,徒留遗憾。
  
  
三、幸遇柳岸花明社团
  
2023年1月14日,我的母亲仙逝。此后的那段日子,我常思母念母,悲伤之情难以自抑。于是,提笔写了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来聊以自慰。写完之后,情不自禁地想到“江山文学网”。随手打开网站,心中涌起一种故友久别重逢的亲切感。浏览网页时,发现自己以前关注过的一个社团——“柳岸花明”有征文启示,突然眼前一亮。当时,尽管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但最终还是敲定柳岸社团投稿键。
  
4月4日,就在稿件发出不到4个小时后,我惊讶地看到散文被录用发表。反复读了几遍刘柳琴编辑大约300字左右的编者按,我被她生动的点评和诚恳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她在按语最后一部分写到:“散文深情地描述出一个老人一生高尚的为人处事品德,和临终前夕对晚辈们的关爱;儿女们对老人的孝心及怀念之情,字里行间闪动着爱的光辉,令人感动。散文感情真挚,情感丰富,情节生动感人,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读之断肠,产生共鸣。”她随后又在留言中安慰我:“逝者已逝,生者节哀!祝母亲一路走好!”这种鼓励和安慰,以及深刻的共情,犹如冬日里穿透厚重云层的一缕暖阳,化解了我多日以来积攒在心头的忧伤,感动得我热泪盈眶。
  
紧接着,我陆续读了许多文友感人肺腑的留言。在和他们的互动交流中,我渐渐地感受到:写作,本身也是一种深刻而美妙的治愈。
  
2023年最后一天,我发表了《难忘的监考老师》一文。此文引起了“柳岸花明”社团社长老百的关注,他将此文推荐申报精品,并邀请我加入社团。此后,我便荣幸地成为“柳岸花明”社团中的一员。
  
柳岸社团是一个人才济济充满活力充满温情的社团。在这个社团里,我非常崇敬那些默默无闻不辞辛苦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编辑们。他们对每一篇作品的点评都细致周到,精雕细作,而且极力支持和鼓励每位文友多出作品出好作品。老百社长就是其中一位。他领导有方,以文会友,以德服人,是社团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
  
记得我刚入社团时,他发信息告诉我:“你是2017年注册的,7年多发文18篇,其中一精,有点太少。写作需要坚持,常写才会提高。”随后,他又诚恳地建议我多读社团精品作品,先从阅评开始,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他的建议给我指明了方向,也鼓舞了我的信心。于是,我便边阅读边练笔,又回到追梦的路上。我非常感谢老百社长一如既往对我写作的支持和鼓励。他精益求精的专业水平和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令我深深感佩!
  
记忆中,我每次投稿发文,都会收到他的飞信,印象深刻的有:“你目前积分127分,就是一介布衣的名望。你参加【冀】征文,已有三精,至少是二等奖,可以奖励220+个积分,这样,很快就有希望奔往500分,达到500分,就升级到童生了”;
  
“2017年进江山。至今写了21篇作品,近二个月获得了3个精品,可见是慢慢在进步之中,希望继续。”
  
“征文本月25号结束,希望再参加征文一二篇,争取再获一精。你目前的感悟不错,若继续写下去,或许到年底前,积分突破1000,就是一个女秀才。”
  
“当然,你若20精以上,有权利可以成为江山签约作者,你精品取得的VB,就会翻1.5倍。”
  
“另外,你现在写作水平已进入江山二流高手水平了,希望你能积极参加江山举办的江山征文活动。从3月10号开始投稿,若能成精,不光个人积分增加,也给我们社团争光。”
  
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江山.根与魂】征文活动时的情景。我花费了整整一周时间写了一篇4000字左右的散文———《喝早茶》。这篇文章发出后,老百社长曾五次提出修改建议,大到文章框架,小到标点符号中引号的半角和全角等,他都逐一指了出来,直到文章被修改了6次摘精为止。他对一位素不相识的文友用心之良苦实在是难能可贵令人感动。
  
第一篇江山征文获精后,社长又飞信道:“继续精彩,争取月底前再出一篇。”
  
在他一次又一次的热情督促和鼓励下,我连获五精,入围激励奖行列,在写作方面逐步找到感觉。
  
近两年,我利用闲暇时间,共写出40多篇散文和诗歌,其中有39篇获精(包括江山征文12精)。可以说,没有社长的激励和鼓舞,我可能早已半途而废,有头无尾了!
  
社团中,还有一位文友对我的影响极大。他就是柳岸社团的主编纪昀清先生。他是江山文学网知名作家和编辑。尽管身兼数职,但对社团的编辑工作始终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他以其慧眼发掘佳作,以匠心打磨文字,落笔妙笔生花,深受同行敬重。最让我喜欢的是他在江山夜校的授课。他的授课内容《阅评与写作》,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听他一次课,深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他以自己亲身阅评与写作经历,教会文学爱好者怎样阅读,怎样写作,让无数听者为之叹服!
  
总之,我很庆幸自己加入了柳岸这个社团并在社团遇见了一批良师益友,能与文友们一起交流和学习,是我人生之大幸。
  
  
四、习作之乐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这一千古名句激励了无数人坦然面对晚年,活出精彩。如今,我已年逾花甲,步入老年人之列。我自知生性愚笨才疏学浅,亦无远大抱负宏伟理想,但却非常庆幸自己在退休后能够重拾旧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将写作作为业余爱好,以文会友,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充实与精神的栖息之地。
  
写作,于我而言,是一种人生的梳理,更是一种内心的修炼。在写作的过程中,那些曾经模糊的往事,在文字的聚焦下渐渐清晰;那些当时不解其味的情感,在回忆的沉淀中显露出深意。写作,让我渐渐学会了用心去观察、去思考,用情去感受,用笔去记录,将那些平凡生活中的感动分享给更多人,以便传递正能量,让一份感动去连接另一份感动,让一种勇气去唤醒另一种勇气。这件事,在我心中永远是美好、温暖且充满力量的,总能让我的心潮为之涌动、感怀。
  
我的散文中,有不少聚焦于普通老百姓,比如:《职业自由人》《农民工小关》《月嫂阿霞》《荣海爷》等。这些人虽然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他们纯朴善良、爱岗敬业、在日常的生活中踏踏实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劳动致富,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用自己的智慧感化和影响了周围的许多人,为自己赢得了做人极好的口碑。这些凡人令我钦佩。写出他们的事迹,使我多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悟,使我的心态更加平和,精神更加愉悦。从他们身上,我汲取了很多向上的力量和智慧。
  
感恩江山文学网这个网络文学平台,为无数文学爱好者提供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感恩柳岸社团的良师益友,助我成长,推我进步,也使我渐渐爱上写作,使我的退休生活充满温情,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我非常喜欢中央电视台老年栏目主题曲《夕阳红》中的歌词: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又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写作,对我来说,也是新的起点。我愿自己在往后余生能用心用情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用笔用文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及对人性光辉的赞美。我愿自己能够珍惜人生无限美好的“夕阳红”这段时光,感恩所有的美好与遇见,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丰盈,使内心更加从容淡定!
  
写此文,愿与志同道合的文友共勉!只要一心向阳,乐观向上,退休后的生活同样也可以多姿多彩,其乐无穷。
  
  
2025年10月26日
  
 游戏积分:0
防御:
游戏积分:0
防御: